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傅向升同志在“煉化專題會”上致辭,主題是《煉油行業應對新挑戰的關鍵是綠色低碳與創新》,現編輯如下,希望帶給您些許思考和啟發。
在全球石化產業調整和產業鏈重構加快、效益持續低迷的形勢面前,我國煉油行業面臨的挑戰也很艱巨。歐洲和日本的煉油裝置都在重新評估的基礎上加快調整,埃克森美孚、殼牌、利安德巴賽爾等跨國公司都相繼宣布對歐洲煉油裝置的重新評估、定位和戰略調整,三菱化學、英力士、三井化學相繼宣布退出煤化工和基礎化學品業務。在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面前,如何把握新的機遇,推動石化產業和煉油行業走出當前“內卷式”競爭加劇、效益下滑的困境,實現石化強國和煉油強國目標的新跨越?
01 我國煉油行業進步明顯,但也面臨新的挑戰
成就與進步方面,我國煉油裝置總產能2022年底首次超過美國,煉油產能和乙烯產能雙雙跨上世界第一的平臺。根據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底,我國煉油規模再創新高、已達9.3億噸,穩居世界第一,其中千萬噸級及以上煉油裝置35家,占煉油總產能的55%以上。2024年底我國乙烯產能5455萬噸/年、產量4780.4萬噸/年,其中百萬噸級及以上乙烯裝置21套,產能占乙烯總產能的約50%。我國煉油和乙烯裝置的規模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整體競爭力持續增強,自主設計、建設以及主體設備制造的千萬噸級煉油和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的整體技術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但2024年我國原油加工量7.08億噸,煉油裝置的年均開工率只有76.1%,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差10個百分點以上,與美國煉油裝置的開工率差距更大一些。我國煉油行業的效益更難一些,煉油板塊前年營業收入利潤率只有1.3%,去年虧損額超過230億元,今年上半年受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效益更加嚴峻。第三個新情況是受新能源汽車去年滲透率已高于45%(今年將超過50%)的影響,汽油銷售量首次出現下降;受LNG重卡車替代的影響,柴油消費量下降進一步加速,多位業內人士預測我國成品油消費已達峰值。
因此,煉油行業應認真研究“減油增化”的實施路徑與方案,尤其是在當前“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情況下,“減油增化”增什么?鑒于目前“內卷式”競爭加劇的現狀,大宗基礎化學品和通用材料是不能再增了,應在產品差異化、高端化上下功夫,在高性能材料、高端膜材料和專用化學品創新發展下功夫。煉化企業還要認真研究煉化一體化方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中石化、中石油以及恒力、浙石化、盛虹和利華益、京博等煉化企業的競爭力來看,做好煉化一體化產品鏈的延鏈和強鏈以及油和化的產品優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抗風險能力以及效益都明顯好于以成品油為主的煉油型企業。當然煉化一體化煉化企業還要認真研究原油直接制化學品、原料多元化和原料輕質化等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案,以實現“減油增化”的最優方案。此外,不能做到煉化一體化運營的煉油企業要在“減油增特”上下功夫,在“油轉特”中以適應成品油消費下降,而高端潤滑油及其基礎油、低硫船燃、特種油品短缺的新形勢,并不斷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改善效益水平。
02 綠色低碳是石化和煉油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趨勢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石化產業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資源型能源型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對石化和煉油行業既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一方面通過綠色低碳的先進性標準,加快煉油和石化裝置的升級改造、加快一批落后產能的有序退出,為先進企業和能耗物耗低、競爭力強的生產裝置和產能騰出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通過循環經濟實現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廢催化劑的有效回收、廢棄塑料的物理循環與化學循環等,推動石化產業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對于煉油行業而言,加快綠色低碳新技術的工業化示范與應用,是現實可行的路徑選擇。如綠電裂解代替蒸汽裂解技術的工業化,巴斯夫與SABIC、林德公司經多年的協同創新,已在路德維希港基地一臺裂解爐上完成工業化考核,取得了工業化應用的成果。
石化行業和煉化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在加快與綠電、綠氫耦合發展示范與探索的同時,還要關注生物質化學品和生物合成技術以及二氧化碳合成化學等的創新,探索煉油與生物質資源的耦合發展,如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生物質船燃以及生物質甲醇制烯烴、非糧生物質乙醇制烯烴等,為實現減碳、應對碳關稅和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和探索新的路徑。這些課題都是當前國際國內學術界、科技界關注和創新的前沿,也是石化產業未來擺脫化石資源制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03 創新是破解當前困境實現強國目標的關鍵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也是實現石化和煉油強國的關鍵。美國和歐盟、日本,以及埃克森美孚、陶氏、巴斯夫、三菱化學等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科技強則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和公司的競爭力就強;科技強也是國家安全和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要保障。
新世紀以來,我國石化和煉油行業創新進步明顯,但由于歷史、工業現代化以及發展階段的原因,原始創新能力和企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創新短板始終是我們由石化大國邁向石化強國最明顯的瓶頸制約。
這就要求我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目標,聚焦關鍵共性技術、聚焦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科技前沿,瞄準原創性引領性實施重點突破。為化解結構性矛盾突出、破解“內卷式”競爭加劇,煉化企業在做好茂金屬聚合技術工業化、原料多元化與輕質化、組分煉油和分子煉油以及數字化轉型等新方案、新賽道產業化的同時,還要關注并開展甲烷直接制烯烴、合成氣直接制烯烴、二氧化碳綠色化學、廢棄塑料化學循環、費托合成等前沿技術的協同創新。通過創新化解結構性矛盾、破解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制約,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推動煉油和石化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為應對貿易壁壘加劇、“脫鉤斷鏈”和“小院高墻”等挑戰,全球石化產業正在經歷新一輪重組與調整,這是為適應新的競爭形勢的需要,也是為了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需要。當前的布局調整與重新定位,也是在為開啟新一輪未來競爭與發展做準備,人類社會未來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石化材料,人類社會未來的轉型離不開清潔能源。今天這個專題會的主題是“綠色低碳未來”,來自石化和煉油界的各位嘉賓將重點圍繞綠色和創新做精彩報告。每個人的經歷、閱歷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將為大家呈現精彩紛呈的觀點。
相信今天的觀點碰撞、思想碰撞會帶給各位新的啟發和新的收獲,帶給各位推動煉油行業轉型與創新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