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金融分析機構給出的預測顯示,2024年,全球煉油催化劑市場將繼續增長,但會維持較低的個位數增速,且各地區有所不同。究其原因,除宏觀市場表現相對積極外,能源行業向可再生和更清潔燃料轉型,不斷提高煉油效率的新型催化劑需求劇增。
宏觀市場表現樂觀
對于宏觀市場,企業人士對前景謹慎樂觀。巴斯夫負責工藝催化劑的高級副總裁德特勒夫·魯夫表示,2023年精煉產品需求已恢復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預計2024年還將有限增長。不過,復蘇和進一步增長的速度將因地區而異,市場將繼續面臨諸多挑戰,如通脹、地區政治沖突、疫情后各地區需求復蘇差異等。雅保公司全資催化劑子公司Ketjen的總裁邁克爾·西蒙斯預計,經歷了前兩年市場波動后,隨著亞太、拉美和非洲的新建煉油廠在2024年陸續投產,預計2024年煉油催化劑市場將更加穩定。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特種化學品首席研究分析師Su Pei Lim表示,全球油氣行業增長、清潔燃料需求增加、嚴格的環境法規以及更高效煉油工藝需求等幾方面因素將推動2024年煉油催化劑市場的增長。Lim表示,煉油催化劑通過促進催化裂化、加氫處理和異構化等工藝,在煉油生產中滿足趨嚴的環保法規監管要求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不過,電動汽車產業預計將對煉油催化劑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他預計,2024年煉油催化劑消費量將增加2%至3%,主要受加氫處理、重整和催化裂化工藝推動。特別是亞洲、中東和非洲等地區對噴氣燃料、汽油和柴油的強勁需求,也將對2024年煉油催化劑市場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咨詢企業催化劑集團(TCG)首席執行官克萊德·佩恩表示,根據運輸燃料產量預期,2024年煉油催化劑行業前景較為樂觀。到2025年前,煉油行業將保持穩健運行。佩恩表示,美國煉油廠開工率預計將保持“正常”,歐洲情況將有所不同,預計2024年將有更多煉油廠進行整合。未來,煉油行業可能會將大量投資轉向化學品。
可再生能源改變開發方向
行業人士認為,可再生能源將改變煉油催化劑行業的研發方向。佩恩說,隨著世界能源轉型,煉油行業和煉油催化劑行業正越來越多地轉向可再生燃料和低碳強度燃料。去年,生物原料和熱解油的流化催化裂化(FCC)、加氫脫硫(HDS)的生物原料聯合加工成為趨勢。航空旅行業反彈也帶動噴氣燃料需求復蘇,對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需求也在上升。
與此同時,考慮到市場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煉油催化劑受到電動汽車沖擊的前景在削弱。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已經承認2035年全面禁止內燃機汽車的目標不切實際,歐洲對燃油汽車的態度也有所松動。煉油催化劑行業也在朝著新的工藝催化劑和技術方向發展,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成本效益。行業的其他短期研發目標包括專注于低碳強度燃料,以及減少核心二氧化碳排放。
企業方面,美國催化劑集團資源公司(TCGR)總裁約翰·墨菲表示,煉油行業仍是航空和所有類型運輸液體燃料的主要提供者,仍將享有重要經濟地位。巴斯夫的魯夫認為,煉油催化劑市場未來有幾個發展趨勢,對更清潔、更高效的煉油工藝的需求肯定將不斷增長,以支持對運輸燃料、石化品和其他精煉產品的需求增長。這將是2024年推動煉油催化劑市場的主要趨勢。同時,全球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繼續推動對精煉產品的需求。Ketjen公司認為,煉油廠加工更重質原油的需求,是推動FCC催化劑市場的主要趨勢。西蒙斯表示,另一個趨勢是FCC裝置希望生產更多丙烯,從而影響煉油廠的催化劑需求。
人工智能助力流程優化
標普全球的Lim表示,隨著現代科學與計算化學、人工智能和高通量篩選等新的表征技術的發展,催化劑理論不斷深化將有助于不斷開發出可以改善煉油工藝的新催化劑。因此,催化劑制備技術發展將顯著提高催化劑的性能。她補充道,這些發展將最終優化煉油廠的生產流程,并為煉油催化劑行業帶來改變。
巴斯夫煉油催化劑副總裁亞歷克斯·艾特萊西表示,在煉油廠實施人工智能有很多機會。一些煉油廠已經實施了人工智能系統,但人工智能在創造價值和提高行業績效方面仍有巨大的開發潛力。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有望看到更先進、更復雜的人工智能系統和技術在煉油廠和煉油催化劑解決方案這兩個層面都得到實施,從而進一步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和提高催化劑性能。西蒙斯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幫助Ketjen的團隊預測煉油催化劑的性能,并加強催化劑選擇和優化。在催化劑制造領域,Ketjen和雅保已從人工智能技術中獲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