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純苯期貨和期權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我國純苯市場迎來了重要金融工具。業內人士表示,穩定市場工具箱的豐富,將為規模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未來隨著產能加速擴張、供需趨向平衡以及市場主導權增強,我國純苯行業或將步入由大至強的轉型發展期。
產能擴張步伐加快
據隆眾資訊數據統計,2007年以來國內純苯產能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07年國內純苯有效產能不足500萬噸,2015年突破1000萬噸,2019年達到1500萬噸,此后投產速度加快,2024年國內純苯產能達3234萬噸,產量為2513萬噸,占全球產量的39%;表觀消費量為2926萬噸,占全球消費量的43%;進口量為431萬噸,對外依存度為15%;貿易量為1340萬噸,商品化率約53%。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數據來看,近年來我國純苯行業產能擴張明顯,步伐在加快,除了“三桶油”的大煉化新增項目不斷投產,民營煉化產能也在集中釋放。2023—2025年民營煉化新增產能超800萬噸,推動國內自給率升至90%。在全球化工產業格局中,我國純苯市場已成為全球產能、消費與進口規模最大的市場。
供需長期趨向平衡
業內人士表示,多年來純苯市場一直存在震蕩較大現象,如2024年振幅25%以上,2025年上半年振幅27%,這種寬幅震蕩格局主要源于供需格局的波動。隨著產業鏈結構不斷完善,上下游緊密關聯度在提升,純苯市場長期持續的大幅震蕩格局有望得到改善。
從供應端來看,石油苯產能擴張主要取決于煉廠整體投產計劃而非純苯自身利潤,在下游需求穩步增長背景下,國內供應缺口仍將存在,進口依賴度維持在15%左右。2025年純苯新增產能中75%以上源自乙烯項目,這部分產能兌現可能受石腦油供應趨緊及混合進料技術限制的影響。
從需求端來看,新能源車輕量化趨勢刺激工程塑料需求激增,間接拉動苯乙烯、苯酚消費;風電產業擴張帶動環氧樹脂產能投放,進一步增加苯酚消耗;可降解材料政策驅動下,己二酸下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大規模擴產,開啟需求增量空間。
綜合分析,盡管產能擴張可能導致短期供應寬松,但新能源、高端制造與綠色材料三大領域將持續優化需求結構,純苯中長期供需仍趨向動態平衡。
市場地位穩步增強
市場資深評論員邵會文表示,全球純苯市場呈現高度分散格局,分布以多元化企業為主導。歐美傳統化工巨頭與中東油氣企業憑借資源稟賦和技術積累在全球市場分庭抗禮,新興市場本土企業通過產能擴張逐步提升影響力,純苯市場尚未形成單一企業或國家絕對主導的市場格局。
我國純苯市場則形成央企與民營煉化雙輪驅動的寡頭壟斷結構。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大央企憑借煉化一體化布局與政策資源傾斜占據核心地位,市場主導權相對較強,榮盛石化、東方盛虹等民營煉化企業依托大型煉化基地加速追趕,純苯市場形成央企把控上游資源、民企聚焦下游高附加值環節的互補格局。在政策引導與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我國純苯產能形成了以華東為核心、華南與東北協同的區域集聚格局,依托煉化基地配套下游產業鏈實現集約化發展,但中小產能占比仍較高導致行業集中度偏低。
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鑫表示,純苯期貨及期權的推出,將促進我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這種期現貨相互配合的方式有望促進市場地位穩步增強,國際話語權將從跟隨型向主導型轉變。
政策助力轉型發展
7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實施新一輪石化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從宏觀角度來看,這為石化行業未來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當前國內絕大多數純苯生產裝置歷經維護升級改造,且在產企業符合2024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能效/環保標準的技術裝備水平,在資源利用效率、環境保護標準等方面歷經2016年以來的檢查、整改符合相關政策要求,在產品質量與市場適應性上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及以上級別。因此,就能效、環保標準來看,國內純苯裝置并無迫切淘汰壓力;就國內供需來看,國內純苯尚不足以滿足國內消費,仍需大量進口;就裝置定位來看,純苯位于煉油-化工中間品地位,裝置去留與否會直接影響煉化企業生產。
業內人士認為,綜合純苯產業鏈格局及未來宏觀面,可以判斷出國內純苯行業正步入由大至強的轉型發展期,且自身產業所處競爭環境良好,預計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力較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