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鋰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標準體系、背景數據庫、核算平臺等為核心的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是算清算準鋰電池碳足跡的技術關鍵,有助于生產企業全面系統掌握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情況。
近日,在工信部電子司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百余家單位共同研究的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正式發布。據了解,建立以鋰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標準體系、背景數據庫、核算平臺等為核心的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是算清算準鋰電池碳足跡的技術關鍵,有助于生產企業全面系統掌握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情況。
“鋰電池碳足跡技術體系依托中國鋰電池產業優勢,通過建立科學可行數據收集、核算、入庫模式,形成規范有序、高效聯動的工作機制,重點實現了鋰電池本土化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從0到1的突破。”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認證中心主任段淼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行業迫切需要
本次碳足跡核算體系發布前,我國尚未建成較為完整的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我國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工作起步較晚,目前僅有部分基礎原材料的數據,無法滿足鋰電池這種終端消費品的碳足跡核算要求,存在中國本土化碳足跡因子少、更新慢等問題。”昆明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副教授王建軍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解釋。
鋰電池等產品的出口對碳足跡核算體系建設的需求日益迫切。“去年,《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正式生效,明確了不同類別電池碳足跡聲明、等級和閾值披露的時間及要求。另外歐盟出臺的多項供應鏈盡調相關法案,比如《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德國《企業供應鏈盡職調查法案》,也向供應商傳遞了綠色可持續發展要求。”蘇州博萃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曉稱。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加深,綠色低碳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將碳足跡作為出口電池產品的一項關鍵標準,意味著制造商必須積極降低產品碳排放,做好碳足跡聲明,以滿足歐盟市場的準入條件。這不僅關系到市場份額,也是企業可持續經營的關鍵。”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原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目前,國外常見的背景數據庫中關于中國的數據,普遍存在數據陳舊、代表性差、邊界不清晰等問題,無法準確、真實反映我國當前的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因此,建立我國本土鋰電池碳足跡管理體系,尤其是本土鋰電池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對確保我國鋰電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塑造我國鋰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在全球市場中的綠色競爭優勢具有重大意義。”
我國正加快建立本土化碳足跡核算體系。“標準體系方面,包括《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文件,要求加快研制產品碳足跡核算基礎通用國家標準,參與碳足跡核算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政策體系方面,先后發布《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等文件,進行系統而具體的碳足跡核算與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部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研究員田金平說。
符合發展實際
據段淼介紹,此次發布的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不同于其他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主要是基于鋰電池產業及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標準和數據庫國內外發展現狀,構建“方法標準—數據庫—核算平臺”三位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還加快布局了《鋰離子電池碳足跡計算方法》等一批重點標準研制工作。背景數據庫依托“鋰電池行業規范管理和溯源公共服務平臺”開發綠色低碳功能模塊,研究形成鋰電池及其上游原材料碳足跡核算邊界、核算模型、數據收集方法及質量評價方法。“當前共收錄本土化鋰電池生產數據210條,涵蓋歐盟電池法案要求披露的正極生產、負極生產、電解液、隔膜、電芯外殼、冷卻系統等六大環節,以及包裝、能源、運輸、回收等鋰電池全產業鏈數據,占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95%以上。”
“核算平臺方面,在‘鋰電池行業規范管理和溯源公共服務平臺’綠色低碳功能模塊下,開發形成鋰電池碳足跡核算服務功能,內置鋰電池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和典型產品計算模型,支持企業自主完成產品碳足跡全流程核算,可實現供應商數據請求、在線填報與持續向上追溯,具備碳足跡數據減排潛力分析、碳足跡報告生成等功能,相關碳足跡核算結果將進一步豐富和擴充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條目。”段淼進一步介紹。
廖原指出,該核算體系充分考慮了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和鋰電池工藝的革新進步,構建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生命周期核算方法。
“我國鋰電池的碳足跡核算體系的發布,可以讓國內外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引用和參考,確保出具的報告能夠符合實際的生產現狀和滿足所在國的碳排放要求。”林曉表示。
加強國際互認
王建軍認為,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相關產業鏈聯動起來,才能建成核算方法統一、產品種類規則一致、數據庫本土化的碳足跡核算體系,這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工作統籌協調,推動行業協會、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積極參與,構建多方參與的碳足跡工作格局。特別要鼓勵重點行業企業率先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認證和推廣工作,建立產品碳足跡數字化管理系統。
“為加快鋰電池碳足跡規則國際銜接取得積極進展,宜立足我國工業系統優勢,一方面做好國家層面已部署的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和分級管理制度等關鍵工作;另一方面加強產業界關于碳足跡基礎知識和能力提升培訓。”田金平說。
“鋰電池行業發展迅速,變化也很快,在此情況下,行業產能、能耗、能效和開工率不同的行業動態,都會使碳排放量的差異發生很大變化。這讓數據采集以及體系的逐步更新迭代都顯得尤為重要。但碳足跡數據由不同企業申報,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原料難免有所差別,上報數據存有偏差,需要經過核驗機制,確保相對統一的數據標準。”林曉建議,“接下來,還要確保整個核算體系的方法一致、數據真實。目前,前期數據體系已搭建好,后期還要做好新數據更新的長期工作,這需要行業內企業共同參與。”
段淼表示:“數據庫將進一步涵蓋中國鋰電池主要產區、主要原料、主要產品工藝路線,同時將持續跟進回收階段再生利用技術的發展,補充完善再生材料回收率、質量以及碳足跡因子。不斷提升數據分辨率,確保數據透明、可追溯,并且持續動態更新與修正,助力企業精準識別產品全生命周期各階段減排潛力,指導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
針對不同國家、地區要求,不同核算邊界、范圍,明確鋰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立足于行業真實數據,共同探討和展望基于開放、公開、透明、共享的背景數據庫應用前景,應對國際碳足跡核算挑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