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的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是我國碳市場領域第一份中央文件,明確了全國碳市場中長期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未來,生態環境部將從深入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著力提升碳市場活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三方面入手抓好落實。
首先,根據行業發展狀況、降碳減污貢獻、數據質量基礎、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擴大強制碳市場的覆蓋行業范圍。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碳排放配額管理制度,明確市場中長期碳排放配額控制目標,逐步由強度控制轉向總量控制。配額分配方式由免費轉向免費和有償相結合,有序提高有償分配比例。同時,積極發展自愿碳市場,建立科學完備的方法學體系,加快生態系統碳匯、可再生能源、甲烷減排等重點領域的方法學開發。
其次,聯合金融機構,探索開發與碳排放權和核證自愿減排量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碳質押、碳回購等政策制度。同時,穩妥推進符合要求的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適時引入其他非履約主體參與強制碳市場交易、符合條件的自然人參與自愿碳市場交易。
最后,嚴格規范碳排放核查,完善重點行業核查技術規范。壓實重點排放單位履行碳排放核算與報告的主體責任。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過程監管,嚴厲打擊各種弄虛作假行為。此外,研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夯實碳市場建設制度基礎,為加快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碳市場提供有力保障。
經過4年多的發展,全國碳市場初步形成了多層級、較完備的碳市場法規制度體系。重點行業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在發電行業基礎上,今年年初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也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全國60%以上碳排放量實現了有效管控。截至2025年8月22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8億噸,成交額達474.1億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累計成交核證自愿減排量249萬噸,成交額達2.1億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