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9月12日—13日,以“碳中和:共同的未來”為主題,“碳中和未來技術論壇暨華東理工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成立大會”及“綠色工程前沿論壇”在上海舉行,包括18位院士在內的近百位專家學者齊聚。論壇由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綠色技術銀行管理中心)和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項目組共同主辦。
會上,國家科學技術部徐南平院士,上海市科委主任、綠色技術銀行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張全,華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杜慧芳、校長軒福貞共同為華東理工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成立揭牌。
碳中和未來技術論壇邀請徐南平、曹湘洪、石碧、周守為、劉文清、賀克斌、蔣劍春、賀泓、孫麗麗等9位院士,分別以碳中和科技創新的若干思考、煉油及化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路徑、四川大學資源碳中和關鍵技術研究進展、“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與油氣產業發展的思考、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大氣環境探測技術發展機遇、碳中和與綠色高質量發展、“雙碳”背景下生物質能源轉化利用技術的機遇與挑戰、柴油機/車排放碳中和之路、數字工程新模式推動石化技術新發展等為主題進行大會報告,多維度、多層次、多視角聚焦高質量發展科技前沿,通過科教聯動,凝聚綠色發展共識,推動碳中和技術創新,服務國家碳中和戰略。
在9月12日下午舉行的“碳中和院士圓桌會議”上,圍繞“碳中和未來技術及教育”主題,邀請出席論壇的領導專家們開展了深入研討。眾院士專家從人才、教學、產教融合等方面對未來學院發展積極討論,明確指出本土教育培養與國外的差異性,未來技術學院建設要百花齊放,加強碳中和未來技術系統性方案設計,要始終堅持以自主創新為驅動核心,以更包容的心態迎接“雙碳”背景下技術變革。技術創新,教育先行。未來技術學院人才培養要不拘一格,融合多學科與交叉學科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完善保障未來技術學院管理運行機制,實現傳統硬學科領域的適度軟化,穩固強化教育-研究-創新知識三角間平衡,從戰略、系統、辯證性思維出發,找尋未來技術及人才發展的鑰匙,支持我國經濟發展從傳統資源依賴向技術依賴轉型,實現碳中和未來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創新探索。
9月13日,召開了“綠色工程前沿論壇” 14個學術報告既體現了化工、材料、能源發展的前沿方向,例如太陽能電池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氫能綠色轉化等,也包含了化工領域的主體方向和基礎研究,例如催化、分離、表界面現象和過程強化,還有環境化工的前沿或重要領域等。
華東理工大學校長軒福貞表示,“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的成立,不僅是華東理工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更是學校聚焦高質量發展科技前沿、推動碳中和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規劃部署。”他表示,學校將以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的成立為契機,加快培養低碳行業專業人才,持續推進能源化工領域科技創新,為我國低碳轉型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專業支撐和技術儲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