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為進一步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綱領性意見及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樹立全國一盤棋意識,穩妥有序,統籌推進。這也對能源及石化企業低碳發展提出了進一步要求。
當前,能源及石化行業減排面臨較大挑戰。一是能源結構多元化不足,面臨能源安全和降低排放雙重挑戰;二是部分企業雖然行動迅速,但仍未對“雙碳”進行深入思考,個別地方或單位出現運動式減碳情況;三是創新意識不強,盲目追熱點,對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投入不足;四是全局意識不夠,產業協同和循環化發展尚需完善。
事實上,能源及石化行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領域,目前我國碳排放來源里化石能源燃燒占比約84%,正確把握能源安全供給和中長期綠色轉型的關系至關重要。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引領技術發展,抓住產業發展新機遇,科學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一是加速能源轉型升級。我國在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升級和經濟性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比例,并深入發展與儲能結合的電氣化,是能源及石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排放的重要舉措,預計到2060年,我國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提升至80%以上。同時要看到,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并不是一味地將化石燃料比例降為零,這既不利于國家能源安全,也不符合我國目前國情。因此,能源及石化企業要做好系統性、戰略性的工作布局,盡快制定企業的“雙碳”規劃及行動方案,平衡好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能源安全和低碳的協同發展。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為先。“雙碳”目標下,中國的能源及石化企業要力爭解決“卡脖子”問題。一是原料端上,在保持高價值化學品產量增長的同時,力爭實現石化原料向低碳化、輕質化、多元化轉變。二是產品端上,功能化及高端化材料將出現爆發式增長,新興材料突破式發展有利于實現我國科技獨立自主。三是能源利用端和技術降碳路線上,碳中和的實現還需要依靠目前并不存在或不成熟的顛覆性技術,低成本高效率儲能、核聚變、生物質利用以及氫能利用等領域技術都可能根本性改變未來能源結構,為凈零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三是塑造產業新格局。能源及石化企業生產過程復雜,內部縱向橫向密切聯系,如果分散布局亦會提高資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改善的難度,集群化布局能使上下游企業合理布局、產品連接成鏈、關聯產品復合成網,將有助于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而集群化布局發展,就更需要數字化賦能綠色低碳。據世界經濟論壇評估,數字化技術有望將全球碳排放量減少15%,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等技術將有效推動能源及石化行業切實降低全產業鏈條的能耗及排放。若輔以紅外攝像頭技術、衛星、無人機、數字傳感器等高新技術加強泄漏的檢測和修復,也將切實保障集群化布局的能源和石化安全生產。
四是落實企業責任擔當。“十四五”和“十五五”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時期,企業應該圍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的目標,落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在綜合能源管理、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產品結構優化、碳排放量降低和回收利用、碳資產運營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迎難而上,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