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以下統稱精細化工)是我國石化化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精細化工產品種類多、附加值高、用途廣,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諸多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各個領域。為落實國家有關規劃,引導精細化工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課題組深度參與了該方案的編制工作。
《實施方案》提出了推進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的總體要求、目標以及實施有效供給能力提升行動、實施安全環保技術改造行動、實施創新體系完善行動等六項重點任務,同時重視實施產業延鏈、產品品質提升、安全環保智能化技術提升等五項重點工程,通過落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優化保障服務等措施,打造高效綠色安全融合的精細化工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提供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一是制定實施有效供給能力提升行動
我國精細化工產業在近年來雖取得了顯著發展,但在供給能力方面仍顯不足,產品精細化率低,附加值不高,難以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此外,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上游產業產品未得到充分發揮,產業鏈高端化延伸不足。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實施方案》首先強調推進傳統產業的延鏈發展,重點聚焦于產業鏈的高端化延伸,發展精細化工,旨在打造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特點的產品體系,提升產品附加值,進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為應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的需求,加快關鍵產品的攻關成為關鍵。通過采用“揭榜掛帥”和“賽馬機制”等創新模式,推動協同創新,旨在提升高端材料的供給能力和替代能力,特別是在高性能合成樹脂、高性能纖維等領域。同時,鼓勵精細化工企業與專用設備制造、軟件開發企業等合作,共同開發關鍵裝備、零部件及過程控制軟件,為生產提供堅實的配套保障。最后,針對具有比較優勢的涂料、染料等行業,提出實施“三品”行動,即品種增加、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推動這些行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與下游產業協同合作,開發新產品、新標準和新應用,提供定制化、功能化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品牌宣傳和質量管理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品牌美譽度,實現從產品銷售向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轉型升級。
《實施方案》發布實施將有力推動我國精細化工產業升級和提質增效,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二是提出實施安全環保技術改造行動
精細化工是綜合性較強的技術密集型工業,生產過程中工藝流程長、單元反應多、原料復雜、中間過程控制要求嚴格,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險化學品較多。近年來,我國精細化工行業在安全環保技術改造方面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需持續加強技術創新、嚴格執行環保法規、強化安全管理和推進綠色生產等方面的工作,以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產業特點和發展趨勢,《實施方案》提出,首要任務是加強技術改造,通過產學研用單位合作,開發安全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的技術和裝備,并動態更新鼓勵與淘汰目錄,引導行業技術升級。鼓勵企業實施安全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特別針對重點危險工藝進行自動化改造或替代,更新老舊設備,推廣智能制造和電氣化技術,促進清潔能源替代。同時,強化標桿引領,打造綠色產品、工廠和工業園區,建設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轉型,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標桿。并且,《實施方案》提出了安全化技術、綠色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目錄。
《實施方案》發布實施將推動精細化工產業實現安全環保水平的顯著提升,促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制定實施創新體系完善行動
近年來,我國精細化工產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一些企業開始注重研發,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提升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同時一些高端精細化工產品開始涌現,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但產業整體創新水平不高,研發投入不足,且面臨環保壓力增大和高端人才短缺等問題。
《實施方案》提出,首先要加強精細化工領域創新平臺建設,通過強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制造業創新中心,發揮產業創新聯盟作用,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精細化工領域的上下游協同創新;圍繞關鍵共性技術研究中試平臺的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同時,推進中試項目落地,制定規范加強化工中試裝置的安全和環保管理,鼓勵化工園區建設中試設施,加速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此外,引導產業鏈龍頭企業與高校、院所等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鏈式協同創新,提升產業鏈整體基礎能力,持續推進先進技術及產品的應用示范。
《實施方案》在精細化工中試平臺建設方面,提出推動高端精細化工產品產業化,聚焦關鍵技術如磷礦資源高效利用、低危化生產等建設中試平臺,通過柔性化設計,專業化建設,市場化運營,開放式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
《實施方案》發布實施將有力推動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是制定實施強企育才行動
我國精細化工企業數量眾多但多數規模較小,生產技術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原創技術與產品,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階段,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實施方案》提出,大型企業需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升級,強化高端產品技術攻關,通過合作與整合提升國際競爭力和產業鏈控制力。同時,培育中小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作用,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管理,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升市場地位。此外,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需完善人才政策,實施“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培養高水平技術與管理人才。支持建設行業人才培養平臺,引導高校加強精細化工學科建設,建立化工類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共同培育行業所需人才。
《實施方案》發布實施將促進我國精細化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企業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五是制定實施產業布局優化行動
我國精細化工生產區域分布不均,沿海地區產能過剩,內陸地區發展不足。近年來,化工園區在數量、規模、綠色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需在產業布局、安全管理、技術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實施方案》提出,首先要推動化工園區規范發展,加強園區規范化建設和認定管理,確保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消防要求得到滿足,提高園區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水平。同時,發布實施化工園區競爭力評價和智慧化評價導則,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化工園區。其次,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區域產業轉移合作,引導地方科學謀劃延伸精細化工產業鏈,打造細分領域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并形成東中西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
《實施方案》發布實施將逐步解決我國精細化工產業布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動化工園區向綠色化、智慧化、集群化、創新化方向發展,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六是提出實施發展環境改善行動
《實施方案》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改善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環境。首先,強化精準化服務保障,加強安全環保監管,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并提供多樣化、靈活性和精準性的服務,以支持化工企業的創新發展、項目落地等。其次,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政策宣貫,組織專家力量為公眾提供咨詢指導,強化行業自律。同時,鼓勵企業實施責任關懷,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并開展公眾開放日等活動,以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最后,積極應對化學品管理政策標準的調整影響,制定實施綠色可持續化學品相關標準,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有效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實施方案》發布實施將優化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環境,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