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國聚甲醛(POM)產能迎來爆發式增長,兩年內激增68.89%,突破76萬噸,標志著行業進入高速擴張期。然而,產能擴張并未緩解市場供需矛盾——高端領域仍依賴進口,2024年凈進口缺口高達36.75萬噸,凸顯國產替代的技術瓶頸。與此同時,政策層面持續加碼,工信部近日強調將推動石化等重點行業“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而《老舊裝置更新改造行動方案》亦對POM行業提出升級要求。在此背景下,國產POM如何突破高端化瓶頸?政策驅動下行業將迎來哪些結構性機遇?
01 中國POM產業60年跨越式發展之路
中國聚甲醛(POM)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1959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及成都工學院(現四川大學)率先啟動均聚甲醛研究,隨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和沈陽化工研究院展開共聚甲醛研發;2001年云天化引進波蘭萬噸級裝置實現國內產業化突破。2010-2022年產能停滯在40萬噸左右,期間兩家企業退出,而2023-2024年迎來爆發式增長,產能從45萬噸躍升至76萬噸,兩年內增幅達68.89%,標志著行業進入高速擴張期。
02 國產POM高端化突圍進行時
2023年國內POM市場持續呈現供應緊張格局,受制于產能增速放緩及開工率提升有限,中高端產品缺口尤為突出;在此背景下,國內生產企業積極響應供給側改革政策,通過技術升級不斷提升國產POM品質,有效推動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為市場注入新的增長動能。
03 高端技術壁壘成中國POM市場最大掣肘
中國POM市場呈現顯著進口依賴格局,2024年進口量攀升至39.67萬噸并持續高位震蕩,而出口量僅2.92萬噸且長期在2萬-4萬噸區間徘徊,形成36.75萬噸的巨額凈進口缺口;盡管國內產能加速擴張,但國產POM在品質上仍難以突破高端應用領域的技術壁壘,導致進口料替代進程緩慢,凸顯出國內高端POM供應短缺與出口競爭力不足的雙重挑戰,這一結構性矛盾短期內仍將主導市場供需態勢。
04 政策驅動老舊裝置煥新
為貫徹落實《加力推進石化化工行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行動方案》政策要求,石化化工行業正全面開展老舊裝置摸底評估工作,重點排查截至2025年5月30日設計使用年限到期或實際運行超20年的生產裝置。
縱觀國內POM發展史,雖我國POM起步較早,然由于技術和設備受限,POM發展歷程仍較緩慢,國內20年以上生產裝置有且僅有云天化POM裝置,且云天化POM裝置持續進行技改與升級,在國內仍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短線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小,未來仍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05 2024年國內POM生產動態
●云天化:作為國內POM行業的重要參與者,云天化擁有9萬噸/年的聚甲醛產能,規模優勢顯著。2024上半年,其聚甲醛產量達到5.64萬噸,展現出穩定的生產能力。企業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加強產品質量管控,在國內中低端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同時積極探索高端產品領域,尋求進一步的市場突破。2025年1月7日晚,云天化分布《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7.78億元左右,預計同比增速17.20%左右;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8.76億元,同比增加7.09%。
●兗礦魯南化工:目前兗礦魯南化工的聚甲醛產能為8萬噸/年。2024年10月,企業成功簽約6萬噸/年聚甲醛項目,待項目建成,產能將提升至14萬噸/年。通過不斷擴大產能規模,兗礦魯南化工旨在增強市場競爭力,拓展市場份額,同時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升級,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鶴壁龍宇:年產30萬噸聚甲醛一期項目設計產能為6萬噸/年,2023年9月實現一次性全流程投料試車成功。2024年,鶴壁龍宇累計生產聚甲醛產品近5萬噸,逐步釋放產能。企業在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過程中,注重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努力在POM市場站穩腳跟。
●唐山中浩:已投產的聚甲醛項目設計產能為4萬噸/年,目前正在積極推進6萬噸/年聚甲醛及其配套工程項目。唐山中浩通過持續的項目建設,逐步擴大企業規模,優化產品結構,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提升產業鏈協同效應,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疆心連心:2024年12月4日,新疆心連心6萬噸聚甲醛項目竣工并進入試生產階段。作為行業新進入者,新疆心連心依托自身在化工領域的資源優勢和技術積累,積極投身POM生產。其進入市場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同時也有望通過引入新的技術和管理理念,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寶理工程塑料(南通):由日本寶理塑料株式會社與三菱瓦斯化學株式會社共同投資組建的大寶理工程塑料(南通)備受矚目。一期9萬噸/年POM聚合在2024年10月一次性開車成功,12月正式投產;二期6萬噸預計于2026年投入商業運營。外資企業的進入,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管理經驗,將對國內POM市場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促使國內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步伐。
06 2024年國外POM生產商動態
●寶理塑料:寶理塑料在全球POM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擁有4家聚甲醛聚合工廠,年供應能力總計33.8萬噸。位于中國南通的大寶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開業,一期9萬噸POM聚合在2024年10月一次性開車成功,12月正式投產,二期6萬噸預計2026年投入運營。
●巴斯夫:巴斯夫歐洲公司在2024年取得一項名為“制備穩定的聚甲醛共聚物(CPOM)的方法”的專利。巴斯夫一直致力于POM生產技術創新,通過不斷研發新的生產工藝和產品配方,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此次專利的取得,將有助于巴斯夫在POM市場保持技術領先地位,為其產品在全球市場競爭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巴斯夫的技術創新也將對行業發展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其他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整個POM行業技術進步。
●塞拉尼斯:在2024年德國Fakuma展會上,塞拉尼斯推出Hostaform?|Celcon?POMECO-C,這是已知的首批由低碳ISCCCFC認證甲醇制成的POM材料,也是該公司產品碳足跡最低的聚甲醛共聚物。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塞拉尼斯此舉順應了市場趨勢,滿足了客戶對環保型材料的需求。通過推出低碳產品,塞拉尼斯不僅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還為行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綜上所述,國內POM行業在產能擴張的同時,面臨著市場需求增長乏力、企業競爭層次低、技術瓶頸制約等諸多挑戰。2024年國內外POM生產項目動態顯示,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技術創新和綠色發展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國內企業需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突破高端產品生產技術和改性配方技術瓶頸,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加強品牌建設,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07 發展趨勢和建議
1.產能結構優化與區域布局調整并行
預計未來幾年,國內POM產能將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但增長速度會逐漸趨于平穩。2025年計劃新增兗礦魯化三期6萬噸/年POM裝置、新疆聯合化工4萬噸/年POM裝置,預計至年底國內POM總產能將達86萬噸,同比增長13.16%。不過,新增產能將不再局限于盲目擴大規模,而是向結構優化方向轉變。企業會更加注重高端產能的建設,加大在高性能、特種POM產品生產設施上的投入,以緩解高端產品供應不足的局面。在區域布局上,產能仍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西北地區,這兩個地區憑借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充足的甲醇供應,有利于發展產業鏈一體化。隨著行業發展,其他地區也可能因市場需求、政策引導等因素,出現新的產能增長點,促使產能布局更加均衡。
2.技術創新驅動產品高端化與多元化
技術創新將成為POM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一方面,企業將加大研發投入,攻克高端產品生產技術難題,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例如,開發新型成核劑和增容劑,促進POM結晶,改善其與增韌劑的相容性,提高產品韌性和綜合性能;探索POM的自成核結晶行為,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另一方面,產品多元化趨勢將更加明顯。針對不同應用領域的特殊需求,開發具有超低摩擦系數、高耐熱性、高耐水解性等特殊性能的POM產品,如在汽車輕量化與5G通訊需求驅動下,開發出像RMG9025這種具備0.5%超低摩擦系數和140℃長期耐熱性的高端牌號產品,滿足高端制造業的需求。同時,在環保法規倒逼下,可回收改性技術將成為關鍵。通過玻纖增強等手段實現POM高回收利用率,開發環保型POM產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3.市場競爭加劇與國產替代加速
隨著國內產能不斷增加以及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布局的深入,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國內企業數量增多,且大量集中于中低端市場,價格競爭激烈。而外資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在高端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不過,隨著國內企業技術逐步提升,加上政策支持,國產替代進程將加速。例如,商務部發布對原產于美國、歐盟、臺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自2025年1月24日起,進口經營者需依據裁定的保證金比率向海關提供保證金,這無疑提高了進口POM的成本,為國產POM提供了市場空間。國內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逐步拓展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
4.應用領域拓展與新興市場崛起
POM憑借其優良性能,在現有電子電氣、汽車、建材、醫療等應用領域的需求將持續穩定增長。同時,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其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拓展。在航空航天領域,對材料的高強度、輕量化、耐極端環境等性能要求極高,POM經過改性有望在該領域得到應用;在生物醫療領域,隨著對醫療器械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POM的生物相容性和耐化學性將使其在更多高端醫療器械中得到應用。此外,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對POM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發展等,將帶動POM在建筑、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的需求增長,為國內外POM生產企業提供新的市場機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