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鹽湖考察時指出,循環利用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要求,全國都應該走這樣的路。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重要途徑。《“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將“促進資源利用循環化轉型”列為九大任務之一,提出要推進工業固體廢物規模化綜合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和企業加強資源耦合和循環利用,創建“無廢園區”和“無廢企業”。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引導工業園區、工業企業推行無廢生產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和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組織開展了“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并于近日正式發布。石油和化工行業多個園區和企業入選。
一、“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典型案例對推動石油和化學工業無廢化轉型意義重大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全行業固廢產生量大、治理難度高,尤其是磷石膏、氣化渣、廢酸、廢鹽等處理處置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和短板。開展石油和化工行業無廢體系創建,可有力推動全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無廢”的核心內涵是按照固體廢物管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通過統籌管理、技術更新、循環利用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及轉移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無廢園區和無廢企業是“無廢城市”的重要細胞單元,是工業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關鍵抓手。《“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和企業加強資源耦合和循環利用,創建“無廢園區”和“無廢企業”。推動石油和化學工業無廢化轉型,需要結合行業特點,從全鏈條、全流程角度入手,系統推進石化化工園區和企業的減廢和利廢。本次“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典型案例遴選,涉及了油氣開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磷化工等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多個領域,選取的案例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個性特點。一些園區從管理模式、平臺建設、產業布局等方面系統謀劃,聚焦石化化工園區規劃、管理和運營等方面,提出了推動園區無廢化轉型的可行方案;一些企業從生產模式優化、先進技術應用、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等方面精準施策,提出了企業無廢化轉型的具體舉措。這些寶貴經驗,為石化化工園區和企業向無廢化轉型提供了經驗借鑒,為下一步系統推進全行業無廢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典型案例明確了一批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領域的無廢化轉型路徑和具體方法
本次發布的案例中,包括了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采油廠、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福華通達化學股份公司、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石化化工類企業,以及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石化化工類園區。各案例的具體做法,為類似園區和企業的無廢化轉型提供了經驗和參考。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采油廠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在推進綠色采油過程中,通過實施含油污泥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管理以及固體廢物信息化平臺建設,打造含油污泥資源化、無害化無廢生產模式。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積極采用綠色包裝,帶動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減廢;通過實施清潔生產和精細化操作,推進源頭控污;采用先進技術實現污泥減量,并將浮渣等有機廢物充分資源化利用;推動碼頭污水和船舶垃圾“零排放”,充分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福華通達化學股份公司聚焦制堿行業鹽泥產量大、處置難、處置成本高的難題,以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通過改進脫硫漿液制備工藝,將鹽泥作為熱電裝置煙氣濕法脫硫的脫硫劑使用,探索形成“制堿鹽泥煙氣脫硫”無廢模式。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從磷礦石采選、濕法磷酸及磷酸鹽產品制造到氟資源開發利用、磷石膏膠凝充填和建筑材料開發,構建了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其“半水磷石膏改性膠凝材料及充填技術”等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制度體系、優化生產工藝、發展綠色產業,通過構建“多元化源頭減量+規模化綜合利用”模式統籌推進“無廢園區”建設。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為企業提供“駐場服務”和“托底服務”協同保障體系,建有省內首個“危險廢物智能監管平臺”以及“1+N+1”一體化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全過程信息化、可視化追溯管理。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入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廢棄物趨零填埋,通過實施“減量循環+數字監管”、構建“點對點”定向利用鏈條、創新治污集中共享模式等措施,探索石化產業園區固體廢物治理新模式。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構建 7 大產業集群,25 個循環經濟產業鏈,已形成“園區大循環、產業中循環、企業小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以及氯化氫—氯氣—稀鹽水循環產業鏈、煤焦油—粗苯—純苯—苯胺的循環產業鏈以及氫循環產業鏈。
三、推動石油和化工行業無廢化轉型再上新臺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開展“無廢”體系建設工作:一是研究制定相關標準。組織制定《石油和化工行業無廢工廠評價要求》《石油和化工行業無廢園區評價要求》標準,推進“無廢集團”評價標準制定,為行業無廢體系創建及評價提供標準遵循。二是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研究制定《石化綠色工藝名錄》等,篩選一批環境保護工程/服務中心,圍繞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固體廢物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積極開展技術交流推廣,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落地應用。三是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做好行業企業調研工作,向主管部門積極反映行業運行的真實情況和存在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配合開展“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典型案例的專家評審和模式總結工作,推動相關課題研究。
后期,石化聯合會將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政府部門,積極推動石化化工領域的無廢體系創建工作。在“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典型案例的基礎上,加快研究梳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積極推動全行業向無廢化轉型,為工業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