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韓國10家主要石化企業簽署了有關業務重組的協議,包括大幅削減石化產能。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20日以石化產業為主題主持召開“關于加強產業競爭力的有關部門長官會議”,向因全球供應過剩和競爭力減弱而面臨危機的石化產業“動刀”。
具潤哲表示,已有跡象表明全球石化產業供應過剩,但韓企卻在增加產能,甚至錯過創造高附加值的良機,從而面臨困難。只有削減過剩產能并從根本上提高競爭力才能克服危機。
具潤哲呼吁業界主動地、迅速地制定具體的重組計劃,并承諾政府將不會袖手旁觀,擔起應有責任。
另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10家大型石化公司簽署的業務重組協議,承諾將努力削減270萬~370萬噸的石腦油裂解(NCC)產能,相當于韓國總產能(1470萬噸)的25%。
韓國政府提出的石化行業結構調整主要有三個方向:減少過剩產能并轉向附加值更高的產品,改善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以及盡量減少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
韓國政府要求10家企業在年底前提交詳細的計劃。韓國明確表示了“先自救,后政府支持”的原則。這意味著如果行業主動減產、追求兼并收購和整合設施,政府將用放松管制、財政及稅收等政策來支持這一行動。
近年來,由于持續新增產能導致供應過剩,利潤率大幅下滑,韓國石化產業正遭遇近年來最嚴峻的生存危機。
比如,麗川石腦油裂解中心今年3月從韓華集團和DL集團兩大股東獲資2000億韓元(1000韓元約合人民幣5.2元),不足半年后又提出追加3000億韓元的援助請求。由于過度依賴穩定的乙烯生產,該公司自2022年以來連續虧損,累計虧損達8200億韓元。
危機并非個案。在石化企業集中的韓國蔚山工業區中,開工率從2021年的87%下降到去年的78.5%,今年更降至60%左右。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的一份報告警告稱,如果石化行業的低迷持續下去,韓國一半的公司將在三年內無法維持運營。為了保住整個行業,韓國必須將國內產能減少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