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采購標準化、制造數字化、物流透明化上下功夫,加大物流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在全生命周期重塑價值鏈,共同助力石油化工供應鏈的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近日于上海舉行的第七屆全球石油化工供應鏈峰會上,與會專家就如何打破鏈條各環節瓶頸,保障源頭到終端的供應鏈安全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運力緊張運費高漲
“全球范圍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海運市場突變,出現了百年不遇的集裝箱運費上漲和運力緊張,正常的運輸秩序被打破。”上海君正物流有限公司集裝罐事業部全球副總裁喬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表擔憂,“相信很多貨主深受其害,這對全球化工產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供需矛盾所致。”喬偉分析,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生產能力停擺。一方面,在大的運力補充到市場之前,全球海運市場運力緊張的狀況得不到緩解。另一方面,由于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美歐等國家和地區的港口不斷有從業人員感染新冠肺炎,導致勞動力短缺,使港口、倉庫、堆場、內陸運輸等各個環節效率降低,碼頭擁堵,船舶、倉儲等物流效率大幅下降。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2021年4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受船期持續紊亂以及缺箱影響,加之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后果開始顯現,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運力供給不足狀況持續。隨著出運需求不斷累積,并疊加新增需求,運力缺口的擴大導致多條航線形成強勢賣方市場格局。
同時,持續的運力緊張狀況也使租賃運力需求始終保持高位,多數船型租金水平自上年7月以來連續上漲。
破局需各方發力
上海藍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王雪燕表示,如何利用當下的本土供應鏈優勢,應對長遠的全球供應鏈中需求與供給的不平衡,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中國石油化工銷售有限公司安全總監許高陽提到,過去10年化工品物流行業經歷了兩個階段,從最初的單一追求經濟效益到后來的法律意識增強。“這是一個很好的轉變,但管理難一直是行業痛點。希望未來能進入到第三個階段,即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執行,承運單位要具備危化品的運輸資質。這兩點說起來容易,但要實現還需要一定時間。”許高陽說。
中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專家熊建新認為,疫情常態化和貿易戰容易導致供應鏈脫節、斷裂、結構不完整和不確定不穩定。對此,中石化正在“建鏈、固鏈、延鏈、強鏈”,圍繞新能源、新經濟、新領域,構建引領新能源汽車、氫能、節能環保等的產業供應鏈,以期解決供應鏈“斷、堵、卡”點,拓展供應鏈的上下游。
交通部公路運輸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范文姬博士表示,我國危險化學品運輸量的95%以上為異地運輸、80%通過道路運輸。如果危險化學品運輸發生事故,往往會衍生出燃燒、爆炸、泄漏等更嚴重后果,造成環境污染和人員傷亡等。所以,只有充分認識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危險所在,并加強對設備、人員和應急救援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減少危險化學品事故發生。
專業化數字化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促進工業品流通向專業、數字化的方向前進,是化工物流企業的轉型方向。
“在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下,國際海運市場變動頻繁,運價大幅上升,而我國經濟長期平穩增長奠定了物流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礎。未來‘公、鐵、水’運輸單元標準化的多式聯運,尤其是全球一體化解決方案將成為化工物流供應鏈的重心。”喬偉指出。
蘭劍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沈長鵬表示,化工生產過程是一個連續式的流程性生產,物流機器人在傳統的離散生產場景應用更多一些,但這幾年隨著物流系統的發展,物流機器人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從傳統的離散生產向連續生產應用的條件。
Olin集團(蘭科化工)亞太區EHS總監趙海升就供應鏈如何進一步可持續化進行探討。他表示,多式聯運可大大減少碳排放,多使用液體化工品ISO罐和槽車配送能有效減少危險廢棄物,降低產品成本。
范文姬則指出,要強化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行業的安全管理,注重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與國際規則接軌的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