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 ||
文件號 | 蘇市監〔2024〕114號 | 制發日期 | 2024-06-07 |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各有關部門,省各有關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各有關單位:
《江蘇省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2024年6月7日
江蘇省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江蘇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部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標準化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制修訂節能、降碳、安全、環保、循環利用標準,完善數字化、智能化相關標準,強化標準實施應用,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最大程度釋放標準化效能。
——堅持目標導向、突出重點。以服務支撐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為目標,重點圍繞產業“智改數轉網聯”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關鍵領域,加快標準制修訂工作。
——堅持規范引領、有序提升。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強化標準在安全、環保等方面的約束作用,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有計劃有步驟推進標準水平提升,有力有序推動標準落地實施。
——堅持多方協同、合力推進。在政府引導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合力推進標準制修訂和標準實施。
到2025年,新增牽頭和參與研制相關領域重點國家標準不少于50項、發布實施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不少于60項,標準支撐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作用充分發揮,產品回收循環利用標準體系更加優化完善,標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二、全面提升綠色安全智能化標準水平,引領大規模設備更新
(一)加快制造業設備技術標準創新。服務冶金、化工、建材、輕工、紡織、機械等行業技術改造,推廣應用更加節能、低碳、環保、安全和智能的通用生產設備,促進提升各行業設備效率和可靠性。緊貼“智改數轉網聯”需求,制定實施工業設備數字化管理相關標準,積極參與智能制造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支持牽頭起草大規格、高精度、高復雜度數控機床國家標準,推動電加工機床、特種機床標準升級,參與編制工業母機產業鏈高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圖譜。支持制修訂增材制造制件后處理工藝標準,支撐增材制造技術規模化應用。全面參與輸配電設備國家標準制修訂,推動新型電力設備智能化、綠色化。加強工程機械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設計與整機應用研究,加快制定純電動液壓挖掘機、輪胎式裝載機等產品能耗、噪聲、安全標準,助力工程機械電動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支持參與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智能復式作業機具、谷物烘干機等農機技術標準攻關,推廣實施先進農機和農業生產設施相關標準,滿足土地集中流轉、丘陵山區以及跨區作業需求。(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升能耗能效標準。嚴格執行能耗限額、家電及工業設備能效強制性標準,跟蹤相關國家標準制修訂進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大力推動火電、煉化、鋼鐵、多晶硅、鋰電池等行業節能降耗改造,促進提升充電樁、鍋爐、電機、變壓器、泵、冷水機組、冷庫等用能設備能效水平。積極參與重要國家標準修訂,完善部分產品能耗限額地方標準。深入開展電能替代領域標準研究,推動研制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等領域重點標準。推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與服務網絡建設標準化,參與電動汽車充電等靈活性調節標準制修訂。(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開展低碳技術標準攻關。推進落實《江蘇省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實施方案》,積極參與制定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碳標簽、產品碳足跡、碳減排、碳清除、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要領域國家標準,補充制定一批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主動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推動水泥、鋼鐵、鋁、肥料、氫、電力等可能受影響行業,提前制定實施工作預案,對標先進標準開展碳減排,加快產業低碳轉型。(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嚴污染物排放標準。推動各行業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強制性標準,跟蹤農藥、釀酒等行業污染物排放最新國家標準修訂進展,以標準牽引化工、冶金、紡織、造紙等重點行業改進技術工藝、更新污染治理設施。進一步完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實施港口碼頭顆粒物、玻璃工業等行業排放標準,完善儲油庫、油罐車、加油站等大氣污染物控制標準,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促進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完善水環境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實施紡織染整工業、造紙工業等行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推動完善固體廢物污染物防治標準,制定實施應急場地污染處置技術規范等標準。適時補充制定噪聲污染、新污染物污染防治相關標準,加強各類污染物防治技術研究和標準轉化,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管理。(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筑牢安全生產標準底線。嚴格執行燃氣軟管、切斷閥等燃氣用具標準,嚴格實施防爆電器、鋼絲繩、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或產品安全標準,嚴格按照消防要求配置、生產符合標準的火災探測報警、防火分隔、自動滅火設備等消防產品,及時補充制定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相關標準。按照“大安全、大應急”要求及相關標準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建立完善家庭應急產品、應急救援裝備等標準。(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應急管理廳、市場監管局、消防救援總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進專用設備標準提升。嚴格按照國家最新能耗標準、環保標準、安全標準和相關產品標準,推進能源、環保、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教育、文旅、醫療、應急等領域專用設備更新。積極參與各領域專用設備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修訂,根據需要補充制定特色地方標準、團體標準,支持專業設備生產企業更新企業標準,滿足各類專用設備更新需求。(省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教育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廳、市場監管局、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提升消費品質量標準水平,促進消費品以舊換新
(七)推動汽車標準升級。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整車安全、充換電、共享換電、動力電池、售后服務等相關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和推廣實施,推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技術標準升級,支持完善電動汽車供電設備安全、互操作性和通信協議一致性測試、電動商用車換電安全等標準,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優化升級。加大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運行安全標準供給,加快信息交互、路徑規劃等相關標準研制,積極參與自動駕駛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深化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合作。(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市場監管局、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家電標準更新迭代。跟蹤研究傳統家電強制性標準、安全使用年限推薦性標準最新修訂進展,積極研制集成家電、母嬰家電、寵物家電、直流家電、低噪聲家電標準,促進人機交互、納米材料、直流技術等與家電技術標準融合,牽頭和參與起草家用機器人相關國家標準,推動綠色、智能家電標準體系優化升級,創造家電消費新需求。(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推動家居標準綠色化智能化。嚴格實施家具結構安全、阻燃性能等強制性標準,推廣實施產品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含量限值等推薦性國家標準,引導企業進一步降低建材、涂料、地板、潔具、家具等產品中有害物質含量水平。跟蹤實施綠色建材評價標準、廚衛五金等產品質量分級標準,促進實現相關產品優質優價。支持研制嬰幼兒及兒童家具、特殊場所用家具等產品標準,加大研制智能家居互聯互通、風險識別等標準,推動設立相關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提升智能家居產業鏈標準化水平。(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加大新興消費標準供給。圍繞電子產品升級迭代需求,加快推進高動態范圍(HDR)視頻、三維(3D)聲音技術、超高清視頻等高端消費電子產品標準研制應用,加快可穿戴設備、智能車載終端、服務機器人等產品相關標準制定,著力提升產品品質和用戶消費體驗,促進新興消費持續增長。開展無人機飛行試驗、物流無人機、無人機適航等標準研制,推動設立相關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民航江蘇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持續加大產品回收利用標準供給,推動產業循環暢通
(十一)推進綠色設計標準建設。參與研制鋼筋、防水與密封材料、絕熱材料、水處理設備等產品綠色設計、評價國家標準,補充制定電子產品、紡織服裝、環保設備、風電和光伏設備等產品、設備和零部件綠色制造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引導企業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系統考慮材料、設備及零部件的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易制造、模塊化、智能化等要求,建立健全綠色設計方法標準和綠色技術標準。(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健全二手產品交易標準。加強報廢機動車回收行業相關法規和標準規范宣貫,指導企業和行業協會按照回用件拆卸、溯源系列標準開展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工作,提升報廢機動車回用件的回收利用率和再利用價值。支持研制二手貨品質鑒定和交易市場管理標準,參與制定二手電子電器產品信息消除、可用程度分級等國家標準,引導經銷企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和技術服務體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供銷合作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完善廢舊產品回收利用標準。推動完善廢舊家電家具等回收標準體系,提升回收站點、分揀中心、交易平臺標準化建設水平。鼓勵社會組織、企業主導或參與廢舊家電家具等回收分類分級標準、設施技術標準和運營管理標準制修訂。加快完善紡織服裝、汽車輪胎、農機、電子電器及新能源汽車電池等產品回收利用標準,研制退役風電、光伏設備等產品綠色拆解和回收利用標準,加強重要設備裝備再制造標準研究。(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供銷合作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研制再生材料質量和使用標準。推動再生資源高水平利用,完善再生材料“設計—生產—流通—應用—管理”全產業鏈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再生金屬、再生塑料等資源循環利用國家標準,支持研制再生金屬、再生塑料利用和檢驗檢測技術相關標準,促進再生材料高值利用。完善再生材料檢驗檢測及認證體系,鼓勵有資質機構開展認證活動。完善再生材料利用政策,引導社會接受和使用再生產品。(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工作統籌協調,組織參與重要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制修訂,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各項標準有效實施。
(十六)完善政策配套。強化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支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對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和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標準化相關工作制度,引導社會各方加大標準化投入。充分發揮行業領軍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培育標準創新型企業。
(十七)深化標準實施和監督。推進落實法規引用標準制度、政策實施配套標準制度和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報告制度。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鼓勵企業積極應用國內外先進標準。建立地方標準實施評估和反饋機制,常態化監測評估標準實施成效和問題。
(十八)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執行消費品質量標準,制定全省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提高質量安全治理水平。圍繞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兒童用品等重點消費品,加大缺陷調查和召回力度。針對智能駕駛等新技術新產品,探索實施產品質量安全“沙盒監管”制度。
附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