發布機構 |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
文件號 | 蘇政辦發〔2022〕69號 | 制發日期 | 2022-09-03 |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省推進數字貿易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9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江蘇省推進數字貿易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提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蘇發〔2022〕7號),探索構建數字貿易特色發展路徑,推動全省數字貿易加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措施。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抓網絡強省、數字江蘇、智慧江蘇建設契機,以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為基礎,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發揮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優勢,推進數字貿易加快發展。
到2025年,培育一批在重點領域影響力大、輻射面廣的數字貿易平臺;建成30個數字貿易基地,培育10家在細分行業居全國領先地位的數字貿易龍頭企業,50家以上年出口超億美元的數字貿易企業。全省數字貿易發展水平保持全國前列,形成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相匹配、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數字貿易開放合作生態體系,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貿易高地。
二、重點任務
(一)深化融合,完善數字貿易多元化產業鏈條。
1.加快服務外包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立足江蘇先進制造業基礎,緊抓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契機,發揮江蘇服務外包產業優勢,推動產業數字化加快發展。積極推廣眾包、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外包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供需對接;鼓勵研發、設計、維修、咨詢、檢驗檢測等領域傳統服務外包企業向“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提升外包企業數字化服務能力。培育一批出口能力強、與制造業融合度高的數字服務示范企業。鼓勵制造業企業與服務外包企業加強合作,應用總集成總承包、定制化服務及共享制造等服務型制造重點模式,拓寬發展空間,打造競爭新優勢。(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貿易。突出數字產業化方向,加快推進軟件、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跨境貿易。探索數字科技成果轉化、交易的新模式新機制。支持關鍵技術進口、消化與創新。支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推廣技術和標準。(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培育數字內容服務新增長點。積極發展數字媒體、數字出版、網絡視聽、數字娛樂、動漫游戲等數字內容貿易。加強與境外媒體合作和精準化國際傳播,加大原創內容IP在海外的宣傳和推介力度。辦好數字文化主題活動。加強數字版權保護和開發利用。支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建設。推動建設具有全國影響、江蘇標識的國家級或長三角區域級別的視聽產業園區(基地)。(省委宣傳部、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電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積極探索發展數據貿易。大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開展數據確權、質量評估、數據資產定價等數據價值化研究。推動建立健全數據流通、交易標準規范。支持南京、蘇州等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設大數據交易中心,推動“服貿通”中新數據專線拓展應用場景。推進長三角離岸數據中心建設,探索構建合規便利的數據跨境傳輸通道,推動數據要素安全有序流動。(省商務廳、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5.促進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建設完善面向服務貿易領域的5G、千兆光網等網絡基礎設施。支持傳統服務貿易領域開展數字化改造,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在線教育等新業態。依托數字貿易公共平臺,整合數字化轉型資源,為服務貿易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數字化轉型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分類培育,壯大數字貿易多層次市場主體。
1.強化數字貿易頭部企業引培。在研發設計、工業互聯、信息服務等數字貿易領域,引進一批資源整合力強、商業模式新、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平臺型頭部企業。積極招引數字貿易領域跨國公司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在江蘇落地。重點扶持創新型企業,培育一批兩業融合、兩化融合重點企業,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引導數字貿易骨干企業“借船出海”,借力對外合作龍頭企業和對外投資重大項目“走出去”。鼓勵企業通過新設、并購、合作等方式建設境外研發中心和營銷網絡,引導頭部企業平臺化、國際化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孵化數字貿易創新創業企業。鼓勵和支持數字貿易創新孵化基地建設,孵化一批數字貿易創新創業項目和企業。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活動,鼓勵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高校實訓基地、科技型企業等開辟數字貿易創客空間,形成項目初選、產業化發展、資本運作的全鏈條一體化數字貿易孵化促進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統籌布局,打造數字貿易多要素促進平臺。
1.提升數字貿易載體能級。支持南京、蘇州市以數字貿易為引領爭創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持續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和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城市開展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實踐探索。進一步推進中國(南京)軟件谷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支持無錫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申報新一批國家數字貿易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有序推進省級數字貿易基地建設。(省商務廳、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臺提檔升級。省市聯動,創新政府和運營主體雙向賦能的平臺建設運營合作模式,在國際供應鏈、專業翻譯、法律咨詢、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等領域開展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臺梯度培育。建立江蘇省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分級目錄,開展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動態考核和評估。鼓勵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支持運營主體市場化運作。(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探索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數字貿易版塊。拓展中國(江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探索建設江蘇地方特色的“單一窗口”數字貿易應用版塊,整合海關監管、出口退稅、資金結算、知識產權、法律規則、統計監測等流程和服務,實現企業“一個賬戶、一個界面、一次申報”。(省商務廳牽頭,省統計局、省知識產權局、南京海關、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開放共贏,拓展數字貿易多渠道國際合作。
1.構建多元化國際市場格局。圍繞數字貿易重點領域,著力開拓歐美日及中國香港等數字貿易傳統市場,鼓勵企業通過并購、設立分支機構或研發中心等加強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深度合作。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總攬,以高效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契機,加強與東盟國家在科技創新、文化、專業服務等領域,與非洲國家在網絡通信、金融服務等領域合作,深耕當地市場。(省商務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培育數字貿易國際會展品牌。辦好南京全球服務貿易大會、蘇州中新合作服務貿易創新論壇、中國(徐州)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等省內數字貿易相關會展活動,打造我省數字貿易國際高端會展平臺。積極組織參加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等國家級重點展會。支持企業線上線下參加數字貿易領域國際合作交流活動。(省商務廳、省貿促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對標國際,探索建立數字貿易多領域規則標準。
1.推進數字貿易領域規則對接。積極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在數據交互、分類分級、業務互通、監管互認、服務共享等方面的數字貿易規則。支持數字貿易基地和重點企業參與各層次數字貿易、數據治理機制和區域性數字領域經貿合作。(省商務廳、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貿促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數字貿易標準制訂。推動數字貿易領域團體、行業和地方標準研究制訂,提升重點領域上下游產業標準的協同性和配套性,探索具有江蘇特色的數字貿易標準體系。支持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主導或參與數字貿易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等制訂和應用。(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持續開展數字貿易前瞻研究。組建江蘇省數字貿易專家智庫,為產業發展戰略決策、專題研究等提供智力支持。針對重點國家和重點行業,開展數字貿易相關法規、知識產權保護、統計、爭端解決機制、新型規則影響等研究。(省商務廳、省委網信辦、省司法廳、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優化環境,加強數字貿易多維度監管治理。
1.提升數字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要素流動型開放與制度型開放相結合、“邊境上”準入與“邊境后”監管相銜接,充分用好國家相關政策,積極推進放寬服務領域市場準入和經營限制。進一步促進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爭取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試點。構建更加便利的人才跨境流動機制,爭取放寬港澳專業人才執業資質、推行技能人才“一試三證”評價模式,為引進外籍高端人才提供簽證、停居留便利。(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數字監管與安全治理。嚴格落實國家網絡安全審查、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等制度。對涉及關鍵數字技術、重要數據、大量個人信息的重要領域加強監管,提升數字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推動完善數字貿易治理地方性法規體系,在數字貿易發展制度環境建設方面形成江蘇經驗。積極推進數據安全風險評估、認證等工作,推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加強法律法規宣傳解讀,做好服務引導,為企業合法合規經營營造良好環境。(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機制
(一)強化組織協調。
在省開放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發揮省服務貿易工作專班統籌協調作用,加強組織督導,推動解決行業發展痛點堵點,總結推廣創新經驗。完善省、市和各類基地溝通機制,健全重點聯系企業制度。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數字貿易業務培訓。加強宣傳報道,營造數字貿易發展良好環境和氛圍。(省商務廳牽頭,省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政策引導。
積極落實國家和省產業支持政策,發揮相關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完善數字貿易政策體系。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以及金融機構創新業務產品和服務模式,為數字貿易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和外匯收支專項服務。探索數字貿易出口信用保險新模式。(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省稅務局、江蘇銀保監局、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統計監測。
探索建立數字貿易統計監測體系,完善數字貿易統計制度,編制數字貿易統計指南。建立數字貿易重點企業數據庫,提升直報工作組織化水平,落實統計數據核查、退回和通報機制,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完善部門間數據共享機制,加強統計分析,定期編制和發布江蘇省數字貿易發展研究報告。(省商務廳牽頭,省統計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南京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人才支撐。
完善數字貿易人才標準。推動省“雙創計劃”“333工程”等現有人才政策向數字貿易領域傾斜,加強數字貿易重點領域核心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引進。促進產教融合,加強學科建設,深化校協企合作,分類推進數字貿易緊缺人才培養。引導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多層次人才服務。(省委人才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外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