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一直是困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難題。近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案的回復函,包括制訂可降解塑料的監督政策,推動發展新路徑,以及加強廢棄塑料的污染治理等內容。工信部在回復函中提到,將完善可降解塑料的相關標準以及評價體系,推動可降解塑料的研發以及應用工作,并且推進生物基新材料技術創新,同時在產品推廣應用、產業投資布局、行業標準等方面進行合理引導及推進。
應用市場廣闊 納入“十四五”規劃
由于可降解塑料涉及廣泛的應用場景,市場十分可觀。據相關數據測算,我國到2025年快遞包裝、一次性餐具、超市購物袋以及農用地膜對應可降解塑料市場空間分別為150萬噸、100萬噸、70萬噸以及60萬噸,目前國內可降解塑料有效產能合計僅約25萬噸,缺口巨大。不僅如此,在“禁塑令”出臺以后,可降解塑料市場大幅度增長,訂單暴增。相關業內人士預測,在“十四五”期間,我國的可降解塑料市場將以11.3%的年復合增速增長,到2025年實現500億元以上的營收規模。
在工信部回復函中,也提到了綠色包裝、廢棄塑料綜合利用等問題。在加強廢棄塑料綜合利用方面,如塑料地膜、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餐盒等塑料制品的產生和使用量越來越大,相應產生的廢棄塑料如不能得到合理處置,將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
對此,工信部表示,推行綠色包裝、加強廢棄塑料綜合利用都有利于緩解塑料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下一步,該部會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同時推動完善標準體系和標識制度,提高產業發展質量。特別是會將塑料污染治理作為重要內容納入重點工程,將大力發展高端可降解材料作為原材料工業“十四五”規劃的重點任務。
完善技術政策 引導產業有序發展
隨著技術的進步,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是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在“禁塑令”出臺后,推廣可降解塑料成為必然。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的提案中,有委員提出希望制訂監督管理政策廣泛使用可降解塑料。對于該提案,工信部在答復函中回應到,將積極推動可降解塑料的研發以及應用等工作。
具體來說,在完善可降解塑料標準和評價體系方面,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在標準立項、批準發布等環節支持《生物降解材料與制品降解性能及標識要求》《全生物降解飲用吸管》等生物降解塑料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為服務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同時,在研發方面,工信部將通過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機制等持續加強生物降解材料核心技術研發及生產示范,提升塑料制品替代品供給水平。在應用方面,工信部將培育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骨干企業,公告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
此前,該部已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2021版)》,推廣廢塑料減量化、生物可降解塑料技術。
發展新路徑 生物基新材料成熱門
當前,在“禁塑令”以及“雙碳”的背景下,生物基可降解環保材料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最近,很多企業紛紛上馬相關項目并發布加工應用新技術。不僅如此,在工信部公布的加快發展可替代塑料的生物基新材料回復函中也表示,發展生物基新材料對于促進化工產業轉型、滿足生態環保要求具有重要意義,將積極推動生物基新材料技術創新,加快“白色污染”治理。
在多項提案的回復中,工信部表示,會持續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推動一次性塑料制品源頭減量;持續加大生物基材料宣傳推廣力度,引導塑料制品生產企業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深入推行綠色轉型,不斷提升塑料制品綠色化發展水平。
不僅如此,工信部將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啟動“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重點專項,將“環境友好功能材料”作為重點任務方向之一,重點研發可實現高效化學循環回收并且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開展單體、聚合物合成、聚合物解聚回收單體的中試和示范生產技術研究。
在政策推進的同時,也有不少新項目上馬。比如,安徽省按程序申報國家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已經出現初步成效。據安徽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徽省蚌埠市近年來建成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基地,擁有規模以上生物基新材料生產企業20余家。其中,豐原集團年產5萬噸的聚乳酸生產線在去年已經投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