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目前國內已有多家車企公布其全固態電池產業化時間表或研發進展。近年來,固態電池異軍突起,成為了最具潛力的“下一代動力電池”。多家電池企業紛紛投身于固態電池的研發與生產,不斷推出新品,公布產業化時間表及研發進展,并且將其應用場景從傳統的乘用車領域逐步拓展至“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與資本的競相追逐。
國內外企業積極布局 持續發力
國內眾多電池企業在固態電池領域積極布局,部分企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并規劃了產能建設。
● 國軒高科已建立中試線并進行裝車路測,計劃2027年小批量上車實驗,2030年規模化量產,其全固態電池已正式進入預量產階段,設計產能為0.2GWh。
● 孚能科技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已進入產品產業化開發階段,正極采用高鎳三元、負極采用高硅負極/鋰金屬、能量密度超過400Wh/kg的固態電池已進入實測階段,計劃2025年進行放大驗證,2025年底量產60Ah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并向戰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
● 億緯鋰能采用硫化物和鹵化物復合固態電解質技術路線,計劃2026年推出高功率、高環境耐受性、絕對安全的全固態電池,2028年推出400Wh/kg高比能量的全固態電池。
● 欣旺達2026年具備全固態電池量產能力,產能可達1GWh,第三代聚合物復合全固態電池2025年完成產品開發,第四代全固態電池2027年完成實驗室樣品制作。
● 蜂巢能源計劃2030年后量產能量密度400Wh/kg以上的全固態電池,主要覆蓋800公里和1000公里以上的高端車型。
● 此外,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等企業也在固態電池領域積極推進技術研發與產能建設,如珠海衛藍半固態電池生產線于2025年3月27日正式投產,實現了全球首個324Ah大容量半固態電池量產。
國外企業同樣在固態電池領域持續發力。日本豐田作為固態電池研發的領軍企業之一,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與龐大的研發投入,在固態電池技術研發上取得了多項關鍵突破,計劃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裝車測試,2030年后大規模量產。韓國三星SDI開發出5Ah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900Wh/L,預計2027年啟動量產,并計劃2028年應用于無人機市場。寶馬集團于2025年5月20日宣布全球首輛搭載全固態電池的BMWi7測試車型在慕尼黑正式啟動道路實測,該車型搭載由SolidPower提供的大尺寸全固態電芯,采用硫化物基電解質及創新模組結構,測試重點包括電芯膨脹管理、運行壓力控制及溫度調節等。奔馳也將固態電池技術應用到量產車型測試中,國外企業在固態電池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推進方面正穩步前行,對全球固態電池市場格局產生著重要影響。
投產項目及簽約項目盤點
2025年以來,國內多個固態電池相關項目迎來投產。與此同時,固態電池領域簽約合作頻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加速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
● 3月24日,湖州德加能源全球首批量產1GWh高比能固態電池項目投產,該項目聚焦全溫區、長續航、低成本、高安全固態電池,產品廣泛用于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動力、消費類等領域。
● 4月,廣東首條半固態儲能電池產線在珠海順利投產,該產線在全球范圍內首次量產大容量314Ah半固態電池產品,創新應用了納米固態電解質技術,顯著提升電池安全性能,可適用于源網側儲能、5G基站儲能、工商業儲能等多類場景。
● 4月,高性能20Ah車載硫化物全固態電池中試線在嶗山區巨峰光學醫療器械產業園落地并試運行,可月產20Ah電池10片,標志著青島在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領域向產業化邁出重要一步。
● 4月25日,贛鋒鋰業宣布與浙江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杭州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杭州拱墅區投資建設高比能固態電池研發及產業化基地。
● 5月14日,潔美科技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與某固態電池生產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設計開發有關“高安全輕量化復合集流體”。
● 5月7日,玉溪高新區管委會與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約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生產項目,總投資3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形成年產1000噸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的生產能力。
● 5月15日,藍珧固態電解質推出了其高能量密度固態電池組的技術和產品,包括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硫化物固態電解質以及鋰(鈉)電池電解質等。藍珧固態電解質是衛藍新能源的子公司兼供應商,目前在紹興市有年產1萬噸固態電解質項目建設中。
● 5月21日,當升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與清陶能源已建立緊密戰略合作關系,當升科技的高鎳正極材料在國內市占率第一,相關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和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產品已導入清陶能源、衛藍新能源等固態電池客戶。
● 此外,上海璞泰來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Bolloré集團旗下Blue Solutions簽訂了《聯合開發協議》,攜手探索并落地第四代固態電池材料與裝備的最佳解決方案;逸飛激光與金羽新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全極耳和方形鋁殼固態電池等方向展開深度合作等。
異軍突起 全球競爭激烈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而電池技術作為其中的核心環節,始終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多家電池企業紛紛投身于固態電池的研發與生產,不斷推出新品,公布產業化時間表及研發進展,并且將其應用場景從傳統的乘用車領域逐步拓展至“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與資本的競相追逐。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眾多車企將其視為提升車輛續航里程、安全性與性能的關鍵技術,紛紛規劃固態電池的量產與裝車計劃。如上汽集團計劃2026年量產基于聚合物-無機物復合電解質技術路線的全固態電池;長安汽車2026年實現固態電池裝車驗證,2027年推進全固態電池逐步量產,能量密度目標達400Wh/kg等。
除乘用車外,固態電池在“低空經濟”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如用于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可有效提升其續航能力與安全性,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同時,在儲能、消費電子、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固態電池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市場對固態電池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快速增長的態勢。
國家部委及地方政府近期密集出臺固態電池鼓勵政策。2025年2月,工信部等8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支持儲能用固態電池發展,提出加快長壽命、高安全性固態電池技術攻關,推動鋰電池和鈉電池固態化發展。4月,工信部印發的《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提出建立全固態電池標準體系,以加速其產業化進程。北京、上海等地更將固態電池納入當地產業規劃,凸顯其在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低空經濟等領域的應用潛力。政策的大力扶持為固態電池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與發展機遇,引導更多資源向該領域集聚。
在全球范圍內,固態電池引發了在材料研發、專利布局和產業標準等維度的新一輪競爭,并成為重構新能源產業格局的關鍵技術制高點。國外企業依托深厚技術積累,積極推進固態電池商業化應用。日本豐田計劃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裝車測試,2030年后大規模量產;韓國三星SDI預計2027年啟動量產;美國多家初創公司聚焦能量密度、充放電速度等核心性能的突破性提升,加速推進技術專利布局與量產工藝驗證。國內企業也不甘落后,國軒高科、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恩捷股份等企業,都已經在固態電池上有所突破,紛紛公布了各自的量產時間表或技術進展,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積極搶占一席之地。
固態電池作為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與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然而,其在技術、成本、產業鏈配套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未來,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與金融機構等各方協同合作,通過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完善產業鏈配套、拓展應用場景、構建標準與回收體系以及建立金融支持鏈條等措施,突破發展瓶頸,推動固態電池技術的成熟與產業化應用,使其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