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江蘇軍團”群星閃耀:共有39項通用項目和1名人選獲獎,獲獎總數穩居全國前列。
39個通用項目包括自然科學獎3項、技術發明獎8項、科技進步獎28項,在重大科學發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產業轉化等方面展現了江蘇強大科技實力。這些獲獎項目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助推我省高質量發展。
緊扣國家戰略 應用于重大工程實踐
科技進步是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我省獲獎項目與國家戰略需求同頻共振,在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助力能源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等方面取得一批引領性創新成果。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建國院士牽頭的“中國城鎮建筑遺產多尺度保護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我國建筑學領域的首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江蘇大學丁建寧教授帶領聯合科研團隊,開展“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陽能電池表界面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突破重大技術瓶頸,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探索科學前沿 獲得引領性原創成果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是建設科技強國、科技強省的基石。江蘇各高校、科研院所積極探索科學前沿,潛心基礎研究,此次共獲得自然科學獎3項。這些項目無不是十年甚至二十年磨一劍。
經過近20年的努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首席研究員徐燁率領研究團隊,聯合南京大學和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實現了天體測量技術的突破,在銀河系旋臂結構領域做出了系統性、開創性的工作,相關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歷經十余年研究,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等人主持完成的“面向多義性對象的新型機器學習理論與方法”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此外,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趙勁教授參與的“活細胞化學反應工具的開發與應用”項目也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面向生命健康 突破多個關鍵技術瓶頸
在今年的獲獎項目中,有多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創新成果。近年來,江蘇加速提高生命健康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由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單位共同完成的“缺血性心臟病細胞治療關鍵技術創新及臨床轉化”項目,通過細胞治療解決上述難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江南大學顧正彪教授研究了數十年。他帶領團隊攻克“淀粉結構精準設計及其產品創制”的關鍵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