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吉林石化公司26萬噸(年產能,下同)丙烯腈裝置在8月中旬開車,國內丙烯腈行業再次迎來產能集中入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全國丙烯腈預計新增產能達130余萬噸,若新增項目如期投產,行業總產能將一舉突破570萬噸。這場百萬噸增量帶來的“擴產潮”,也引發市場對供需失衡的擔憂,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深度調整。
產能版圖再擴容
2025年,我國丙烯腈行業步入新一輪產能集中擴張期。據金聯創統計,僅今年上半年,裕龍石化13萬噸裝置、泉州石化26萬噸裝置、鎮海煉化40萬噸裝置已先后投產;隨著吉林石化公司26萬噸新產能入市,行業總產能較2024年底增長近四分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丙烯腈行業正迎來近5年的第二次集中擴張期。第一次產能擴張期出現在2020到2023年,總產能從259.7萬噸提升至439.9萬噸。觀研天下數據顯示,今年丙烯腈行業計劃新增產能131萬噸,若全部投產,行業總產能將突破570萬噸。
據悉,浙石化、英力士(天津)等企業的丙烯腈裝置計劃在年內陸續投產,屆時行業生產企業數量將由16家增至20家。在此背景下,行業產能集中度前五大企業將由2024年的63.47%降至55.91%,為近5年最低水平。市場普遍判斷,隨著“入局玩家”增多,丙烯腈行業話語權將進一步分散。
需求基本飽和
從需求端來看,丙烯腈三大主力下游產品目前基本處于市場飽和狀態,對上游原料的拉動作用有限。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ABS)樹脂一直是拉動丙烯腈消費的核心引擎,在其下游消費結構中占比達50%。近年來,我國ABS產能快速增長,由2020年的442.5萬噸增至2024年的916.5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9.97%。然而,這并未帶來行業效益提升,2024年ABS行業平均利潤跌至-253元/噸,同比下滑220.3%;全年產量回落至548.8萬噸,同比下降6.83%。
“2025年到2026年ABS行業依舊處于產能釋放高峰期,將有380萬噸新裝置計劃投產,但行業活力已明顯不足?!甭”娰Y訊分析團隊指出,ABS終端需求以家用電器為主,占比超45%;而家電屬于耐耗品,受房地產市場和終端消費需求不振影響,白電市場對ABS的新增需求提振作用有限,未來ABS行業將長期處于“高產能、低產量”狀態。
腈綸領域同樣面臨需求承壓問題。由于化纖行業下游織造板塊表現不佳,2025年以來織造企業開工率跌破60%,海外訂單同比減少30%。受此影響,化纖廠不得不通過集中檢修控制產能、平衡市場供應,對上游丙烯腈的需求難以形成有效支撐。
丙烯酰胺方面,受全球經濟疲軟拖累,下游傳統應用領域需求增量不足,市場采購積極性低迷。環保、水處理等新興領域雖有政策利好,但需求規模尚未形成,暫無法填補傳統應用領域的需求缺口。
目前,ABS、腈綸、丙烯酰胺三大主力領域開工率普遍維持在60%~70%的低位,對丙烯腈的托舉力度有限。在2025年新增產能集中入市的背景下,丙烯腈行業地供需問題或將進一步加劇。
把握發展機遇
面對上述挑戰,丙烯腈行業如何破局?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相關政策對新材料產業的重點支持,碳纖維、高性能工程塑料等丙烯腈高端下游應用領域將實現快速增長,預計2025至2030年將帶動丙烯腈需求年均增長8%~12%。
在碳纖維產業鏈中,原絲成本占比極高——2024年原絲成本在碳纖維總成本中占比達58.71%,而丙烯腈是生產碳纖維原絲的關鍵原料,在碳纖維領域的價值將日益凸顯。近年來,受益于新能源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國碳纖維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量從2020年的1.87萬噸增至2024年的5.9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3.28%,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未來,隨著干噴濕紡等碳纖維關鍵制備技術的突破、生產成本的持續優化,碳纖維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風電葉片大型化構件等領域的滲透率將顯著提升。疊加政策利好推動、應用場景持續拓展,碳纖維產業規模將加速擴張,為丙烯腈行業創造可觀的新增需求空間。
未來5年,隨著新興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進入爆發期,丙烯腈市場將同步進入黃金發展階段,行業年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規模,成為支撐我國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丙烯腈行業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生產成本控制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技術創新將是未來市場競爭的核心驅動力。例如,具備自主技術的企業,既能在原材料消耗、能耗控制上降低生產成本,又能生產滿足高端下游需求的產品,從而在行業洗牌中占據優勢地位。在丙烯腈行業供需失衡的市場環境下,只有率先實現“做強、做優”的企業,才能抓住高端下游發展機遇,真正占領市場先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