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出的一紙正式通知,終結了自5月底以來持續困擾中美能源貿易市場的乙烷出口風波。此前一度被卷入地緣政策博弈前沿的乙烷貿易,如今重回正軌。這不僅標志著乙烷出口業務回歸常規,更意味著衛星化學、萬華化學等中國乙烷裂解產業鏈核心企業徹底掃清了供應鏈風險。
政策徹底落地:從出口許可到全面自由化
回顧這場風波的始末,5月23日,美國BIS突發公告,將向中國出口的乙烷首次列入《出口管理條例(EAR)》第744.21條款,要求出口商逐票審批。理由是乙烷可能用于中國的軍事用途或軍事終端用戶。這一政策宣布后,乙烷出口立即陷入停頓,美國能源出口商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EPD)直接受到重創,其三批共220萬桶乙烷被迫擱置,美國乙烷出口船只被迫滯留在美灣港口,物流體系一度陷入短暫停滯,出口渠道嚴重受阻。
然而,這項看似嚴厲的出口管制,卻并非基于技術安全邏輯,而是更傾向于短期的政策博弈。2025年6月25日,BIS釋放出首個放松信號,允許乙烷船只運輸至中國但暫不準卸貨,市場解讀為政策即將回調的先兆。果然,7月2日,BIS正式通知EPD和Energy Transfer(ET),撤銷了6月初提出的全部乙烷出口許可要求,即刻生效。兩家公司隨即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Form 8-K公告對此進行了確認,表明政策管制正式終結,乙烷出口恢復到常規狀態。
兩大公司的公告文本明確:“BIS已撤銷了乙烷出口至中國的所有許可要求(rescind the license requirement),并且即刻生效(effective immediately)。”這是企業向SEC強制披露的官方文件,真實可信,消除了市場此前的疑慮,明確宣告了乙烷出口限制徹底落地終結。
乙烷與稀土的博弈背后:從資源對抗到制度恢復常態
仔細分析本輪乙烷出口管制的深層次動因,可以發現本質上屬于一次典型的“資源博弈”。2025年4月,中國首次啟動針對七種中重稀土元素的出口許可證管制制度,特別對涉及美國軍工終端用戶的下游供應鏈實施嚴格審查。作為回應,美方于5月將乙烷納入戰略物資出口限制,顯然是一種以能源資源制衡稀土資源的對稱性博弈。
從實際出口審批和管控制度看,乙烷被列入《商業管制清單(CCL)》中敏感度最低的Cat 0類別(代碼0A998)。歷史數據顯示,這類能源化工物資出口的審批周期通常較短,一般在15至17天左右,且并無顯著軍事敏感性。因此,本次乙烷管制更接近于一種象征性或策略性封鎖,并不具備長期持續的現實基礎。
隨著6月下旬以來中國稀土出口許可證審批節奏的逐步恢復,雙方的資源對抗逐步緩和。美國方面也隨即在乙烷出口管制問題上迅速做出政策回調,這符合中美在資源領域“對等性放松”的一貫貿易博弈邏輯。最終,BIS通過明確、直接的書面通知撤銷了此前逐票審批的制度,將乙烷出口重新恢復至默認的自由化狀態。
制度層面,能源化工產品長期可適用BIS設定的§750.4(f)快速審批通道,尤其是Cat 0類的液化天然氣、液氦等,歷史平均審批周期不超過17天。因此,即使在政策高峰期,乙烷出口也不具備持續限制的基礎。這次BIS恢復政策常態化,再次證明了乙烷出口限制本來就不具備長期可持續性,市場此前的擔憂更多屬于情緒性恐慌。
供應鏈風險出清:衛星化學、萬華化學全面受益
乙烷出口限制的全面解除,對中國的乙烷裂解企業形成實質性利好。衛星化學與ET合資運營的Orbit平臺,位于美國德州Neches水道,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乙烷進口的主要渠道之一,年出口能力達到18萬桶/天,其中與衛星化學簽署了高達15萬桶/天的長期協議。此前政策不確定性下,衛星化學曾一度面臨庫存與運營壓力。此次BIS徹底撤銷限制后,衛星化學連云港乙烷裂解裝置的原料供應壓力完全緩解,重新進入穩定運營狀態。
而萬華化學在乙烷供應鏈上的優勢也迅速恢復。盡管萬華裝置靈活性較高,可選擇丙烷或石腦油裂解路線替代,但乙烷路線始終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政策放行后,萬華化學重新獲取穩定的乙烷供應,C2產業鏈的生產穩定性與盈利空間顯著提升,市場競爭力得到進一步鞏固。
投資市場對此也反應積極。此前受政策擾動而短期承壓的衛星化學、萬華化學股價,在政策明朗后預計將快速完成情緒上的修復。市場的風險預期已經被充分計提,后續企業基本面改善將帶動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
結語:風波落幕后的供應鏈理性回歸
回顧此次乙烷出口限制事件,短暫卻意義重大。它不僅再一次印證了國際貿易格局中資源管控的復雜性,也顯示了市場情緒在突發政策干擾面前的脆弱與波動。然而,最終政策恢復理性、供應鏈回歸常態的事實表明,中美資源型貿易博弈的階段性事件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企業長期發展邏輯。
對衛星化學、萬華化學這些以乙烷作為原料的頭部企業而言,風波過后留下的,更多是供應鏈韌性增強的經驗,以及對市場恐慌情緒的管理。長期來看,真正決定企業價值的,依舊是企業自身的產業布局、成本控制、管理效率,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穩定協作能力。
風波終究散去,企業依舊要踏踏實實地回歸到日常運營的正軌之中。此次乙烷出口事件的徹底解決,為產業鏈企業和資本市場重新樹立了信心。政策風險消散,市場的注意力重新回歸企業基本面價值的提升。衛星化學與萬華化學供應鏈風險徹底解除,也意味著投資人情緒的積極回歸,未來產業鏈發展將更加穩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