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悉,中國規模最大鹵水提鋰項目――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基本建成,目前已正式進入試生產階段。
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察爾汗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千米,各類資源儲量達600多億噸。其中氯化鉀5.4億噸、氯化鋰1204萬噸均居中國首位,潛在經濟價值數十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據介紹,該項目于2017年12月立項備案,備案總投資為31.32億元,于2018年4月18日開工建設。該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吸附提鋰塔區及上游裝置(鹽田及儲池)、納濾反滲透、沉鋰、吸附劑合成及其他裝置,及其配套的輔助生產項目、公用工程項目(天然氣鍋爐、空壓站、循環水站、冷凍水站、總變電所等)、行政服務設施等。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規模,達到年產3萬噸碳酸鋰生產產能。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建成1萬噸/年碳酸鋰裝置,實現工業化生產,待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建成后預計可達到3萬噸產能規模。
“通過十余年的持續技術創新,我們實現了從低鋰、超高鎂鋰比察爾汗鹽湖鹵水體系鋰與其他雜質離子的高效分離,提高了吸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永平說,與國內外鹽湖鹵水提鋰技術比較,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產品純度高、工藝穩定性強等特點。
同時,在試生產階段,多位行業專家一致認為,該技術在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鋰方面指標先進,創新性強,推動鹽湖鹵水提鋰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青海省海西州副州長姜軍此前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海西鹽湖產業跨上了綜合利用、規模生產的新臺階,先后攻克了反浮選冷結晶、高鎂鋰比鹽湖提鋰等近百項重大技術難題,鹽化工產業體系正向多產業融合鏈接方向挺進,單位產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目前已經具備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基礎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