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陸續推出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明確下一階段行業增長目標,并圍繞提升供給能力、擴大有效市場、優化發展生態等方面部署一系列舉措。
9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此前,《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相繼發布。
據悉,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化工、機械、輕工業等其他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也將陸續推出,推動這些行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表示,這些重點行業的產業鏈長、帶動作用大、工業賦能效果顯著,對穩定工業經濟大盤、推動工業質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連續12年居41個工業大類第一;2024年我國汽車銷售完成3143.6萬輛、同比增長4.5%,為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從政策部署方向來看,相關方案對不同行業提出針對性舉措,優供給、擴需求成為重點。
例如,面向電子信息制造業,相關部署明確“促進人工智能終端邁向更高水平智能創新,推動智能體與終端產品深度融合”“推動手機、個人計算機、家庭網關設備、視聽設備、服務器等整機和零部件迭代升級”“強化技術和產品形態創新,提振手機、電腦、電視等傳統電子產品消費”等。在汽車行業著力擴大國內消費、持續提升供給質量方面,提出“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持續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和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等措施。
面向電力裝備行業,在部分領域需求承壓的情況下,政策提出新的增長點。在需求側明確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風光水一體化基地和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等項目建設,同時,通過專項在新能源、智能電網裝備等領域支持一批關鍵核心產品創新項目,保障裝備供給能力,實現需求側與供給側精準對接。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外部不確定性需加強應對、產業結構性矛盾需妥善化解。相關部署從供給側技術突破、需求側市場拓展協同發力,短期聚焦“穩營收、保供給、擴出口”,長期著眼“鍛長板、補短板、強韌性”,有利于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以電力裝備行業為例,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方案將對發電裝備、輸配電裝備、數轉智改等產業賽道和業務釋放利好,推動我國發電設備供給結構進一步改善,煤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技術及裝備持續領跑全球,形成自主化程度較高的先進核電、氣電技術裝備水平。同時,促進形成我國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成套裝備技術體系,推動規模以上電力裝備制造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維服務等環節進行深度數智化改造,促進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轉型。
值得關注的是,新一輪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還在改善產業結構、規范產業競爭秩序上下功夫,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強調“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光伏等領域高質量發展,依法治理光伏等產品低價競爭”“引導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鋰電池產業,指導地方梳理產能情況”。汽車行業明確“堅持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切實規范產業競爭秩序”“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強化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等。
關兵認為,當前我國部分行業面臨結構性轉型難題,相關方案著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提升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有利于剔除非市場因素障礙,推動市場更好發揮“無形的手”作用,實現行業良性發展。未來需要進一步強化保障措施,政府、協會、企業共同發力,其中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標準提升和創新保護,協會應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督管理,企業應加強創新發展和差異化競爭,從而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