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江蘇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 ||
文件號 | 蘇安辦函〔2022〕25號 | 制發日期 | 2022-08-19 |
各設區市安委辦:
今年以來,揚州市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安全責任公示牌 健全責任體系網”活動;突出“三大主題活動”、“三張清單統籌”,全面開展百日攻堅;大力構建“防消聯勤”為民服務體系,打造“5分鐘消防圈”等,現將相關工作做法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學習借鑒。
江蘇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2022年8月19日
揚州市“安全責任體系公示”做法簡介
安全責任是安全生產的核心,落實責任制是安全生產的關鍵抓手,容不得半點僥幸和麻痹。揚州市從6月份開始,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安全責任公示牌 健全責任體系網”活動,并將“安全責任體系公示”工作情況納入領導督查、部門抽查、督導檢查等工作的重要內容。
6月初,市安委辦印發《關于開展“安全責任公示牌 健全責任體系網”活動的通知》,聚焦安全責任體系公示,做到所有企業、所有樓棟全覆蓋,對企業第一責任人、實際控制人、安全責任人、鄉鎮街道及村居社區監管責任人全部納入公示,做到既要“掛上墻”又要“建檔案”,確保責任不落空、追責有依據,并明確屬地和市工信、商務、應急、住建等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強督導推進。
一、規范公示設置。市安委辦設計發布了“安全責任公示牌”設置標準,從公示內容、尺寸大小、顏色字體、履職要求、聯系方式等方面進行規范統一,便于各生產經營單位制作、掛牌、建檔。
二、責任公示掛牌。明晰所有生產經營單位(特別是“廠中廠”、各類綜合體等)安全責任體系;明確各自轄區內樓棟、場所、公共區域等地的安全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人,并在醒目位置掛牌公示,主動接受職工和社會監督。對于同一建筑物內有多個單位的或同一單位劃分多個安全責任區域的,依據安全管理職責統一設置或分區域設置。要求“安全責任公示牌”保持整潔、明亮,每半年至少檢查一次,對已褪色、破損或責任人員變更的要及時更換調整。
三、開展宣誓儀式。結合“安全責任公示牌”掛牌,組織開展安全責任人集中宣誓儀式,誓詞為:我宣誓,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履行法定職責和義務,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違章作業,不蠻干冒險,確保生產安全,堅決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截至8月11日,全市已有9815家生產經營單位在醒目位置公示11788張“安全責任公示牌”。
揚州市百日攻堅聚焦“三大主題活動”聚力“三張清單統籌”做法簡介
今年以來,揚州市結合實際,細化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突出“三大主題活動”、“三張清單統籌”,聚焦16個重點行業領域,113條重點攻堅事項,不間斷開展全面自查、交叉互查、執法嚴查、聯合督查,努力實現隱患見底、措施到底、整治徹底。
一、聚焦“三大主題活動”細挖深耕。明確“三大主題活動”,即7月份以“專家服務進企業”為主題,組織省、市各行業領域的安全專家,進企業送服務,確保規模企業家家到、中小企業戶戶行;8月份以“交叉互查縣區行”為主題,在前期企業自查、縣區檢查的基礎上,組織各地區、各條線交叉互查,深排細查問題隱患,嚴格執法推動整改;9月份以“攻堅觀摩賽成效”為主題,組織開展百日攻堅“回頭看”,比學趕超、互鑒共進、推動攻堅行動深化提升。截至7月底,全市重點行業領域共派出專家2659人次,服務企業3225家次,發現問題隱患9545條,整改隱患6784條。
二、聚力“三張清單統籌”攻堅克難。百日攻堅行動方案明確,各行業主管部門在常態化巡查指導的基礎上,每半月下發一份“重點隱患清單”;縣區、板塊每月集中上報一次需要市級主管部門提級化解的“聯合攻堅清單”;市安委辦根據面上行動情況,每月向分管市領導報送一次“提請協調清單”,形成攻堅合力,推動隱患清零。市安委辦定期調度收集,加強通報推動;市、縣兩級督導組持續開展專題督導檢查,每周聚焦1-2個重點行業領域下沉實地督導,把工作推下去、問題帶上來,確保攻堅不懈怠、措施不懸空。
三、聚勢攻堅宣傳矩陣引導警示。按照行動情況跟蹤報、公益廣告不斷播、違法行為及時曝、先進經驗常常有的要求,打造攻堅行動宣傳矩陣,將攻堅整治的目標要求傳遍千企萬店、千家萬戶,形成百日攻堅、動態清零的濃郁氛圍和高壓態勢。充分運用“有獎舉報”“紅絲帶”等特色做法,動員多元主體廣泛參與,形成各方關注、主動盡責、共保安全的工作格局。7月份,通過各級各類媒體平臺發布百日攻堅工作信息410條,推送百日攻堅重點事項長圖13張、短視頻13個,《防風險、保安全,百日攻堅在行動》系列教育警示片10期,燃氣、火災、城市內澇、高溫等夏季安全科普提醒17次,曝光安全生產違法典型案例3期,通過融媒體《12345政風行風熱線》直播宣傳百日攻堅行動方案,為百日攻堅行動的深入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揚州市構建“防消聯勤”為民服務體系做法簡介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殊類火災、社會求助等警情成倍增長,一旦初期火災控制不力,極有可能造成火災蔓延、損失擴大。揚州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風險防控,大力構建“防消聯勤”為民服務體系,打造“5分鐘消防圈”,補齊基層消防網格治理短板,實現基層工作有人抓、消防安全有人管。
一、謀劃“一盤棋”,補齊短板、重點打造。“防消聯勤”為民服務站有著“投入少,見效快、建設方便、靈活機動”的優勢,作為城市消防站網絡建設的重要補充,有助于構建起“點、線、面”三位一體的火災防控體系,真正把火災滅小、滅早、滅初期,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揚州市本著“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在已建成10處“防消聯勤”為民服務站基礎上,預計2022年底再建成7處,逐漸形成具有揚州特色的“5分鐘消防圈”,實現全市消防隊站力量全覆蓋。著力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火災撲救體系。點上依靠各單位義務消防隊、微型消防站處置小型火災;線上依靠撬裝式消防站、政府專職隊以及消防救援站按照“就近處置、及時增援”的原則組織優勢力量撲救一般火災;面上統籌調度全市消防救援站、政府專職隊,社會聯動力量在發生火災后,第一時間集中優勢兵力,調集優勢裝備增援處置,能夠做到增援及時、處置有效。
二、打造“一張網”,多網融合、全域覆蓋。按照人口規模適度、服務管理方便、資源配置有效的原則,將鄉鎮街道消防安全“大、中、小”三級網格納入全市社會治理網格統一劃定,目前全市共劃分86個鄉鎮一級網格、374個社區二級網格。堅持部門聯動。會同公安、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研究制定網格事項閉環流轉、聯動處置、事項準入等機制,確保網格事項順暢流轉、高效處置。市公安局出臺《關于加強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治安、督察、法制等7個警種及各級消防辦職責任務。創新督考手段。接入支隊視頻監控平臺,實現全市撬裝站實時點名和視頻巡查全覆蓋,每日按三分之一比例抽查點名,每月通報巡防檢查、熟悉演練等情況,與隊員績效考評掛鉤,積極開展評優獎勤活動,有效激發隊員工作熱情。
三、組建“一支隊伍”,一格一員、一員多能。隊伍專職化。結合撬裝站隊員征召進度,擇優挑選政府專職隊員、消防文員作為補充,成立“防消聯勤”工作隊,嵌入374個社區二級網格,作為消防安全專職網格員,1人管理2個社區,確保不留死角。業務多元化。依托支隊培訓基地開展常態化輪訓,制定初期火災撲救、常見隱患排查、消防宣傳教育3個專題培訓,每期15天,年內全部培訓到位。清單式制定以堵塞安全通道、“三合一”現象等12類常見隱患為巡查內容的記錄表,切實提升巡防檢查操作性。管理正規化。制定《揚州市“防消聯勤”工作手冊》,明確職責要點、考評機制等內容。依托臨近消防救援站建立母站,負責隊員日常管理、業務培訓、定期輪換。屬地消防救援大隊采取分散組訓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指導隊站每周開展不少于1天的熟悉演練,每月開展不少于4課時的學習訓練。
四、搭建“一個平臺”,實體實戰、共建共享。統一指揮調度。以支隊指揮中心為樞紐,將“防消聯勤”為民服務站一并納入指揮調度體系,建立“視頻巡查、應急拉動、實戰協同”聯勤機制,實現就近調集、一體作戰。強化信息支撐。研發“防消聯勤”小程序,設置線上培訓、隱患上報等模塊,集成網格化GIS地圖,實時顯示建筑地理位置、周邊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和內部消防設施運行狀態;統一為網格員配備手持智能終端,實現網格員從隱患發現到交辦處理的全程信息化、可視化管理。依托市政務大數據平臺,實現與公安、應急、住建、人社等部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為基層消防網格化治理提供資源共享平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