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農業農村部以第925號公告的形式,對農藥標簽管理做出重大修訂,并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并非一次簡單的標簽內容更新,而是通過對標簽這一產品與消費者之間最直接的溝通媒介進行重新設計,從根本上重塑了農藥行業的責任鏈條與品牌管理邏輯。對于所有農藥生產企業而言,理解并適應這場“標簽革命”,是其在監管新時代生存發展的必修課。
01 匿名采購的終結:原藥追溯成為責任鏈條
新規第一條明確要求:“農藥制劑產品應當標注所用原藥(母藥)的登記證號和生產企業名稱”,并規定“由該制劑產品登記證持有人對真實性負責”。這一條款看似簡單,實則影響深遠。
從表面看,它要求制劑生產商在每一批次的產品上,都能清晰地追溯其核心原料——原藥的來源。但其更深層次的邏輯在于,它在制劑企業和原藥企業之間建立了一條不可分割的“責任共同體”。過去,一旦制劑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生產商往往可以將其歸咎于模糊的“原料問題”,責任邊界不清。而現在,責任變得具體且公開。任何一批不合格的制劑產品,都會直接將其所使用的原藥供應商的名稱和登記證號公之于眾,反之亦然。
這種強制性的品質綁定,將徹底改變制劑企業的采購策略。過去那種在現貨市場上尋求最低價、匿名化采購的模式將帶來不可接受的法律和聲譽風險。理性的企業主將只有兩種選擇:其一,通過向上游延伸,實現原藥的自主生產,從而將質量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即垂直整合;其二,放棄機會主義采購,與少數幾家質量穩定、信譽卓著的原藥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無疑會將供應鏈管理從一個傳統的成本控制部門,提升到企業核心的戰略風險管理層面,這與國家層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投入品監管的政策導向完全一致。
02 “一證一品”的強制令:在統一大市場中鍛造品牌資產
公告第二條規定,“同一登記證號的農藥產品應當標注同樣的商標”。官方解讀明確指出,此舉是為了解決實踐中“同一登記證號”的農藥產品在市場銷售時標注不同商標,讓農民誤認為是不同農藥產品,造成農民“選藥難、重復用藥”等問題,以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要求。
這一規定直接打擊了行業內一種普遍但混亂的營銷策略。許多企業利用一個登記證,衍生出數十個甚至上百個不同的“品牌”或“商品名”,以適應不同的經銷商渠道、價格體系或區域市場。這種做法不僅稀釋了企業自身的核心品牌價值,也為質量追溯和市場監管制造了巨大障礙。
新規強制企業必須做出戰略抉擇:將所有資源聚焦于打造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強大的核心品牌。這極大地抬高了品牌管理的風險和回報。未來,任何一個區域市場出現的產品質量事故或負面輿情,都將迅速傳導至全國,損害整個品牌的聲譽。這反過來會倒逼企業在質量控制、售后服務、品牌建設上投入更多資源。這一變革有力地支持了《“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大中型生產企業”“推進農藥企業集團化、品牌化”的目標,旨在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農藥行業長期以來“多、小、散”的落后格局。
03 結語:新標簽下的“危”與“機”
“標簽革命”將深刻影響兩類企業的命運。一類是“低價低規組裝廠”,它們完全依賴價格競爭,從市場上采購最便宜的原藥進行簡單混合分裝,缺乏嚴格的品控體系。新的責任追溯制度使其面臨的法律和市場風險飆升至不可承受的水平。另一類是“分散營銷投機者”,它們手握一張登記證,卻在全國各地孵化出無數個區域性“小品牌”。“一證一品”的規定,將迫使其進行痛苦而昂貴的品牌整合,其原有的商業模式被徹底瓦解。
與此同時,那些“垂直一體化巨頭”和擁有強大品牌資產的企業將迎來重大利好。它們對供應鏈和產品質量擁有更強的控制權,能夠將新規的責任要求轉化為強大的市場競爭優勢和品牌信譽,從而在市場洗牌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