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復合材料
碳纖維復合材料是指將碳纖維與樹脂、金屬、陶瓷等基體復合制成的復合材料。其中,碳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是由碳纖維作為增強體、環氧樹脂作為基體,通過特定工藝復合而成,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輕質高強特性和化學穩定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體育休閑等領域。
碳纖維的比重不到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7~9倍。通過將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與樹脂復合成型,做成碳纖維復合材料替代金屬,可大幅減輕飛行器的結構重量,增強其耐疲勞和耐腐蝕性,提高載荷能力、延長續航時間。
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的先進無人機都使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例如,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研發的Zephyr無人機采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機身,飛機重量僅為75千克,輕巧的結構使其能在2萬米以上的高空攜帶重達23千克的有效載荷,創造了42天持續無人飛行的時間紀錄。中國“翼龍”無人機機身全部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因其性能穩定,被廣泛應用于災情巡查、反毒緝私、生態環境保護、大氣成分研究、復雜地形勘探、高空氣象觀測、農田藥物噴灑和森林防火等多領域。
上海石化自主研發的PAN基碳纖維,具有耐高溫、耐腐蝕、高比強度和高比模量的特性,可加工成碳纖維預浸料、碳纖維布、碳纖維拉擠型材、熱塑性粒料等多種中間品。碳纖維熱固性預浸料是一種碳纖維預先與熱固性樹脂浸潤的半固化材料,也是用于低空經濟飛行器零部件制造的主要材料。上海石化圍繞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持續發力,與華東無人機基地建立長期友好交流合作關系,積極對接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需求。去年8月,上海石化碳纖維復合材料實驗基地建成啟用,建成熱塑預浸料線、熱固預浸料線、螺紋筋拉擠線、高性能樹脂線等,具備熱固性與熱塑性、通用型與高性能、制備工藝多樣化的復合材料中試和批量生產能力。目前,該基地正推進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產品研發應用,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聚酰亞胺
聚酰亞胺(PI)是一種高性能聚合物,有“高分子材料之王”的美譽。它的耐溫差性能突出,能在零下269攝氏度至400攝氏度的環境下長期使用。同時,該產品高強度、高韌性、高尺寸穩定性,且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低,真空環境下揮發分少、可凝物少。
聚酰亞胺分子結構中含有的剛性芳雜環,使其擁有卓越的熱穩定性和力學性能。通過增強、共聚、發泡等改性方式,可滿足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因此在航空航天及深空探測領域價值顯著。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內外已成功研制出一系列適用于成型工藝的聚酰亞胺樹脂體系(熱固性和熱塑性)。用這些樹脂制備的復合材料,已在飛行器制造中替代金屬,用于生產耐高溫的結構件和功能件。比如eVTOL機身框架采用碳纖維/PI復合材料,比金屬減重30%,且在溫差環境下強度保持率超過95%;PI模塑料制成的高壓連接器,介電強度超過30千伏/毫米,可保障800伏系統安全運行;耐400攝氏度的PI氣凝膠隔熱片能抑制電池熱失控;PI纖維氈可屏蔽發動機500攝氏度的熱流。
北化院聚焦低空經濟領域的材料替代需求,針對輕量化結構、耐磨部件、隔熱/絕緣部件等應用場景,積極推進輕質、高強、耐高溫、低磨損的聚酰亞胺復合材料成套技術開發,并重點攻關核心成型工藝。同時,著力構建數據驅動的PI樹脂分子設計-性能預測平臺。這一平臺集成了自主開發的PI性能預測模型和分子結構生成式模型,目前已實現基于單體結構對聚酰亞胺膜材料氣體分離性能的準確預測和對新結構的定向生成,形成了“生成設計-預測篩選-實驗驗證”的研發閉環。經實驗驗證,這一平臺可輔助科研團隊將聚酰亞胺新結構的篩選和設計時間縮短80%。
未來,這一平臺也將繼續完善PI模塑料相關性能開發模塊,從而實現高性能PI模塑料及復合材料的“性能可定制化”開發。
無鹵阻燃PC/ABS合金材料
無鹵阻燃PC/ABS合金材料是一種具有較低密度、優異力學性能的塑料合金產品,克服了鋁合金材料密度高、制件生產較復雜的問題,加工性能優異,且能降低制件的成本和重量,可用于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
低空飛行器與電動汽車類似,輕量化是其提高飛行效率、延長續航時間的重要途徑。無鹵阻燃PC/ABS可用于低空飛行器,其力學性能不僅能夠承受外部的沖擊和振動,確保電池在不同環境下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而且有助于降低低空飛行器自身的重量,提升續航能力。同時,該產品較強的阻燃性能夠在電池著火時有效阻止火焰蔓延,提升低空飛行器的安全性。
我國是全球低空飛行器技術和制造強國。隨著低空飛行器行業不斷發展,其電動化的特點對具備輕量化、高強度、耐腐蝕、抗疲勞、阻燃等特性的高性能材料需求顯著提升。在低空飛行器使用中,電池可能遇到過載、短路等問題,導致著火風險,影響飛行安全。上海院發揮基礎原料優勢,攻克阻燃聚碳酸酯合金耐熱性等難題并開發出無鹵阻燃PC/ABS合金,其阻燃性能可達V0級。與現有金屬材料相比,該產品可減重20%以上,良好的流動性和注塑成型性更適合制造復雜形狀部件,滿足低空飛行器加工成型方面的應用要求。
聚酰胺特種尼龍
尼龍612(PA612)化學名稱為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是一種半結晶性、長碳鏈特種尼龍。相較常見的尼龍產品,因其單體中更長的二酸碳鏈(12個碳原子),具有高韌性、低吸水性、耐磨性和高尺寸穩定性等特性。
聚己二酰間苯二甲胺(MXD6)是由間苯二甲胺(MXDA)和己二酸縮聚而成,分子鏈中含剛性苯環結構,賦予其獨特性能,具有高剛性、低翹曲、優異的氣體阻隔特性。
耐高溫尼龍10T(PA10T)化學名稱為聚對苯二甲酰癸二胺,由癸二胺與對苯二甲酸縮聚而成,兼具長碳鏈柔性與芳香環剛性,具有耐高溫、低吸濕、高尺寸穩定性、耐化學等特性。
上述3種聚酰胺特種尼龍產品在無人機應用領域可用于生產電機支架、旋翼卡扣、起落架、機身框架、電池艙蓋、無刷電機端蓋、電調(ESC)殼體、電池管理系統(BMS)支架、云臺結構件(抗沖擊且輕量化)、高強度連接件(替代金屬減輕重量)及高溫環境用齒輪(如高速傳動部位)等。
湖南石化在PA612、MXD6、耐高溫PA10T技術方面已完成小試研究,產品性能達到市場同類產品指標,目前在建2000噸/年PA612連續聚合中試裝置、2000噸/年MXD6連續聚合中試裝置、百公斤級PA10T中試裝置,預計兩年內完成中試研究,有望在無人機、機器人領域滿足用戶要求。此外,該公司擬建設1萬噸/年PA612、2萬噸/年MXD6、5000噸/年PA10T工業化裝置,建成后將實現批量穩定生產,可在無人機、機器人領域批量應用。
聚丙烯發泡材料
聚丙烯發泡材料是一種性能優良的輕量化高分子材料,兼具高強度與質輕特點,還具備耐腐蝕、耐溫、三維尺寸精度高和環境友好等優勢,在實現輕量化減重的同時,隔熱和緩震性能也十分出色,且發泡倍率與泡孔直徑的可調整范圍較廣。相比熱固性泡沫,它更適合作為“三明治”復合材料的芯材進行加工應用。
通過不同加工方式制成的聚丙烯發泡材料,各有其獨特優勢:釜壓發泡聚丙烯(EPP)適合制作形狀復雜、三維尺寸精度高的部件;模壓發泡聚丙烯(MPP)可生產物理性能優異的納米級超微孔發泡產品;擠出發泡聚丙烯(XPP)能高效、低成本地連續生產高剛性發泡板片材。這些材料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有人/無人駕駛飛行器非結構部件中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可用于機頂、機門或機身的保溫層、緩沖層、電磁屏蔽層、阻燃防護層,以及高剛性高耐熱復合材料的芯材等。它們在滿足低空飛行器對安全性、舒適性和功能性要求的同時,還能有效減輕重量,進而提升運輸載荷,增加運行里程。
北化院在聚丙烯發泡材料領域陸續開展了多項技術開發工作,包括高性能聚丙烯發泡專用料的研發、不同聚丙烯發泡技術的小試與中試工藝研究、聚丙烯發泡用功能化改性體系的設計與推廣,以及多種聚丙烯發泡中試平臺乃至產業化示范裝置的設計搭建等。截至目前,中國石化已在多家煉化企業實現發泡用聚丙烯的工業化應用,開發出多個牌號的EPP專用料和MPP專用料,累計產銷量20余萬噸,使發泡用聚丙烯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從空白提升至35%以上,打破了國外公司在該領域的技術與市場壟斷。如今,北化院已建成EPP珠粒與成型體的工業化示范成套裝置,形成了具有中國石化自主知識產權的EPP成套技術;開發出的性能優良的功能化發泡聚丙烯改性料,其終端制品已廣泛應用于我國高端制造領域。
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
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是一種新型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高強度、高剛性、高尺寸穩定性、耐高溫、低吸水率、低翹曲度、使用壽命長、高低溫耐蠕變性能優良、可回收再利用等顯著特點,在汽車、電子、家電、通信、機械、化工、軍工、體育器材、醫療器械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
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具有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輕量化、高強度、耐腐蝕等特性,機械性能逼近金屬卻成本更低,能精準適配低空飛行器重量敏感、使用環境廣泛、面向大眾市場推廣等需求,主要應用在低空飛行器機身與機翼制造,為關鍵結構部件減重提效,助力續航能力與飛行效率雙提升。此外,該材料還可通過調整纖維鋪層、樹脂類型等,靈活優化性能、拓展應用場景,如與尼龍等材料協同制作螺旋槳,強化其剛性與耐久性,保障飛行器在復雜情況下飛行穩定。
長期以來,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國內市場被進口產品占據。揚子石化研究院在調研國外同類產品的基礎上,組成專項研發團隊,從催化劑選擇到工藝條件探索,先后完成了小試、中試,于2016年首次實現工業裝置放大生產。由于該材料工藝復雜,生產難度大,之后的近5年時間,揚子石化持續攻關,通過工藝技術改進和造粒工序優化提高生產平穩性和質量穩定性,開發出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專用料系列產品,涵蓋由低到高三種不同的熔融指數,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外先進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