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新材料化工紡織領域成果不斷涌現,高品質、高附加值、特種用的新材料化工紡織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為調動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其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江蘇省科協新材料化工紡織領域學會聯合體開展“2024年度江蘇省行業領域(新材料化工紡織領域)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工作。經過學會和專家提名、初評和綜合評審,有7項成果入選科技進展。現予以發布。
南京郵電大學完成水系鋅離子電池用高穩定單一(002)織構鋅金屬負極高效制備研發進展。該進展針對水系鋅離子電池商業化面臨的阻礙,發展出了系列鋅金屬負極織構調控新方法,實現了(002)織構從“強”到“單一”、晶界從“多”到“無”的演變,消除了商用鋅箔的初始織構、殘余應力和晶粒尺寸差異。研究團隊制備出的毫米級晶粒尺寸的單一(002)織構鋅負極,抑制了枝晶生長,消除了晶間副反應,顯著提升了鋅負極循環可逆性,性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水系鋅金屬電池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先進的技術水平和重要的經濟社會效益。
江蘇山水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半導體大尺寸硅片拋光液關鍵技術及應用進展。該進展針對我國半導體大尺寸硅片高端拋光液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攻克了功能性配方設計、納米磨料分散控制及復配技術等難題。通過創新開發胺化-絡合-緩蝕等化學技術體系結合磨料機械摩擦作用機制,解決了高端12寸硅片邊緣及表面幾何形貌控制難題,實現了全局和局部埃米級平整度;利用小分子單體浸潤及水溶性非離子型聚合物極性吸附機理,開發了低顆粒缺陷(Particle)及霧缺陷(Haze)控制技術,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半導體供應鏈安全以及多元化和國際競爭優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該項技術研發與應用將會極大促進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產業“卡脖子技術”應用技術問題的解決與關聯應用的技術迭代升級,促進國內大尺寸硅片應用產業鏈的企業技術發展與成果轉化。
南京郵電大學完成面向工業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槽的柔性電極創制進展。該進展首次開發出適用于工業級陰離子交換膜水電解的柔性WS2超結構電催化劑,創新性地構建出基于可滑移自適應三維片層結構的柔性電極,解決了傳統非貴金屬催化劑在高電流密度下傳質效率低、機械失效嚴重的工程難題,實現了產氫活性和穩定性均達到非貴金屬催化劑同期最優值,闡明了界面應力演化驅動高效氣液傳質機制,為實現工況大電流密度下高效穩定制氫提供了理論支撐。本項目通過多尺度柔性材料的設計,為構建高效穩定催化電極提供了全新范式,全面適配“雙碳目標”下綠氫制備的嚴苛標準,真正推動綠氫生產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江蘇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柔性顯示用超大廣角減反射多層復合膜材料關鍵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進展。該進展突破柔性減反射膜國產化瓶頸,攻克多層膜設計、納米分散及卷對卷工藝難題,打破日企壟斷。同時,通過創新開發疊層介質膜系設計技術,研發材料實現可見光波段反射率0.5%~0.9%、透過率超93%;首創丙烯酸酯粘彈體分子設計技術,解決納米粒子分散不均問題,構建高透光耐彎折膜層;研發全流程卷對卷生產工藝,產品良率超90%,產品通過20萬次彎折測試和嚴苛環境驗證。研發過程中,形成發明專利13項,制定國家標準1項,獲DIC AWARD2024國際創新銀獎。產品已應用于華為MateX系列,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柔性顯示產業鏈自主可控提供核心材料支撐。
江蘇高路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高密度超厚碳纖維預成體自動化三維編織技術研發進展。三維編織復合材料預成型體技術與裝備是紡織工業中具有高附加值和增長潛力的產業,該進展率先在國內開展航空級高密度超厚碳纖維預成型體自動化三維編織技術,通過高性能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預成型體三維編織的相關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研發多維向高密度超厚預成型體編織裝備。項目技術、裝備均為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為解決我國各類先進軍民機型等關鍵部件大量應用高性能復合材料的問題,提供了先進的三維編織解決方案。
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完成微納多晶金剛石的分散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進展。針對我國半導體芯片、光學及磨料領域多晶金剛石基研磨液關鍵技術受制于歐美的“卡脖子”問題,研究團隊基于微納多晶金剛石理化特性,開發了原子終端可編程接枝的多尺度位阻-靜電協同穩定分散技術,突破軟/硬團聚共存的分散瓶頸,建立“微觀篩分-介觀凍結”的雙重穩定機制,成功制備出單分散全懸浮多晶金剛石研磨液產品,使碳化硅襯底加工表面粗糙度降至0.1nm以下,實現半導體超精密制造從“微損傷控制”到“埃級平整”的突破。該成果攻克了研磨液分散穩定性與加工精度的國際性難題,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提供了核心工藝支撐,推動5G通信、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功率器件向原子級精度制的發展。
南京大學等單位完成碳基多孔微結構材料設計制備及應用進展。石墨烯多孔塊體材料是繼石墨烯粉體與薄膜之后的第三種重要材料形態,是將石墨烯二維納米尺度優良性質傳遞至宏觀尺度的關鍵。該進展項目聚焦石墨烯多孔塊體材料制備難題,原創性地提出制備新技術,建立了化學發泡法與鋅誘導分層碳化法,成功制備了一系列高性能石墨烯多孔塊體材料,特別是筋撐石墨烯新材料,解決了石墨烯泡沫材料的宏量制備瓶頸;研究團隊深入解析了材料結構與性能之間構效關系,探索了其力、熱、電、化學等多功能應用,尤其顯著提升了鈉/鉀離子電池的壽命與倍率性能,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為新能源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江蘇省材料學會
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
江蘇省紡織工程學會
江蘇省金屬學會
江蘇省復合材料學會
2025年6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