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政府突然宣布對出口中國的乙烷實施許可審批機制,這一舉措引發了全球化工原料市場的高度關注。乙烷,這種在大眾視野中相對陌生的原料,成為了中美貿易摩擦的新焦點。深入分析后不難發現,我國石化產業憑借多元化的原料結構、完善的技術儲備以及靈活的市場應對策略,不僅能夠有效抵御此次沖擊,更能在危機中尋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乙烷:我國石化產業的補充原料 裂解制乙烯原料之一
乙烷是一種輕質烷烴,主要來源于天然氣或頁巖氣。它在石化工業中的核心價值在于其裂解制乙烯的能力。乙烯是塑料、橡膠、化纖等材料的核心原料,被譽為“石化工業之母”。2024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乙烷總量達到553萬噸,占全國乙烷進口總規模的98%,相當于全球乙烷貿易總量的46%。
美國乙烷市場整體供過于求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乙烷資源國和生產國,約占全球乙烷產量的50%,同時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具備乙烷出口能力的國家。
公開信息顯示,美國現有乙烯生產裝置共57套,絕大多數裝置為乙烷進料。2024年,美國國內乙烷產量達到5920萬噸,過去5年的年均復合增速約7.5%。2024年乙烷需求合計約4830萬噸/年。2024年,美國乙烷出口規模在1020萬噸左右,其中通過管道出口至加拿大約160萬噸,海運出口約860萬噸。海運出口中,到中國的乙烷占比55%,是美國最主要的出口國家,其余出口乙烷主要流向歐洲、印度市場。
當前美國乙烷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狀態。由于持續大規模的進行上游油氣投資,而本地化工裝置消化能力有限,大量過剩乙烷選擇回注,與天然氣混合作為燃料或發電原料,2024年美國乙烷回注量約1750萬噸。
從美國企業利益角度來看,出口限制將直接影響美國主要生產商的投資和利潤,使企業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導致投資回報率下降,進而影響企業的再投資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由于美國供應商已投入巨資擴建出口設施,若資產閑置、乙烷庫存高企,實則對美國自身傷害更大,尤其對于重資產投資的美國出口商來講,影響更大。
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有6個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建成投產,總產能約605萬噸/年,年產乙烯約524萬噸。其中2個項目采用國產乙烷作為原料,合計產能144萬噸/年,主要由中國石油蘭州石化長慶(80萬噸/年)和獨山子石化塔里木(60萬噸/年)布局,依托本地油田伴生氣資源;其余4個項目依賴進口乙烷,合計產能約380萬噸/年,代表企業包括新浦化學和衛星化學。
進口依賴產能僅占7.8% 我國乙烯產業多元且韌性
中國乙烯的來源主要包括三大路徑:石腦油裂解、煤/甲醇制烯烴(MTO/CTO),以及乙烷、丙烷等輕烴裂解工藝。
據公開數據統計,中國乙烯產業的原料結構高度多元化,根本不依賴乙烷一條路線。2024年,全國乙烯總產能約為5500萬噸,其中69%來自石腦油裂解,16%來自煤或甲醇制烯烴,乙烷裂解僅占11%。其中依賴進口乙烷的產能對應乙烯產量僅約380萬噸,占比僅為7.8%。
石腦油裂解(石油化工路線)——占比近七成
石腦油裂解是當前最成熟、產能最大、適應性最強的乙烯制備工藝。石腦油裂解的優勢在于原料廣泛、產品結構多元,主產乙烯副產丙烯,還有較多的C4+組分,適用于煉化一體化企業。憑借裝置成熟、配套完善、國內原油資源可控等特點,石腦油裂解是中國乙烯供應體系的絕對中堅力量。
煤制含外購甲醇(煤化工路線)——能源自主度高
煤制烯烴工藝通過煤氣化、合成氣凈化合成甲醇,再經過甲醇轉化反應分離出烯烴,主要工藝包括兼顧乙烯和丙烯生產的CTO工藝以及以丙烯生產為主的CTP工藝,從廣義上講還包含外購甲醇制烯烴的MTO和MTP路線。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我國已建成投產的煤制烯烴裝置(含外購甲醇制烯烴項目)共計34個,總體產能達到約1600萬噸/年。煤制路線的優勢在于:一方面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尤其在西北地區具備低成本優勢;另一方面該工藝具有較強的原料獨立性和戰略安全性。
輕烴裂解——乙烯/丙烯選擇性高
輕烴裂解工藝主要包括乙烷裂解制乙烯,以及丙烷脫氫(PDH)。與傳統的油制工藝相比,輕烴裂解的目標產品收率更高,還能副產高純氫氣,其他產物較少,已被視為降低石油依賴及行業能耗的重要途徑之一。輕烴路線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乙烷裂解制乙烯雖然乙烯收率高并產生大量氫氣,但同時也大幅減少了丙烯、丁二烯、丁烯、燃料氣等副產品的產量,從而限制了下游產業鏈的發展。
《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調整原料結構,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氫原料進口來源,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在此政策引導下,國內輕烴裂解項目呈現加速布局趨勢,吸引了大量并不具備原油加工能力的企業進入這一賽道。輕烴裂解所需的乙烷與丙烷主要來源于濕性油田伴生氣,即富含凝析液的天然氣品種(區別于以甲烷為主的干氣),而我國此類資源儲量有限,整體輕烴供應能力不足。因此,大多數輕烴裂解項目仍高度依賴進口原料,穩定的原料獲取能力成為制約輕烴裂解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乙烯裂解項目在原料適應性方面具備較強靈活性,多數項目在設計階段就已預留了多種原料切換方案,可在必要時快速調整至丙烷、丁烷或輕質石腦油等替代原料。這種靈活的進料能力,使得中國企業在面對乙烷供應不穩定的情況下,仍可保障裝置平穩運行,最大程度降低原料中斷帶來的影響,維持乙烯產業鏈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整體來看,中國的乙烯體系已實現“油、煤、氣”三路并行,具備結構多元、路徑互補、裝置靈活的優勢。在保障能源安全、應對國際原料波動方面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和彈性。美國限制乙烷出口雖會擾動少部分企業的短期原料結構,但難以撼動整個中國乙烯產業的戰略穩定性。
構建更多元、高效、可持續的能源原料體系
短期來看,一些高度依賴美國乙烷進口的企業確實面臨成本上升和原料替換挑戰,但這種短期波動不足以構成全局性的產業風險。在乙烷日產量約280萬桶的美國市場中,乙烷的出口量為49.2萬桶/天,而中國則是其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承擔了其中將近一半的份額。如今出口受限,不僅令中美企業陷入雙輸局面,也使美國數十億美元的碼頭、船運、儲罐投資面臨“產能閑置”的現實風險。
從中國自身角度來看,乙烷供應中斷確實會對部分高度依賴進口乙烷的企業造成階段性壓力,但不會演變為全局性、系統性沖擊。當前中國乙烯產業的原料路徑多元,石腦油和煤制路線具備充分的填補能力,絕大多數裝置也具備靈活的原料切換功能,能夠快速響應供應變化。本輪乙烷出口風波,將成為中國構建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續能源原料體系的一個加速器,而不是障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