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2025(第七屆)中國環氧丙烷產業鏈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上,專家指出,我國環氧丙烷(PO)產業在實現產能全球領先的同時,正面臨產能增速快于需求的矛盾,向高附加值轉型成為行業突圍破局的核心方向。對此,行業應進行“增量創新”和“存量優化”,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產能擴張遇瓶頸——高附加值成破局關鍵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屠慶華指出,近年來,我國PO產能迅速擴展,2024年達747萬噸/年,占全球總產能近三分之一,自給率提升至96%。但同時,行業也正面臨產能與需求的階段性矛盾,2024年,國內PO表觀消費量約為590萬噸,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已明確將其列為高風險預警產品。
在此情境下,高附加值成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屠慶華談到,2024年7月,工信部發布《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推動傳統產業以產業鏈高端化延伸為重點發展精細化工,打造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產品體系,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核心競爭力。
“如何打造有競爭力的PO產業鏈?”屠慶華用8個字回答了這一問題——“增量創新,存量優化”。她進一步解釋說,“存量”主要指聚醚多元醇,該產品為環氧丙烷重要的下游應用,是聚氨酯材料的主要生產原料之一。行業應提升在該領域的優勢,開發高端聚醚多元醇等產品。“增量”是指非聚氨酯產品,如高純度丙二醇、電子級溶液等電子級PO衍生物,是PO行業在半導體、顯示面板等領域的重要切入點;PO基可降解材料目前規模較小,但也是值得重點關注的發展方向,未來應積極開發這些類型的產品,推動行業實現差異化競爭。
此外,工信部發布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4年版)》中“先進半導體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部分提到超高純化學試劑,其中即包含納米制程用凈高純半導體級過氧化氫。“這也是目前國家政策明確支持的PO產業鏈產品,屬于關鍵戰略材料,行業企業可據此布局研發工作。”屠慶華說。
存量優化有高招——聚醚多元醇邁向綠色高端
具體來看,如何實現“存量優化”?市場又需要怎樣的聚醚多元醇產品?
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聚醚及聚氨酯業務部部長、研發總監張濤表示,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和綠色建筑的發展,市場對于高性能、環保型聚醚多元醇的需求正不斷增加。
在這方面,中山大學教授肖敏團隊的研究頗具代表性。她介紹說,其研究團隊創新開發了二氧化碳與環氧丙烷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PPCDL)技術,由PPCDL制得的聚氨酯具備優異的耐候性、耐水解性、透明性、耐磨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該技術采用非金屬催化劑,可在低溫、低壓條件下高效轉化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成本僅為傳統光氣法的1/3~1/4,已與珠海中冠合作推進產業化。在此基礎上,團隊開發的PPC-P新一代二氧化碳基全降解塑料及聚碳酸酯型TPU等產品,進一步將應用場景拓展至光伏膠膜、UV光固化涂料、自修復材料、鋰電池黏結劑等領域,為環氧丙烷產業鏈提供了一條綠色轉型路徑。
“這是一項‘一石三鳥’的技術。”肖敏說,“不僅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高效資源化利用,可以減少用于生產塑料的原料原油,還為環氧丙烷開辟了綠色環保、高附加值的應用場景。”
同時,發揮產業鏈協同作用也是“優化”的重要一環。“當前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崛起,不同區域市場對聚醚多元醇的產品類型和性能要求都存在著差異,企業可根據區域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優化生產布局。”張濤談到,“產業鏈布局調整有助于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據悉,目前濱化集團正在規劃聚醚及聚氨酯新材料產業園,園區內將建設總投資為128億元的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項目建成后,濱化集團將以現有產業結構為依托,延長環氧丙烷—聚醚多元醇—聚氨酯產業鏈,發揮一體化優勢。
增量創新存潛力——衍生物合成技術落地開花
在“增量”方面,目前也有多種技術落地開花。
河北工業大學教授王荷芳談到,PO產業鏈可延伸至丙二醇甲醚(PM)、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PMA)及二丙二醇單甲醚(DPM)等,在達到電子級純度的前提下,PM可應用于半導體加工、液晶顯示屏、光刻膠生產等;PMA是半導體、液晶顯示器、光刻基版等行業的稀釋劑與剝離液;DPM則可應用于高端化妝品原料及藥物制劑領域。
針對PO衍生物合成過程中存在的高能耗物耗和高成本問題,王荷芳團隊開發出四大核心技術:高效固定床固體催化劑可從源頭替代PM與DPM合成過程中使用的腐蝕性強、難回收的液體催化劑,徹底解決廢催化劑環保難題;非均相催化精餾合成PMA技術使催化劑利用率提升1倍以上,并顯著提高轉化率與分離效率,且設備兼容性強,新建或改造項目可節省投資30%以上;熱耦合節能技術應用差壓熱耦合精餾技術,相較于常規精餾節能45%,并節省循環水用量55%;熱泵精餾技術則大幅降低分離過程的蒸汽能耗,為制備高純電子級溶劑提供節能保障。
“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們的核心技術已有多項工程化業績,并持續向更廣闊的精細化學品領域拓展。”王荷芳介紹說,目前團隊相關成果已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并在《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50余篇。團隊未來將圍繞精細化學品綠色合成工藝繼續開展研究,如草酸二甲酯的合成及其后續轉化,從環氧乙烷到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的合成路線,以及苯氧乙醇的生產技術等。
王荷芳表示,目前,石化行業在節能工藝方面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反應精餾、熱泵等技術在工業裝置中的應用可使產品向綠色化、節能化方向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環氧丙烷產業鏈有望在綠色、高效、節能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為石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