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的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水生態環境司司長蔣火華表示,生態環境部始終把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作為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的標志性戰役之一,大力推動工業企業入園,補齊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園區污水由“各家各管”轉為“集中統管”,不僅降低了處理成本,減輕了企業負擔,也提高了監管效率。
蔣火華介紹,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搬遷入園。工業園區成為了推動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但如果管理不善,也可能變成集中污染的“重災區”。對此,生態環境部重點開展了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推動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從“不足”到“建好”。按照“新建一批,退出一批”的攻堅思路,推動全國新增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200余座、每日處理能力提升6000萬噸。針對全國1600余家依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工業廢水的園區,全面開展排查評估,已推動超過六成的園區完成評估工作。此外,協同工信部門指導地方完成700余家化工園區認定,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將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設施納入超長期特別國債“兩重”支持范圍。
另一方面,實現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從“建好”到“用好”。強化重點攻堅,開展長江經濟帶和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園區自查、地市排查、省級核查、國家抽查”四級排查工作機制,累計解決了3500余個污水管網不完善、設施運行不正常等問題,涉水信訪舉報問題下降81%。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COD日均進水濃度增加34個百分點,污水排放達標率近95%,有力提高了收集處理效能,推動了工業污染防治,促進了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
蔣火華表示,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遠,下一步將從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基礎設施提質量,加快推進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與升級改造,推動園區環境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常態長效”。二是風險防控守底線,拓展專項行動廣度和深度,指導各地開展水污染整治,加強污水收集處理排放管控,持續開展工業廢水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情況排查評估,有效防范環境風險。三是智慧監管增效能,強化衛星遙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提升科學監管、精準監管、智慧監管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