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是石油化工產業的重要原料。2025年5月底到6月初,美國政府陸續宣布對向中國出口乙烷實施許可證審批制度,涉及Enterprise Products和Energy Transfer兩家美國出口企業,并否決了Enterprise Products 三船共計220萬桶的乙烷出口申請。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引發了全球化工產業的強烈關注。美國如果施行乙烷出口限制,對中國乙烯產業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中國是全球乙烯第一產需國
2024年,全球乙烯產能達到約2.3億噸/年。從區域分布來看,亞太地區以約40%的占比位居首位,北美地區占據約25%的份額,中東地區約占18%,歐洲地區約占12%。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產國和消費國,2024年乙烯產能約5500萬噸,產量超過4850萬噸/年。
在生產原料方面,全球乙烯生產呈現出多元化的顯著特征,主要涵蓋石腦油、乙烷、丙烷、丁烷等輕烴以及煤/甲醇等。
從統計來看,中國制乙烯以石腦油裂解路線為主,產能占比約69%,煤/甲醇制烯烴路線占比約16%,乙烷裂解路線占比約11%,其他輕烴裂解路線占比約4%。
其中,截至2024年底,中國已有6個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建成投產,涉及乙烯產能約605萬噸/年,涉及乙烯產量約524萬噸/年。包括國產乙烷為原料的項目2個,涉及乙烯產量144萬噸/年;進口乙烷為原料的項目4個,涉及乙烯產量約380萬噸/年。
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乙烷約470萬噸,全部用于生產乙烯(約380萬噸),進口乙烷生產乙烯占中國乙烯總產量的7.8%,進口乙烷對中國乙烯產業的影響較小。
美國獨具乙烷出口能力
乙烷主要來源于頁巖氣、油田氣、天然氣和煉廠氣。從氣田角度,只要存在天然氣的地方有甲烷、丙烷、丁烷,就一定有乙烷伴生。但是由于乙烷作為化工原料除了裂解制乙烯外,用途較少,加上受制于船舶運輸、碼頭、儲存等諸多因素限制,除了美國外,乙烷被單獨分離提純的項目不多,使用并不廣泛,購買乙烷的客戶也不多。美國之外大多數地區的乙烷并未被充分利用,而是混合在天然氣中作為燃料使用。受客戶廣泛性、運輸儲存因素、價格等因素限制,使得乙烷的市場化程度較低,價格與天然氣市場走勢相關性較強。
從全球乙烷供應情況看,目前乙烷資源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東兩大區域,供應占比約85%。其中,中東乙烷資源主要來自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的常規天然氣田,生產的乙烷主要滿足當地乙烯生產需求。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乙烷資源國和生產國,約占全球乙烷產量的50%,同時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具備乙烷出口能力的國家。近年來,得益于美國頁巖氣革命帶來的乙烷供應大幅增長,乙烷價格相對于丙烷、丁烷等較為低廉,乙烷裂解制乙烯的工藝路線在原料中的占比顯著提升,尤其美國的乙烷裂解占比高達85%以上。除美國之外,有部分國家也在考慮乙烷分離出口的可能性。
乙烷裂解經濟優勢顯著
乙烷裂解制乙烯相比傳統石腦油裂解,丙烷、丁烷裂解具有多重經濟優勢。
價格優勢:石腦油、丙烷、丁烷價格與原油價格高度相關,而乙烷受天然氣價格影響較大,價格基本受北美供需面驅動。2022年以來,國際油價長期在80美元/桶左右高位震蕩,推動石腦油、丙烷、丁烷價格迅速上漲。高企的原料價格及疲軟的下游需求使國內石腦油等裂解利潤迅速收窄。相比之下,北美頁巖氣革命爆發以來,當地天然氣及伴生乙烷產量迅速增長,美灣乙烷價格相應地大幅回落。2024年,美灣乙烷現貨價格約140美元/噸。據此折算,乙烷制乙烯現金成本比石腦油路線低約30%—40%。
投資效率高:乙烷裂解裝置投資強度比同等規模石腦油裂解裝置低20%—30%,且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成本低。
乙烯收率高:乙烷裂解乙烯收率可達80%以上,遠高于石腦油和丙烷裂解,而且副產品少。
碳排放低:乙烷裂解單位產品碳排放量比石腦油裂解低約20%,更符合低碳發展要求。
出口限制將損害美國能源企業
美國對乙烷出口限制,看似“卡別人脖子”,但由于美國供應商已投入巨資擴建出口設施,若資產閑置、乙烷庫存高企,實則對美國自身傷害更大,尤其對于重資產投資的美國出口商來講,影響更大。
美國現有乙烯生產裝置共57套,絕大多數裝置為乙烷進料。2024年,美國國內乙烷產量達到5920萬噸,過去5年的年均復合增速約7.5%。2024年乙烷需求合計約4830萬噸/年。
2024年,美國乙烷出口規模在1020萬噸左右,其中通過管道出口至加拿大約160萬噸,海運出口約860萬噸。海運出口中,到中國的乙烷占比55%,是美國最主要的出口國家,其余出口乙烷主要流向歐洲、印度市場。
當前美國乙烷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狀態。由于持續大規模的進行上游油氣投資,而本地化工裝置消化能力有限,大量過剩乙烷選擇回注,與天然氣混合作為燃料或發電原料,2024年美國乙烷回注量約1750萬噸。
為了緩解供過于求的局面,美國加大了乙烷出口設施的建設力度。美國目前有兩家公司有乙烷出口能力,分別為Enterprise Products和Energy Transfer。其中Enterprise Products位于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Morgan's Point,出口能力為500萬噸/年,主要去往中國、歐洲和印度。Energy Transfer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Marcus Hook,其出口能力為150萬噸/年左右,主要去往歐洲;在得克薩斯州的Nederland,出口能力為375萬噸/年,主要去往中國及印度。
此外,美國的出口商也在積極推進擴能計劃。Energy Transfer在休斯頓規劃了375萬噸/年的擴能計劃,將于2025年7月投用。Enterprise Products則在得州的Beaumont建設最大620萬噸/年的乙烷出口設施,一期也將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運行。
目前看,這些出口產能的流向將主要去往中國,也只有中國有能力消納這些新增產能。
也就是說,美國的兩大乙烷出口商均投入巨資建設出口設施,在2025年底形成出口產能,一旦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限制,這些企業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同時還面臨違約賠款的風險。
從美國企業利益角度來看,出口限制將直接影響美國主要生產商的投資和利潤,使企業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導致投資回報率下降,進而影響企業的再投資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從產業規劃角度來看,美國數十億美元的乙烷出口擴張計劃也將受到質疑。出口限制將使這些計劃失去市場基礎,給美國能源產業帶來巨大損失。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美國的出口限制還可能會嚴重影響美國的能源出口戰略。
不會對中國乙烯產業造成沖擊
美國實施乙烷出口限制政策,從整體層面來看,并不會對中國乙烯產業造成沖擊,更不會導致全面且重大的影響。
一方面,中國乙烯產能巨大且持續增加,進口乙烷制乙烯產能占比有限。近年來中國乙烯產能持續擴張,并且還有相當數量的進口乙烯。若美國限制乙烷出口,短期內部分完全依賴美國乙烷供應的企業將面臨原料斷供的風險。但是中國現有的乙烷裂解產量占比僅為7.8%。其對中國乙烯產業整體產能的影響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中國乙烯裂解裝置可以靈活切換原料,美國乙烷出口限制政策對中國生產裝置運行影響有限。在原料結構方面,中國大多數乙烷裂解裝置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原料的靈活性。這些裝置具備快速切換至丙烷、丁烷或輕石腦油等原料的能力,這一特性在應對原料供應危機時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當面臨美國乙烷出口政策影響帶來的原料供應不確定性時,中國的相關企業還可以憑借靈活的原料進料選擇,確保乙烯裝置保持穩定運行,從而有效降低因原料供應問題導致的生產中斷風險,保障乙烯產業的平穩發展。
隨著乙烷作為工業原料的經濟性被廣泛認可,全球乙烷供應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其他國家和地區已開始考慮建設乙烷供應項目。雖然短期內美國仍將保持主要出口國地位,但是這些新興供應源的開發將逐步改變美國主導的全球乙烷貿易格局,這為中國獲取乙烷原料提供了更多潛在選擇。
綜合來看,美國乙烷出口限制政策雖在短期內會給中國乙烷裂解企業帶來壓力,但對中國乙烯產業整體影響非常有限。但是,由于乙烷價格相對具有成本優勢,乙烷裂解制乙烯更具有經濟性,乙烷供應受限會對個別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影響。如果美國持續實施出口限制,中國部分企業將面臨經營壓力,企業的利益會受損。
未來,中國乙烷制乙烯產業應該持續關注全球乙烷市場動態,進一步優化原料結構,提升產業應對風險的能力,以保障乙烯產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綠色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