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以“科創領航 資本賦能”為主題的2025綠色化工產業創新發展會議在蘭州新區舉行。本次會議聚焦石油和化工行業產學研協同不暢、金融支持有限等深層次矛盾,匯聚政府、協會、院士專家、企業及金融機構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科創+資本”雙輪驅動的破局路徑,為推動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崔學軍在致辭中強調,我國已成為世界化工第一大國,但石化行業仍面臨著原始創新不足、產學研協同不暢、金融支持力度有限、高端化綠色化水平亟待提升、結構性矛盾突出等現實挑戰。破解這些深層次矛盾,突破點在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本次會議匯聚各方力量,旨在搭建創新要素深度融合的高端平臺,期待通過本次會議探索石化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路徑,為“十五五”規劃建言獻策;搭建“產學研用金服”合作平臺,全力破解中試轉化與資本對接瓶頸;構筑產業鏈合作新生態,共筑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石,與業界同仁攜手并肩,共同譜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蘭州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楊軍在致辭中指出,作為全國第五個、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自誕生之日起,就承載著國家賦予的“西北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產業基地、向西開放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重大使命。目前新區地區生產總值躍升至448億元,經濟增速連續八年位居國家級新區前列。自2018年起,蘭州新區搶抓機遇、科學布局,高起點規劃綠色化工園區,率先出臺中試項目管理辦法,吸引近300個項目落地,總投資突破700億元,逐步形成了以高端醫藥、高效農藥和化工新材料為特色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蘭州新區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廣納真知灼見、深化交流合作,持續提升綠色化工產業發展能級,攜手共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產業新生態。希望通過本次大會,更多科研成果與產業資源落地新區,與新區的政策紅利、產業基礎深度融合,共創綠色化工嶄新未來。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彬對石化行業近年來科技創新成就、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總結。他表示,“十三五”以來石化行業獲得如下科技創新成就:獲得了一批催化新技術,極大地推動行業轉型升級;開發了一批先進勘探開發技術,提高了我國油氣供給保障能力;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煤化工技術,保持了我國現代煤化工的國際領先地位;突破了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補短板”和“制高點”技術,引領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創新了一批先進過程強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提升了行業綠色發展水平;研制了一批重大技術裝備,提高了行業裝備自主化水平;破解了一批生物化工領域技術難題,實現了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引領的跨越。行業創新中依然存在科技投入不足、基礎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企業技術創新戰略規劃能力不強、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堪憂等問題。今后行業要突破新催化技術、過程強化技術、信息與先進控制技術、煉油工業、現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
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局長田力普在《知識產權價值實現與創新驅動發展》報告中表示,過去40余年,全球化迅猛推進,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依托全球投資,將產品價值鏈層層切割、向外轉移,區域產業鏈由此擴展為全球產業鏈。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僅走過短短30余年,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仍需較長時間。當前,我國正在補齊知識生產與創新制度的短板,解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落實難,以及對知識產權價值的認知與認可不足等問題。知識產權的本質是激勵創新的基礎制度,其核心作用是把知識更高效、順暢地轉化為價值與財富。我國的知識產權價值實現事關現代化強國建設,實現知識產權的真正價值,并成為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極,需要人才、技術、知識、市場、制度等多維度支撐,更離不開冷靜、清醒的判斷和所有人持之以恒的艱苦努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綠色化學合成與轉化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工業大學教授鄭裕國指出,醫藥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醫藥產業構建和發展的基石,醫藥化工是醫藥從實驗室研發走向工業化生產過程的必由之路。然而,藥物制造過程中面臨資源利用率低、雜質多和“三廢”排放大等問題,急需在合成路線、生產裝備、過程控制、質量評價等方面實現突破。在“雙碳”背景下,醫藥化工產業的安全、環保、資源利用等問題本質上是技術問題。生物制造與醫藥化工的融合,能夠從工藝源頭有效實現節能、減排和降耗,推動產業技術升級。合成生物學、蛋白質設計、生物催化轉化等新技術的涌現正不斷促進醫藥生物化工的發展。我國正從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到綜合示范進行全鏈條布局,推進醫藥化工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研發,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推動醫藥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別濤在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現狀與產業政策趨勢分析時指出,當前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解決,需要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綠色低碳轉型進程,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堅決守牢美麗中國建設的安全底線。面臨這樣的環境形勢和目標任務,我國環保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雙碳”目標引領高質量發展,為產業深化發展提供了戰略窗口;污染綜合防治與生態修復保護不斷深化,對環保產業的技術集成應用提出更高要求;技術標準迭代更新,助力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別濤強調,“十五五”時期是美麗中國建設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應堅持以碳達峰為引領,以減污降碳為抓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行業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保工作,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材料化工處處長李巖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石化化工在行業規模、創新水平、產業結構、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成效明顯,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宗產品生產集中度偏低、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產業布局有待優化等問題。面對“十五五”,我國石化化工行業機遇和挑戰并存,產業發展模式、行業增長動力、轉型升級方向都將迎來新的轉變。他建議,要穩步優化行業供給結構,提高產業鏈競爭力;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關注產品的新用途開發;持續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平,重點關注綠氨、綠醇、生物質材料、材料再生回收等領域;深入推動數智轉型,積極應用數智化技術,助力我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跨越。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江表示,我國正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推動產業從量到質轉型,通過統一大市場、反內卷等制度創新破解過度競爭與資源錯配,倒逼行業去低效、促創新。多氟多靈心聚智,以技術創新突破周期約束;巧手踐行,以高效實踐承接制度紅利,在產業升級中夯實中國經濟的微觀根基,為產業鏈現代化轉型提供可借鑒的實踐案例。多氟多通過筑起專利壁壘構建“氟硅資源—氫氟酸—氟基新材料”的全鏈條,將創新輻射至新能源、半導體等產業,在破解行業內卷中鍛造出從技術跟跑到標準制定的全球競爭力;通過創新吸引資本投入,再推動企業創新和發展,形成強大的創新生態系統和資本生態系統,為整個經濟社會的繁榮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德勤中國合伙人安藝在《AI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提出,全球化工行業已走出2023年低谷,呈現產量與利潤溫和回升的態勢。展望未來,化工行業將更加專注于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企業需持續投資研發、適應特定價值鏈環節的結構性變革,并借助創新技術推動業務轉型,以持續創造價值。她還指出,化工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從局部應用向全價值鏈系統性重塑邁進,人工智能作為核心驅動力,在研發創新、智能制造、供應鏈協同及可持續發展等關鍵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不少化工企業已在整個企業范圍內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尤其在高危和重復性作業場景中引入具身智能技術。總體而言,人工智能將從推動生產效率革命、驅動經營模式創新、引導長期戰略布局三個層面深刻重塑化工行業。
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化工報傳媒中心、綠色化學合成與轉化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承辦,蘭州新區化工園區重點企業支持。來自石油和化工行業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和化工園區的4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對蘭州新區產業發展和化工園區進行了推介。
會議還設置了2025第二屆化工中試基地創新發展促進會和2025上市化工企業高質量發展暨首屆資本市場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對接會兩個分會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