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農業國,肥料,農藥及生產機械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生產能力不足,截止2017年底,越南僅有4000家企業投資于農業領域,占全國企業總數的1%。大部分農資產品均依靠進口。其中,從中國進口的農業機械和設備占其總進口額的30%,農藥和原料為49%,肥料為35%。由此可見,越南農藥市場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潛力十足。
2019年9月2-4日,在西安舉行的第十一屆全球化學品法規年度峰會上,越南前國家植物保護所農藥處主任 Nguyen Truong Thanh 博士對越南農藥登記政策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
農業和農藥使用概況
越南農藥進口和制劑加工總量約為每年10萬噸(實物量),其中除草劑占37%,殺蟲劑和殺菌劑各占25%,其它類型產品占13%。每年總用量為5.4萬噸,1萬噸用于熏蒸,3.6萬噸出口到其它國家。越南耕地面積為1150萬公頃, 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10萬公頃,其中水稻是播種最多的作物, 占越南所有作物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
水稻用藥
從上表分析可以看出,水稻是越南種植最廣泛,最重要的農作物,登記在水稻上的農藥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登記在其它作物上的農藥。
然而農藥種類太多,病害抗性日益嚴重:
在湄公河稻區,茚蟲威對卷葉蟲的效力只有2005年的四分之一, 呋蟲胺和烯啶蟲胺對褐飛虱的防效下降了近一半。
不僅如此,用藥劑量過大,水稻殘留農藥超標,影響了對外出口。越南農業部在2017年1月公布暫停水稻用藥的登記,6月才逐漸恢復,但僅限于對環境毒性低,對害蟲效力強的產品:
可以登記在水稻上的有效成分清單(截止至2019年6月)
為了控制農作物病害抗性問題,越南將改進立法,試圖減少“允許在越南使用的農藥清單”中的農藥數量,一個品種,一個劑型一個含量規格,每種農藥只允許登記在有限的作物和防治對象上。
農藥管理概況
越南的農藥管理是基于2013年出臺的《植物產品和檢疫法》,該法規對農藥實施清單管理,農業和鄉村發展部每年會對“允許在越南使用的農藥清單”和“禁止在越南使用的農藥清單”進行更新,只有獲得登記的農藥方可被列入到“允許在越南使用的農藥清單”。
新的有效成分或者新含量/劑型登記耗時約需3年,已經獲得登記的產品的擴大應用范圍的,約需要1.5年。申請人需要先向農業和農村發展部下屬的植物保護司(PPD)提交卷宗獲得田試許可,將當地田試結果提交給植物保護司,農藥登記技術咨詢委員會對農藥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向植物保護司提出建議,最終由農業部將農藥更新至清單中并向申請人發放公告:
根據農藥的新穎性,來源,使用范圍的不同,田試分為3種類型,要求和對象如下:
新有效成分和新混配和劑型的化學農藥,以及含有除蟲菊,魚藤酮和阿維菌素成分的生物農藥,需要完成8個小區,2個大區的全部田試試驗,耗時約18到24個月;
有效成分含量,應用作物與已經登記的農藥相同,但是變更了應用范圍,劑量,劑型的化學農藥以及生物農藥,只需要進行4個大區的快速田試試驗;
所有化學農藥,除蟲菊和阿維菌素成分的生物農藥,擬登記在蔬菜,茶葉和果樹上的,需要進行4項采收間隔期試驗;
測定的采收間隔期過長的(大于7天)的, 評審將無法通過,有望通過改進產品下次申請獲得而通過。其它不 允許登記的情形包括:除了用于熏蒸,殺鼠,木材防腐建筑滅蟻用途之外,毒性分類屬于GHS第1類和第2類(急性經口 LD50<50)的原藥和制劑;用于蔬菜,茶葉,水果和農產品保存的農藥,原藥或者制劑毒性分級屬于GHS第3和第4類的(LD50<2000);將不同有效成分混配,但目的不一致的;列入到“禁止在越南使用的農藥清單”。
禁用清單的更新
近年來,越南加快了高毒農藥的淘汰進程,草甘膦、百草枯,多菌靈,氟蟲腈等品種已經陸續被禁用:
越南近年被禁用的農藥
越南還將持續關注最新的國際組織或者的科學研究報告,繼續淘汰高毒農藥。一些具有內分泌干擾效應的農藥品種,已經被官方所官方的關注:
農藥產品中的雜質可能在原材料中存在,合成或者貯存過程中形成,可能改變農藥產品的物理性質,導致額外的毒性效應。一些雜質問題也已經被官方所關注:
糧農組織的新規范將包括所有相關雜質
高毒性: 氯代二苯二氮、鹵代二苯并呋喃、亞硝胺、乙硫脲、聯苯醚、酚類、亞砜、Ops的砜類衍生物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