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丙烯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浪潮。在過去五年中,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1.7%,截至2024年5月,產能已飆升至4000萬噸/年,較2018年實現了77.2%的顯著增長。然而,隨著國內需求增速的放緩,供應過剩問題日益突出,促使企業通過出口尋求新的市場平衡。
未來,隨著聚丙烯產能持續擴張,國內競爭加劇,出口有望持續擴大。
除東北亞是產能及消費熱土外,近年來隨著第五次產業轉移,東南亞及南亞越來越受到關注,未來其聚丙烯需求潛力巨大。此外,非洲和南美近年聚丙烯需求也逐漸增加。隨著東北亞聚丙烯產能逐漸過剩,未來向上述地區出口將是主要選擇。
在2019至2023年間,全球聚丙烯產業經歷了顯著的擴張,新增產能達到了2365萬噸/年。到了2023年,全球聚丙烯的總產能達到了10789萬噸/年,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717萬噸,增幅為7.1%。同年,產量也實現了顯著提升,達到了8873萬噸,同比增長了456萬噸,增幅為5.4%。消費量方面,全球聚丙烯消費量達到了8660萬噸,同比增加了358萬噸,增幅為4.3%,這一增長率較2022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
盡管消費量的增長速度略低于產能和產量的增速,但這一增長率的提升反映出全球經濟在疫情后的復蘇態勢,尤其是在餐飲和旅游等服務業的強勁反彈,這些行業對聚丙烯的需求顯著增加,從而推動了整體消費量的增長。這一系列數據不僅展示了聚丙烯市場的活力,也預示著全球經濟正在逐步回歸正軌,為聚丙烯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積極的信號。
2023年PP全球產能占比
隨著疫情陰霾逐漸散去,2023年全球貿易迎來了復蘇的曙光。聚丙烯(PP)貿易的增長態勢也由2022年的小幅下降(-3.86%)逆轉為2023年的輕微上升(0.61%),雖然這一增長尚未達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復蘇的勢頭已經形成。展望未來,預計到2024年,PP的貿易量將實現顯著的增長。
從中國PP出口的視角出發,各個地區市場呈現出不同的機遇與挑戰:
東南亞市場:這一區域對PP的剛性需求強勁,加之較低的關稅壁壘,為中國PP出口商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接入點。然而,越南市場的利潤空間正在受到擠壓,同時,泰國、菲律賓和越南的本土企業也展現出了強勁的競爭力。
南亞市場:隨著該地區經濟的蓬勃發展,對PP的需求缺口正在迅速擴大,為中國PP出口商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但同時,企業在這一市場運營時需要警惕信用風險。
非洲市場:非洲作為一個凈進口地區,PP的投產相對較少,為中國PP出口商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潛力。不過,該地區的營商環境尚需進一步優化,以促進貿易的順暢進行。
南美市場:南美地區對PP的進口需求穩定,且市場價格較高,為中國PP出口商提供了較高的盈利潛力。然而,進入這一市場的難度較大,且受海運運費波動的影響也較為明顯。
中國PP出口商在全球市場中面臨著多樣化的機遇與挑戰。企業需要深入分析各地區市場的特點,制定靈活的市場策略,以充分利用全球貿易復蘇帶來的機遇,同時有效應對各種潛在的市場風險。
2023年PP全球需求占比
圖 3 2023PP全球消費結構變化趨勢
在2023年,全球聚丙烯(PP)產品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注塑、薄膜及片材、拉絲及纖維這四大關鍵領域,這些應用的總和占全球PP消費總量的94%,凸顯了這些領域在PP市場中的核心地位。
預計到2030年,全球PP產能將顯著增長至13638萬噸/年。東北亞地區將繼續領跑,預計產能將達到7288萬噸/年,占全球總產能的半數以上。緊隨其后的是中東、北美和東南亞地區,預計產能分別為1226萬噸/年、1053萬噸/年和1032萬噸/年。全球PP消費量在2030年預計將達到10711萬噸,其中東北亞地區將消費4974萬噸,南亞和非洲分別預計消費1400萬噸和850萬噸。
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預計對編織袋等產品的需求將迅速增長,這將推動拉絲料在PP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注塑領域的消費占比可能會有所下降,而其他應用領域的消費占比預計將保持相對穩定。
圖 4 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地區在全球聚丙烯(PP)產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2023年,該地區的PP產能接近872萬噸/年,產量為591萬噸,而消費量則達到了630萬噸。東南亞作為一個凈PP進口地區,進口量約為430萬噸,出口量為392萬噸,凈進口量為38萬噸。
在東南亞,PP供應高度集中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和印尼,這五個國家的產能占整個地區總產能的93%。而消費方面,印尼、越南和泰國是主要的消費國,三者合計占東南亞PP消費總量的76%。在消費結構上,膜片是最大的消費領域,占35%,其次是拉絲和注塑,分別占31%和23%。
預計從2024年到2030年,東南亞地區將迎來產能的大幅擴張,新增產能預計將超過160萬噸/年。到2030年,該地區PP的供需缺口可能達到170萬噸左右。在消費結構方面,預計編織制品領域的PP應用量將快速增長,而其他領域的應用占比可能會有所下降或保持穩定。
東南亞PP消費的顯著增長,與該地區正在經歷的全球第五次工業轉移密切相關。這一轉移是由市場、成本、技術、政策和自然資源等要素的比較優勢變化所驅動的。東南亞擁有近7億人口,其中50%在30歲以下,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5%。根據谷歌、貝恩、淡馬錫的聯合報告預測,到2030年,東南亞有望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產業轉移的驅動因素因產業類型而異。勞動密集型產業如輕工紡織對勞動力成本較為敏感,而資源能源密集型產業則傾向于向資源豐富的地區轉移。區域協作型產業如電子信息產業更傾向于向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轉移,而市場導向型產業如汽車制造則更傾向于靠近市場需求的地區。
隨著中國勞動力和土地等傳統要素的比較優勢逐漸減弱,一些產業和環節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下降,導致紡織服裝、鞋類、旅行箱包和電子通信部件組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食品飲料、原材料和礦物燃料等資源密集型產業鏈呈現出外遷趨勢。這一趨勢不僅是正常的產業調整現象,也顯著提升了東南亞地區對PP的需求。
南亞市場
產能與消費: 南亞是全球重要的PP生產和消費地區,2023年產能約636萬噸/年,產量560萬噸,消費量812萬噸,凈進口量252萬噸。
市場集中度: PP供應幾乎全部集中在印度,消費主要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合計占比98%。
消費結構: 拉絲是主要消費領域,占比37%,其次是注塑和薄膜。
未來預測: 預計到2030年,南亞將新增產能337萬噸/年,供需缺口約427萬噸。拉絲消費占比將下降,薄膜領域占比上升。
非洲市場
產能與消費: 非洲是活躍的PP消費地區,2023年產能148萬噸/年,產量114萬噸,消費量231萬噸,凈進口量117萬噸。
市場集中度: PP供應集中在南非、埃及和尼日利亞,消費主要集中在埃及、南非和尼日利亞,合計占比55%。
消費結構: 拉絲是主要消費領域,占比40%,其次是注塑和薄膜。
未來預測: 預計到2030年,非洲將新增產能89萬噸/年,供需缺口約71萬噸。拉絲領域增速將慢于其他領域。
南美市場
產能與消費: 南美PP進口量穩步增長,2023年產能298萬噸/年,產量208萬噸,消費量293萬噸,凈進口量85萬噸。
市場集中度: PP供應集中在巴西、哥倫比亞和阿根廷,消費主要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和秘魯,合計占比83%。
市場潛力: 南美資源豐富,工業化和制造業發展推動PP需求增長。自由貿易協定和貿易便利化措施為PP進口提供便利。中產階級增長和消費能力提升將進一步增加對高品質PP的需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