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甲醇行業在石化和化工的子行業中碳排放量名列前茅。據統計,2020年合成氨、甲醇行業二氧化碳(CO?)的排放量分別占石化和化工行業排放總量的19.9%和17.8%,二者合計CO?排放量約占到石化和化工行業排放總量的38%,氮肥、甲醇行業碳減排壓力巨大。在“雙碳”背景下,氮肥、甲醇行業該如何搞好碳減排,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是什么?
據統計,我國石化和化工行業能源消費量達4.2億噸標煤,約占到全國消費總量的8.4%;石化和化工行業每年的CO?排放量達到11億噸左右,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0%。合成氨、甲醇行業在石化和化工的子行業中碳排放量名列前茅,73.7%的合成氨、77.3%的甲醇產能是以煤炭為原料生產。生產1噸合成氨,煤頭路線CO?排放約為4.2噸,天然氣頭路線約為2.04噸;生產1噸甲醇,煤頭路線CO?排放約為3.1噸,天然氣頭路線約為0.58噸。
2020年合成氨、甲醇行業CO?總的排放量分別為2.19億噸和1.96億噸,分別占石化和化工行業排放總量的19.9%和17.8%,二者合計CO?排放量約占到石化和化工行業排放總量的38%。所以氮肥、甲醇行業碳減排壓力巨大,將迎來新一輪供給側改革,這也將是一場“硬仗”。
碳減排的主要任務:
一是認清形勢、摸清家底。要培養自己的碳核算專職人員,摸清自己碳排放家底,弄清從原料到產品的碳足跡,完善計量體系,做好碳資產盤查。新建項目要加強能效評估和碳排放評估。
二、是要做好節能提效工作。行業以煤為主的原料結構短期難以改變,這就決定了氮肥、甲醇行業實現碳達峰第一優選路徑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是做好CO?資源化利用。將CO?轉化為化學品實現碳回收利用,是末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四是優化能源結構。能源低碳化是實現源頭減碳的最佳選擇。天然氣作為傳統能源中的低碳清潔能源,在今后的能源轉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五是做好參與碳市場的準備。企業要深入研究好碳市場,吃透碳市場規則,弄懂碳市場內在關系,了解碳市場的內外部環境和履約程序,做到利用碳金融工具為我服務,實現從碳成本向碳收益轉化。
六是做好碳達峰行動方案。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預測,在常規情景下,我國合成氨、甲醇總量仍處于增長態勢,到2030年,碳排放量預計將分別達到2.49億噸和3.02億噸。總量是影響碳排放量的最主要因素,總量得不到控制,排放量就很難降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