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自去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后,碳達峰碳中和就成為我國各行各業發展規劃中的關鍵詞。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系列部署,各地區、各行業、各有關部門都在積極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行動方案及路線圖。
石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具有資源型和能源型產業的屬性,更與碳達峰碳中和的各項工作密切相關。如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各項工作,是當前全行業、各企業的重要課題、重大課題,也是影響深遠的課題。
石化產業屬資源型和能源型產業,其產品的生產主要以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資源為原料,生產過程會伴有二氧化碳排放。
在未來10~15年石化強國的關鍵階段。
石化產業不僅要解決國人的衣食住行,其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高端纖維材料和高端膜材料還要為電子電器、軌道交通、5G等高端制造業以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戰略領域提供重要配套,任務不可謂不艱巨。
從目前來看,離開了石油天然氣煤炭這些化石原料,石化產業就成了無米之炊。
所以,石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處理好與碳達峰碳中和的關系,既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國民經濟及其高端制造業、航空航天和國防事業做好配套和支撐,又要為碳達峰碳中和做出其他行業無法替代的積極貢獻。
當前,已有20多個省區市提出研究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其中多個省市提出要率先實現碳達峰或推動部分城市、部分行業率先達峰。
如果是在客觀科學、嚴謹測算的基礎上提出率先達峰是可取的,但如果未經測算、主觀主義的拍腦袋“提前達峰”,就不可取。因為這存在著片面性和激進性,也缺乏科學依據。石化產業做好雙碳工作,一定要建立在辯證科學的基礎之上。
那么,對于石化產業來說,什么才是科學的雙碳之路呢?
一、首先要準確把握階段性
當前我國承諾的時間表是努力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總遵循和總要求。
各行業各地區既要貫徹黨中央的要求、為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的貢獻,更要按照2030和2060兩個時間段科學確立碳達峰碳中和的實施方案和時間表。
準確把握好的第一個階段是2030年前碳達峰。
要統籌發展、科學嚴謹地研究制定達峰時間表,在達峰前提下再認真研究用30年左右時間實現碳中和的措施及其路線圖和時間表。
一定要避免達峰中和一把抓,達峰的方案、措施和路徑還沒研究清楚,就盲目地談中和,沒有具體措施、具體方法的強調中和。
二、其次要實事求是把握科學性
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和時間表,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科學的測算基礎之上。
一個地區的碳排放量和排放水平一般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能源消耗水平也是正相關,即經濟總量高的地區能源消耗總量和碳排放總量也高。
經濟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不同又決定了當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的不同。
所以,不同地區因為資源稟賦不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不同行業因為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同,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的方案和時間表就應當有所區別,決不能一刀切、齊步走,更不能脫離實際、盲目攀比。
某一地區或行業一定要清楚目前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是多少、能源消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相對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情況、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再兼顧經濟水平到2030年達到中等發達水平,寬一點以當地能耗和排放水平為測算標準、稍嚴一點以全國先進水平、更嚴一點以世界先進水平。
通過不同基準測算出到2030年的能耗量和排放量,最終決策達峰的峰值并確定達峰的時間表。
三、最后要把握實現達峰與中和之可行性
最現實的是做好節能減排的同時,嚴格禁止高耗能、伴有高碳排放產品的擴能。
就我國目前總能耗水平來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經合組織國家的2~3倍,可見節能減排的潛力巨大。
曾有測算顯示,如果將目前能耗強度由0.5噸標煤/萬元GDP下降到0.38噸標煤/萬元GDP,碳排放強度就可降低30%以上。
也曾有人測算過,如果我國能耗水平達到日本今天的水平,在當前能耗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經濟總量可再增加兩倍。
可見做好節能減排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首選,也是最現實的捷徑。
我國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是加大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近年來,我國一直是能源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而資源稟賦又決定了我國多年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方式。
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占世界消費總量的51.7%,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仍在58%左右。所以加大能源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減煤減碳是關鍵。
石油和化工產業也是一樣。
“十三五”以來,全行業貫徹落實《關于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指導意見》,全力推進六大專項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都取得了明顯進步,單位產值的能耗一直持續下降。
但石油和化工產業的資源型屬性決定了總能耗一直居工業各行業前列,碳排放量也居工業各行業前列。
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全行業應在繼續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大力推廣綠色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大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力度。
廣大企業、園區要貫徹好《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的6項倡議和承諾,貫徹好即將定稿的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的思路和路徑。
電石、燒堿、純堿、合成氨、化肥等大宗基礎產品,一方面總產能處于過剩狀態,另一方面都屬于高耗能產品,在嚴格控制新建和擴建新增產能的前提下,應認真研究提前達峰的方案和時間表。
而國內短缺的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等高端產品,在確保全行業如期達峰和中和前提下,要在科學確立發展目標基礎上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的方案及其路線圖和時間表。
在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及其路線圖和時間表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和不容忽視的關鍵就是創新。
離開了創新,碳達峰難以實現、碳中和更不可能實現。
通過創新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減少廢棄物生成和排放,通過創新實現能源的清潔化和高效化,通過創新實現工業排放二氧化碳的捕獲、封存和再利用,通過創新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實現甲醇及其有機化學品、高分子聚合物等的生產,不僅可實現二氧化碳的少排放、不排放、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還能使二氧化碳變廢為寶、造福人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