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
“碳達峰十大行動”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
石化和化工行業是我國主要碳排放行業之一,“碳達峰十大行動”有哪些內容涉及到石化化工行業?
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
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結構性過剩矛盾。
嚴格項目準入,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嚴控新增煉油和傳統煤化工生產能力,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
引導企業轉變用能方式,鼓勵以電力、天然氣等替代煤炭。
調整原料結構,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氫原料進口來源,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
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石化化工與煤炭開采、冶金、建材、化纖等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煉廠干氣、液化氣等副產氣體高效利用。
鼓勵企業節能升級改造,推動能量梯級利用、物料循環利用。
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采取強有力措施,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
全面排查在建項目,對能效水平低于本行業能耗限額準入值的,按有關規定停工整改,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
科學評估擬建項目,對產能已飽和的行業,按照“減量替代”原則壓減產能;對產能尚未飽和的行業,按照國家布局和審批備案等要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高準入門檻;對能耗量較大的新興產業,支持引導企業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提高能效水平。
深入挖潛存量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通過改造升級挖掘節能減排潛力。
強化常態化監管,堅決拿下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
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退出落后產能,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
促進工業能源消費低碳化,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重,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提升工業電氣化水平。
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
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技術改造。
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方面,方案要求,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推動重點用煤行業減煤限煤。大力推動煤炭清潔利用。
合理調控油氣消費
保持石油消費處于合理區間,逐步調整汽油消費規模,大力推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等替代傳統燃油,提升終端燃油產品能效。
加快推進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化開發。
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優化利用結構,優先保障民生用氣,大力推動天然氣與多種能源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和化工原料用氣。
支持車船使用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
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
以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集聚度高的園區為重點,推動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打造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低碳園區。
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推動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實施重大節能降碳技術示范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綠色低碳關鍵技術開展產業化示范應用。
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
以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為目標,優化園區空間布局,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
推動園區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組織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
搭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享平臺,加強園區物質流管理。
到2030年,省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
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
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前沿科技項目,推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聚焦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新型電力系統、節能、氫能、儲能、動力電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點,深化應用基礎研究。
集中力量開展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創新,加快碳纖維、氣凝膠等基礎材料研發,補齊關鍵零部件、元器件、軟件等短板。
推廣先進成熟綠色低碳技術,開展示范應用。
建設全流程、集成化、規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
加快氫能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探索在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方案強調,科學合理確定有序達峰目標。碳排放已經基本穩定的地區要鞏固減排成果,在率先實現碳達峰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碳排放。產業結構較輕、能源結構較優的地區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堅決不走依靠“兩高”項目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地區和資源型地區要把節能降碳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逐步實現碳排放增長與經濟增長脫鉤,力爭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方案還強調,堅持全國一盤棋,不搶跑,科學制定本地區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避免“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
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標。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