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革催生社會變革與產業變革,21世紀是一個孕育重大變革的時代。近十年來,全球新經濟浪潮澎湃,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等新經濟在全球范圍內風起云涌、蓬勃發展,新一輪重大科技革命催生人類文明新紀元的前景和路徑日漸清晰,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正洶涌而來。在這宏大的變革圖景中,純堿工業,尤其是天然堿,正以令人矚目的姿態成為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催化劑。
產業革命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漂浮發展,而是必須有厚實的依托與堅實的基礎底座。老產品、新應用,作為基礎原材料的純堿,當前新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涌現,成為綠色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經濟等新經濟加快發展壯大的催化劑。而天然堿以其綠色天然純凈高品質的特色優勢,在新經濟培育發展中越來越顯示出優越性,天然堿未來大有用武之地。
玻璃、化工、冶金、紡織、制革、食品、洗滌和清洗歷來是純堿的主要應用領域,但所謂歷久彌新,隨著時代發展、產業變革,純堿在鞏固老陣地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新的應用場景,在越來越多新的領域開枝散葉。純堿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噸玻璃生產過程中大約消耗0.2噸純堿。除了建筑用的平板玻璃,進入新世紀以來,純堿在汽車玻璃和光伏玻璃上的應用持續快速增長,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作為中國先進制造的名片,光伏制品已經成為中國出口的“新三樣”之一,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連同光伏出海的,自然有中國的純堿。2022年我國光伏玻璃產量約為6.42億平方米,2023年進一步增長到約7.11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接近11%。光伏依然是一個快速增長、大有潛力的新興市場,純堿將為21世紀耀眼的“中國光伏故事”提供最美的注腳。
汽車玻璃領域的應用同樣精彩。隨著國產汽車的強勢崛起,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汽車新勢力,迅速在全球掀起一股旋風。汽車是電控系統與成百上千種冶金、化工原材料的科技集成,純堿也是重要的幕后英雄。2023年6月,博源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戴連榮親赴福州,拜訪了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這是一場天然堿大王與汽車玻璃大王的王者會面。”雙方就中國天然堿資源的開發情況展開了深入交流探討,同時也就天然堿制純堿及下游的玻璃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度交流。天然堿未來與汽車玻璃更深度地戰略捆綁融合,令業界遐想。
鋰電池同樣是中國制造和出口的“新三樣”之一,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鋰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的鋰礦物為鋰輝石、鋰云母、透鋰長石和磷鋁石等,要形成生產鋰電池需要的關鍵原料碳酸鋰,同樣需要復雜的化學萃取提煉。而純堿就是將鋰礦中鋰元素提取出來、置換成碳酸鋰的關鍵化學試劑,為世界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發揮著橋梁紐帶的重要作用。
純堿作為重要的酸堿度調節劑及中和劑,長期以來在污水處理上已有大量應用,助力化工、紡織、制革等行業的治污減排工作。隨著節能環保產業的縱深發展,純堿在環保領域新的應用方興未艾,前景廣闊。比如,垃圾固廢的處理歷來是個老大難問題,填埋處理占地多、環境隱患大,而焚燒處理又長期根治不了二噁英等空氣污染問題。處理垃圾焚燒煙氣需要綜合考慮多種污染物質的去除,如顆粒物、重金屬、酸性氣體和有機污染物。因此與去除二噁英相關的煙氣控制技術可以分為四大類:一是除塵裝置;二是去除酸性氣體的裝置;三是催化氧化裝置;四是吸附裝置。據了解,以純堿作為去除酸性氣體的中和劑,目前已經在垃圾焚燒領域獲得應用,而且實際效果理想,表明純堿在環保領域的應用依然有很大的拓展和增長空間。
在生物產業領域,純堿也不遑多讓,大有新的用武之地。生物素的培養和提取對于生物產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純堿在生物素生產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它不是直接用作生產生物素的原料,但可以促進生物素的合成與純化過程。具體來說,純堿可以作為中和劑和催化劑,促進生物素的合成反應,并且在生物素的純化過程中作為沉淀劑,幫助分離和提純生物素?。此外,純堿還廣泛應用于其他生物產業領域,如在醫藥領域,純堿用于制造多種化學產品,如硅酸鈉、磷酸鈉等,這些產品在醫藥生產中有著重要應用。
變革的時代,需要守正創新,穩住老陣地、開辟新陣地,純堿尤其彰顯了這一點。現代工業意義上的純堿已經誕生230多年,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也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可謂“老態龍鐘”。但老純堿并未游離于新時代,而是越發顯示出順應變革潮流、賦能時代進步的朝氣,純堿工業的立舊拓新,作為新經濟的重要催化劑,必將煥發出持久的旺盛生命力。
透過純堿老樹發新枝的“際遇”,其實我們也能更推而廣之地看到,鮮有過時的產品,只有過時的思路。不應忽視“三酸兩堿”等傳統產業和基礎產品,它們同樣順應時代和行業巨變,正在發生著深刻的產業變革,隨著結構調整、布局優化、技術進步、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等工作的持續進步,基礎化工產業同樣有光明前景。純堿的生命周期還有很長很長,純堿的價值還有很大很大,純堿的應用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而論光明之前景,尤以天然堿為最。
國家應該給純堿工業更多的關注,讓這一傳統產業在新時代持續發光發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