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魯西化工發布公告稱,收購人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中化”)間接收購持有魯西化工48.93%的股份。
中國中化于今年5月成立,國務院國資委是公司唯一出資人和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正是“國企放牛娃”寧高寧。
央企接手化工巨頭
9月3日,魯西化工《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下稱“《收購報告書》”),中國中化通過國有股權無償劃轉方式取得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100%的股權,從而間接收購中化集團下屬控股公司魯西集團和中化投資合計持有的魯西化工9.31億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48.93%。
其中,中國中化通過下屬控股公司魯西集團持有的魯西化工 4.92億股股份,占魯西化工總股本的 25.85%,通過下屬控股公司中化投資持有的魯西化工 4.39億股股份,占魯西化工總股本的 23.08%。此前中化投資是魯西化工的第一大股東,重組完成后后中國中化持股比例占比近半數。
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經政府或者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準進行國有資產無償劃轉、變更、合并,導致投資者在一個上市公司中擁有權益的股份占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比例超過30%,投資者可以免于發出要約。
中國中化則是由國務院批準,國務院國資委同意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實施聯合重組,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并將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整體劃入中國中化。重整設立的中國中化持股比例超過30%,意味著中國中化不需要對魯西化工發出收購要約。
值得注意的是,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聯合重組事項已經取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予禁止的批準并已完成境外相關國家或地區的反壟斷審查程序,聯合重組實施不存在反壟斷障礙。
重組成立中國中化的目的是什么呢?
今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下發《關于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重組的通知》(國資發改革[2021]29 號)及中國中化說明提到,為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優化資源配置,發揮協同效應,切實提高中國在全球能源、化工和農業領域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地位。
“國企放牛娃”
中國中化由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聯合重組,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中化董事長為寧高寧,也被業界稱為“國企放牛娃”,外媒稱他是“中國紅色摩根”。
1987年,寧高寧留洋歸國加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集團”),歷任總經理、董事長等職務。1999年執掌華潤集團,通過收購整合,將一家外貿型公司轉向實業為主,涉及地產、啤酒、零售、紡織、電廠、制藥、建材多個領域。華潤集團總資產也實現翻番,站上萬億大關。
2004年,寧高寧“空降”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對公司分散性的業務單元進行整合,提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戰略,并引入線上電商模式。隨后寧高寧對中糧集團改造完成,“中糧系”多家公司也完成上市。2011年,寧高寧擔任蒙牛董事會新主席;2013年,擔任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的首任主席。2016年-2021年期間,寧高寧又先后在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擔任黨委書記兼董事長一職。
魯西化工業績向好,中國中化表示目前不會調整魯西化工的主營業務。
2021年半年報顯示,魯西化工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4.71億元,同比增長94.73%;歸母凈利潤26.32億元,同比增長1064.17%;二季度營業收入82.55億元,環比增長32.8%;歸母凈利潤 16.33 億元,環比增長63.42%。
2021年以來,公司主營產品丁辛醇、聚碳酸酯、己內酰胺、尼龍6、DMC等價格不同程度上漲。公司打造一體化新材料產業園,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煤化工、鹽化工、氟硅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公司并在擴建發展高端新材料,總投資額高達140億元。
其中,己內酰胺、尼龍6項目的年產能為60萬噸左右。
發展順風順水的魯西化工在上個月遭遇一段插曲。8月9日,魯西化工發布公告稱,莊信萬豐戴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戴維”)、陶氏環球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陶氏”)以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違反《低壓羰基合成技術不使用和保密協議》(以下簡稱“《保密協議》”)為由,在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
判決結果是魯西化工使用了受保護信息設計、建設、運營其丁辛醇工廠(即多元醇裝置),因此違反了并正繼續違反《保密協議》,賠償各項費用合計人民幣約7.49億元。
公司副總經理張雷表示,因早年國際合作經驗不足,違反了保密協議,付出巨大代價,今后將吸取教訓。但不影響公司已建成多元醇工廠的運行。
隨著中國中化重整完畢,一方面,魯西化工也將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另一方面,中國中化下屬企業包括中化藍天、中化塑料、揚農集團與魯西化工存在部分產品重合或相似的情形,存在同業競爭。
如何規范及消除同業競爭,也是中國中化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