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PMMA項目迎新進展
近年來,PMMA因其優越的產品特性,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加之國內自主技術不斷突破,高端產業擴能迅速,使得國內多個企業紛紛入局高端PMMA產業鏈。
近日,浙石化1#18萬噸/年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裝置工程建設已進入安裝高峰,計劃于2025年底投產。該項目是全球單線規模最大(6萬噸/年)、裝置產能最大(18萬噸/年)、國內首套連續本體聚合工藝的高端光學級PMMA項目,采用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與浙江智英石化聯合開發的光學級PMMA工藝技術包,這意味著在高端新材料PMMA領域的一個重大技術突破。
6月12日,東營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山東浙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6萬噸高端光學級PMMA項目環境影響報告受理的公示。項目總投資1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建成后可年產8萬噸PMMA,二期建成后可年產8萬噸PMMA。
5月初,深圳新濤子公司龍南新濤亞克力科技有限公司2萬噸/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樹脂生產線正式投產,項目采用的是連續本體法生產工藝。
5月11日,光學級高分子新材料生產項目正式落地成都彭州經開區。項目總投資25億元,采用中科院過程工程所自主開發的連續本體聚合法生產技術,其核心產品光學級PMMA粒子,通過分子結構與工藝優化,實現光學純度99.99%、透光率93%的突破性性能。項目分兩期建設,二期將延伸至光學鏡片、液晶導光板等高端制造領域,與園區企業形成產業鏈互補。
光學級PMMA前景廣闊
PMMA作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典型代表,其高端產品光學級PMMA,具有透光率≥92%優于普通玻璃的85%、低雙折射、耐候性強、密度僅為玻璃的一半卻具備出色的抗沖擊性等特性,可廣泛應用于顯示面板導光板、汽車光學部件(如尾燈、激光雷達)、AR/VR設備、高端照明及醫療器材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5G通信技術的廣泛普及、新興消費電子領域以及醫療領域發展的影響,液晶顯示、LED照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新型PMMA骨水泥材料以及智能家居等高新技術產業對光學級PMMA材料的需求將持續旺盛,特別是在新型顯示技術和汽車輕量化發展的推動下,光學級PMMA在導光板、顯示屏面板以及汽車前燈透鏡等領域的應用的進一步拓展,為PMMA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PMMA市場格局現況
長期以來,全球PMMA產業主要由少數幾家跨國公司主導,呈現高度集中的競爭格局,產能最大的分別是羅姆、奇美、三菱、住友與阿科瑪,這幾家生產商的產能占全球產能的70%以上。這些頭部企業不僅擁有大規模的生產能力,更掌握了從原料精制、聚合工藝到產品應用開發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特別是在高端光學級PMMA領域形成了壟斷地位。
我國是全球PMMA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但PMMA產能以低端PMMA產品為主,現有的生產企業以外資企業為主,本土企業則規模小,數量多。隨著全球顯示產業向中國轉移、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以及5G通信設備等需求的快速增長,高端光學級PMMA的市場缺口進一步擴大,使得高端產品國產化替代變得尤為緊迫。近年來,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入局高端光學級PMMA領域,其中,萬華化學、蘇州雙象先后突破導光板級PMMA產品技術瓶頸,江西熠亮實現5G天線罩專用料生產。
據智研咨詢發布的研報顯示,受國產替代加速推進,2024年中國PMMA進口量16.28萬噸,同比下降10.7%;出口量5.4萬噸,同比增加46.2%。中國的PMMA凈進口量縮小至10.9萬噸,同比減少25.1%,PMMA的進口主要來自韓國、日本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或地區,占中國PMMA進口總量的58.3%。
國內產能將超250萬噸
據相關統計,截至2024年底,國內PMMA產能約為73.535萬噸/年,未來還有超過150萬噸/年的PMMA產能在規劃建設中,預計未來國內PMMA總產能將超過250萬噸。在區域分布上,國內現有PMMA產能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占全國總產能的87.71%;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小有產能。未來伴隨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內對PMMA需求的不斷增加,擬、在建產能將不再以華東為主,將帶動PMMA的生產重心向全國范圍內擴展。
未來發展建議
1.在成本控制方面,PMMA企業應優化采購策略,與供應商談判爭取更優惠合約,或探索替代原料,同時利用先進回收技術,如化學回收,減少廢物排放,提高原料利用率。
2.技術革新層面,PMMA企業應加大新技術研發投入,持續改進和優化現有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以滿足市場對市場,專注生產特種或高附加值PMMA產品,如極端耐候、超高抗沖、特殊醫用級等,這類產品利潤率高、市場需求高性能產品的需求。
3.在市場定位上,PMMA企業應錨定高端穩定,有助于企業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