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試行)》的通知,旨在加快實施制造業供應鏈提升工程,推動現代供應鏈體系深度嵌入制造業產業鏈,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是制造業企業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全面規劃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供應鏈環節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的各種活動和過程。
而提升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以高起點部署供應鏈戰略為引領,以保障循環暢通為底線,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目標,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路徑進行布局。
其中,針對“綠色化”路徑,該指南第五條特別強調了“健全企業綠色供應鏈體系”,綠色供應鏈即在產品設計、原材料和零部件選取、生產制造、包裝、倉儲運輸、銷售使用、報廢回收等供應鏈全過程中,融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理念、技術,識別各環節綠色屬性并進行有效管理,最小化全過程環境影響,最大化資源利用效率。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企業應將低碳化、循環化理念融入供應鏈設計全過程。優先選擇可再生、可降解等綠色材料,逐步減少非綠色材料種類和使用量。
積極應用綠色設計技術,加快開發更多具有高可靠性、易包裝運輸、易拆卸回收及全生命周期資源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小的綠色產品,逐步提高綠色產品供給。推動包裝減量化、可回收,推廣使用可循環運輸包裝。優化物流組織模式,加快標準托盤、周轉箱(筐)等物流載具推廣應用和循環共用,提升清潔能源車船應用比例。
企業應踐行綠色采購理念,按照有關綠色產品認定和評價標準,制定完善綠色采購管理制度,逐步提高綠色采購比例。鼓勵企業開展綠色供應商管理,評定一批綠色供應商名單。鼓勵供應鏈主導企業定期開展綠色采購培訓,引導供應商綠色化發展。
企業應優先選用綠色工藝、技術和設備,降低生產過程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高耗能企業應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實現能源管理精細化。
推行循環生產方式,促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提升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實現生態鏈接、原料互供、資源共享。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委托回收等方式建立廢舊物資逆向回收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圍繞傳統機電產品、高端裝備、在役裝備等領域,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加強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
供應鏈主導企業要積極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牽頭或參與制修訂行業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鼓勵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開放共享碳排放數據。
鼓勵大型企業聯合行業協會等加大培養碳足跡核算人才力度,面向行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提升行業碳足跡核算能力。鼓勵有條件的行業建立產品環境聲明(EPD)平臺,對外披露碳足跡等環境影響情況,推動上下游產業實現互認和采信。
《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