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發布《合成氨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錨定2025年和2030年兩個時間節點,提出合成氨行業節能降碳的主要目標,部署了重點任務和政策保障措施。
合成氨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行業。我國是合成氨生產大國,產量常年保持在5000萬噸左右,年耗能超7000萬噸標準煤,排放二氧化碳約2億噸。目前,合成氨行業仍有約11%的產能能效達不到基準水平,節能降碳潛力巨大。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底,合成氨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提升至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通過實施合成氨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形成節能量約5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00萬噸。
到2030年底,合成氨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進一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產過程綠電、綠氫消費占比明顯提升,合成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行動計劃》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能源資源循環利用、數字化升級等方面部署了節能降碳重點任務。
一是優化調整產能布局。合理控制新增合成氨產能,引導新增產能向優勢企業和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集中。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環評審批,新建和改擴建合成氨項目須達到能效標桿水平和環??冃級水平,主要用能設備須達到能效先進水平。堅決停批停建不符合產業規劃、產能置換、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污染物排放區域削減要求的合成氨項目。逐步淘汰固定層間歇氣化技術,加快淘汰天然氣常壓間歇轉化工藝制合成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要進一步提高合成氨行業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要求。優化合成氨產品結構,推動產業向專業化、高品質和價值鏈高端化延伸。
二是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和設備更新升級。推動合成氨關鍵裝置大型化發展,推廣大型先進流程空分、氣化爐、換熱器。普及高效變頻電機、變壓器、壓縮機等用能設備,推廣水冷壁型水煤漿氣化、低能耗尿素等先進工藝裝置。加強能源轉換、工藝氣增壓等重點工序節能降碳改造,推進6.5兆帕及以上先進氣流床氣化、等溫變換、三級閃蒸水處理、二氧化碳與氨復疊制冷等技術應用。推動氨合成工藝、設備與新型高效催化劑協同創新和示范應用,有效降低反應壓力,提高氨合成效率。加快換熱網絡改造和系統優化,提高傳質傳熱效率,減少流體輸送能量損失。減少造粒塔環節氨氣損失,推動氨氣的連續自動監測和收集利用。提升合成氨行業清潔運輸水平,因地制宜推動運輸、作業車輛和機械新能源改造。
三是推進余熱余壓高效利用。實施能量系統優化工程,加強蒸汽、馳放氣、工藝加熱蒸汽凝液、富裕二氧化碳氣體等回收利用。推廣全廢鍋/半廢鍋流程回收高溫煤氣余熱副產蒸汽、低溫甲醇洗二氧化碳尾氣余壓和甲醇富液余壓發電等技術,提升中低品位余熱使用效率。鼓勵采用溴化鋰制冷技術制備低溫冷媒水用于工藝氣體和溶劑冷卻。推動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推動氣化爐渣回收送鍋爐摻燒或生產建筑材料,鼓勵回收三聚氰胺裝置尾氣聯產尿素,因地制宜開展低品位熱能供暖,利用回收富甲烷氣生產液化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產品。
四是實施低碳原料燃料替代。推進合成氨原料低碳替代,禁止使用高硫石油焦生產合成氨,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合成氨企業聯營。新建合成氨項目原則上不再新增自備燃煤機組,支持既有自備燃煤機組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推動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煤制氫,提高綠氫利用比例。加快推動用能電氣化改造,有序推動蒸汽驅動改電力驅動。引導合成氨企業通過購買綠電綠證等方式,逐步實現高比例綠電使用。鼓勵合成氨企業優化工藝流程,加強負荷管理,提高合成氨裝置的電網友好性,強化電力系統供需協同。
五是加快推進數字化賦能。推動數字技術與合成氨行業融合發展,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工廠建設,應用先進控制、全流程智能調節、在線實時優化等技術,優化和改進生產工藝流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合成氨企業用能數據計量監測。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綜合能源管理系統,一體推進數字化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協同推進用能數據與碳排放數據收集、分析和管理。
《行動計劃》圍繞激勵約束、資金支持、標準提升、技術創新等方面加強政策保障,并對組織領導、項目實施、監督管理、宣傳引導等提出工作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