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是石化工業的基礎原料,主要下游衍生物有聚乙烯、乙二醇、環氧乙烷、苯乙烯、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多種化工產品。我國乙烯生產路線眾多,主要工業化路線包括石腦油裂解、甲醇/煤制烯烴(MTO/CTO)、烯烴催化裂解、催化裂化/裂解(DCC/CPP)、重油高效催化裂解(RTC)、乙醇脫水等。2023年,國內供需錯配格局抑制了乙烯行業整體盈利態勢,需求恢復有限抑制了產品價格,各路線持續虧損。2024年,市場預期向好利好乙烯下游需求,油價回調將進一步利好產業鏈盈利表現,產業鏈有望實現盈虧平衡,但是部分產品過剩和裝置虧損的局面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前期國內以規模競爭為代表的“大乙烯”時代將在未來10年內全面步入成本競爭時代。
乙烯各路線持續虧損
2023年,全球乙烯產能新增規模突破870萬噸/年,總產能達2.28億噸/年。新增產能超80%來自亞洲,20%來自印度、美國。中東幾乎沒有新增產能,而歐洲地區受能源價格上漲和原料緊缺影響,油氣及化工行業遭到重創,科思創、巴斯夫等大型歐洲石化企業均傳出大量減產和停產的消息。
滯脹壓力下乙烯消費恢復乏力
2023年,地緣政治和疫情對全球石化市場的影響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主要是美國、歐洲國家持續的高通貨膨脹及潛在的金融危機風險。實際上,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美國通貨膨脹導致的需求疲弱就已顯現,即使是消費基礎大、增長慣性強的包裝領域,消費增速也從2021年的6%大幅下滑至2%。2023年下半年,隨著去庫存周期結束,消費疲弱態勢有所恢復,但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分地區看,全球各區域乙烯消費表現分化明顯,經濟下行壓力下,亞洲地區需求率先恢復,乙烯消費增速明顯回升,而獨聯體國家、中東、西歐地區受能源危機及地緣摩擦影響,乙烯消費持續下滑。其中,北美地區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風險加劇,下游市場需求疲弱,但歐洲缺口彌補了部分北美消費,乙烯消費得以維持增長態勢;東北亞地區隨著疫情影響消退,市場需求逐漸回暖;中東地區幾年來項目投產進程停滯,下半年巴以沖突進一步拖累需求,乙烯消費出現負增長;歐洲地區能源供應緊張問題仍存在,特別是隨著歐洲企業提前進口和貿易豁免期結束,歐洲將更多地從國際市場尋求替代資源,乙烯連續負增長局面難以扭轉。
國內乙烯裝置開工率不到85%
2023年,我國乙烯新增產能約600萬噸/年,市場供應壓力創歷史新高。但市場仍處于疫情后修復階段,終端需求弱勢,乙烯消費不及預期。即使油氣價格回落利好產業鏈,但國內供需錯配格局抑制了整體盈利情況。全年來看,產業鏈仍維持虧損狀態,但幅度較2022年有所收窄。
2023年,我國乙烯總產能突破5000萬噸/年。廣東石化120萬噸/年、海南煉化1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裝置于2月相繼投產,浙江興興新能源100萬噸/年輕烴裂解裝置于5月建成投產,勁?;?4.8萬噸/年石腦油裂解裝置于二季度投產,整體供應壓力劇增。下半年,新增乙烯項目較少,僅有寶豐能源三期煤化工項目投產。
從原料結構看,石腦油裂解仍是最主要的乙烯生產路線,產能份額增至70%;其次是MTO/CTO路線,近年來受制于碳減排及環保政策,產能份額逐年下滑至14%;乙烷/LPG(液化石油氣)輕烴路線,隨著衛星石化、浙江興興新能源等項目投產,產能份額升至8%。
值得注意的是,油價雖較2022年有回落,但仍處高位,下游需求恢復難抵成本壓力。受油價和需求牽制,絕大多數石化產品盈利狀況短期內難以改善,下游開工率難有較大提升。2023年乙烯裝置開工率不到85%。
乙烯需求增長動力不足
由于工業生產恢復不及預期,居民消費信心不足,終端領域復蘇緩慢,下游聚乙烯、乙二醇等產品需求低迷,國內乙烯消費回升乏力。
具體來看,2023年初我國采購經理指數(PMI)從底部迅速反彈突破50%,市場普遍預期石化產品市場將迎來反彈,投機囤貨和炒作一度推高國內大宗產品價格。然而,春節后終端市場持續低迷,疊加房地產投資和出口加速回落拖累,2023年二季度聚乙烯需求偏弱,甚至弱于2022年一季度水平;乙二醇市場局面更加嚴峻,全球經濟下行頹勢難改,市場消費需求減弱,紡織服裝并未出現預期中的消費高峰,國內聚酯港口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同時,盛虹石化、海南煉化、浙江興興等多套乙二醇裝置投產,新增供應壓力遠超2022年,國內乙二醇裝置深度虧損,長期供需錯配格局進一步利空乙烯消費。2023年下半年,乙烯需求主要增長動力仍來自國內政策性需求領域的增長及內需改善。
2023年全年來看,雖然乙烯需求弱勢,但考慮到上下游項目建設及包裝、汽車、農業等行業增長情況,我國乙烯當量消費增速在6%~7%,其中有3個百分點左右的增長是由2022年較低的基數導致,實際增幅有限。
供強需弱抑制乙烯產業鏈盈利
2023年二季度,國內石化產品需求雖未有明顯起色,但受美國銀行業危機及美聯儲加息擔憂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迅速跳水,疊加煉廠檢修季影響,石腦油等原料價格迅速回落,下游各板塊虧損壓力緩解,尤其是合成樹脂板塊虧損大幅收窄。2023年下半年,布倫特油價先漲后跌,年末已跌為75~80美元/桶,雖然利好產業鏈,但供強需弱背景下石化產品仍維持窄幅虧損。全年來看,原料價格同比大幅回落,各路線成本重心均有所下移,但需求恢復有限抑制產品價格,各路線持續虧損。
2020~2024年全球乙烯消費及增速
2020~2024年我國乙烯當量消費及增速
全球乙烯盈利狀況有望好轉
此輪全球乙烯擴能周期基本接近尾聲,2024年,全球新增產能400萬噸/年,全部來自中國和中東地區。能源危機和通脹風險或將持續,但全球經濟筑底企穩預期向好,下游消費持續修復,行業盈利狀況有望好轉。
全球乙烯進入本輪擴能高峰尾聲
2024年全球乙烯新增產能有限,僅有伊朗Gachsaran PC(聚碳酸酯) 100萬噸/年乙烷裂解裝置及我國裕龍石化2×150萬噸/年石腦油裂解裝置投產,合計400萬噸/年,乙烯產能將增至2.32億噸/年。
由于2023年油價仍處高位,需求恢復有限,在虧損壓力下,乙烯整體產能釋放不及預期。2024年,隨著全球經濟修復、需求回暖,裝置盈利狀況有望好轉。
乙烯復蘇態勢區域化明顯
全球經濟貿易活動在2023年顯著承壓,主要是由于發達國家加息政策對本國經濟的抑制。在油價高企、供給增加、需求轉弱的影響下,全球化工行業處于景氣周期低谷。2024年隨著政策緊縮結束,滯脹風險將明顯化解,全球貿易活動也將觸底回升,石化產品需求回暖預期增強,化工行業有望走出低谷。
全球各大經濟體市場表現分化嚴重。其中,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對經濟的抑制作用將持續顯現,預計2024年經濟將持續下行,通脹導致的消費抑制風險及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恢復,但是得益于較低的乙烷價格,以及亞洲、歐洲市場需求缺口的擴大,美國乙烯需求仍將維持正增長,但增速將大幅下降。歐洲地區雖然平穩度過了2023年的冬天,但從俄羅斯天然氣減產及歐洲對俄石腦油實施新一輪貿易禁令看,能源危機對歐洲的影響也將持續,高企的成本和高通脹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將繼續抑制本地消費;東北亞地區則受經濟恢復、供應放緩、出口好轉等因素提振,整體需求有望恢復。
國內乙烯市場擴能顯著放緩
2024年國內乙烯擴能暫緩,但上年投產裝置產量釋放,市場仍將繼續消化供應壓力。國內經濟逐漸走出疫情影響,市場預期向好,利好乙烯下游需求。油價回調將進一步利好產業鏈盈利表現。全年來看,產業鏈有望實現盈虧平衡。
2024年,國內乙烯新增產能規模較往年大幅放緩。但考慮到2025年后仍有大量產能上馬,2024年將是幾年內唯一緩和窗口。隨著國內經濟預期向好,需求持續修復,預計國內乙烯開工率將有所提升,但前期投產過快,積累的供應壓力仍需時間消化,全年開工率將維持在85%~88%。
未來,我國乙烯產業鏈將繼續朝著規?;?、一體化方向發展,產能規模仍將持續擴張。同時,隨著國內乙烯當量消費自給率的提升,國內乙烯產業鏈的競爭壓力將越發激烈,部分產品過剩和裝置虧損的局面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前期國內以規模競爭為代表的“大乙烯”時代將在未來10年內全面步入成本競爭時代。
乙烯消費逐漸走出疫情“陰影期”
2024年,隨著國內經濟筑底修復,石化行業新一輪再平衡開始,產業鏈整體盈利將緩慢回升。
具體來看,2024年隨著工業消費逐漸復蘇,下游相關行業景氣度有望緩慢回升,帶動石化產品需求恢復。房地產政策全面轉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等政策部分對沖地產債務風險,預計2024年房地產投資降幅進一步收窄,對石化產品需求的拖累有望緩和;新能源汽車內外需將共同發力使其增量明顯,帶動石化產品需求繼續增長。
從貿易格局來看,近些年我國石化產品產能快速擴張,市場供需矛盾加劇,產品出口成為我國石化企業的新選擇,而全球經濟和貿易格局的重塑將進一步影響國內石化產品出口。2022年以來,發達國家進入加息收縮周期,全球通貨膨脹帶來的需求不振、前期庫存積累及疫情導致的貿易出口規模下降,使得國內石化產品出口大幅下降。2024年,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將開始轉向,美國和歐洲均有望降息,區域內消費意愿有所恢復。隨著國際運費大幅下降,貿易流動阻力將大幅降低,為全球貿易調整創造了充分條件。同時,國際環境仍然嚴峻復雜,歐洲將更多地向國際市場尋求替代資源,屆時,亞洲和北美的石化產品將爭奪歐洲市場。
聚乙烯仍是乙烯下游最大消費領域
2024年乙烯下游市場需求整體向好,但各產品和路線的市場表現差異化明顯。其中,包裝、汽車、農業等終端領域的發展將繼續拉動聚乙烯需求;乙二醇在大量新增產能沖擊下弱勢格局難改;苯乙烯產業鏈大幅擴張,自給率大幅提升。聚氯乙烯、環氧乙烷等產品仍受下游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消費增速均維持低位。聚乙烯仍是乙烯下游最大的消費領域,各產品消費份額基本與2023年持平。
聚乙烯需求有望回暖,繼續支撐乙烯消費。2024年,預計隨著國內終端市場逐漸復蘇,聚乙烯需求有望小幅回暖。供應側看,2024年聚乙烯仍有大量產能投放,預計新增產能超200萬噸/年,產品自給率不斷提升,疊加國外加息結束消費逐步恢復,開工率提升,進口套利窗口關閉。未來隨著國內產能過剩風險加劇,通用牌號產品進口規模將進一步縮窄。
乙二醇弱勢格局難改,或將持續虧損。2023年,國內乙二醇產能擴張步伐不減,新增產能近300萬噸/年。開工方面,在環保及利潤雙重壓力下,國內煤制乙二醇行業開工負荷多處于40%~60%區間。我國乙二醇消費增長主要得益于下游聚酯產能大幅擴張,疊加紡織服裝消費回暖,國內聚酯裝置開工狀況良好,為乙二醇帶來了較好的需求支撐。但聚酯庫存壓力整體偏高,終端產品利潤受到抑制。2024年,國內乙二醇行業供應過剩局面進一步加劇,乙二醇裝置或將持續虧損。
終端需求持續弱勢,環氧乙烷持續虧損。2023年,環氧乙烷總產能突破700萬噸/年,然而,受成本高位、需求疲弱影響,環氧乙烷裝置效益低迷,國內環氧乙烷裝置開工積極性不高,部分裝置減負荷,全年環氧乙烷平均開工率下滑為60%上下。需求方面,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受到下游日化需求穩定支撐,在環氧乙烷產業鏈中表現相對穩定。而乙醇胺供需缺口仍存,出口套利窗口打開,有力支撐乙醇胺價格。然而,作為占環氧乙烷下游最大市場份額的聚羧酸減水劑單體,近幾年受房地產需求降溫影響,裝置普遍主動降負或停車,嚴重拉低環氧乙烷消費。2024年,國內環氧乙烷擴能步伐放緩,但下游減水劑需求拉動有限,供強需弱仍將抑制產品利潤,預計環氧乙烷效益短期內難以改善。
苯乙烯高速擴張,國內自給率迅速提高。2023年,國內苯乙烯產能擴張高歌猛進,連云港石化60萬噸/年、廣東石化80萬噸/年、浙江石化60萬噸/年等多個大型項目集中投產,總產能已超2000萬噸/年。需求方面,上半年苯乙烯上游純苯調油需求旺盛,價格相對堅挺,與苯乙烯價差縮窄,國內苯乙烯行業盈利水平未見明顯恢復。而終端房地產、家電領域需求持續疲軟,下游利潤未有明顯恢復,庫存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苯乙烯需求。但受到下游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裝置新增產能拉動,苯乙烯需求增長較快。2024年,苯乙烯產能繼續增長,疊加上年投產產能釋放,總體供應壓力巨大。大批下游ABS等項目投產將有助于緩解部分供應壓力,并對苯乙烯消費做強勢支撐。
受房地產行業拖累,PVC( 聚氯乙烯)需求或將持續疲軟。2023年,國內PVC產能高速擴張,福建萬華40萬噸/年、陜西金泰60萬噸/年、浙江鎮洋40萬噸/年等裝置集中投產??v然國內房地產托底政策會階段性提振內需,有利于 PVC去庫存,但房地產市場短期內仍將處于下行周期,新開工面積受制于資金壓力仍持續低迷,從而抑制PVC需求。在供應大增、需求轉弱的背景下,PVC維持較深虧損局面,整體開工也處于近5年低位水平。2024年,國內產能擴張放緩,供應壓力有所緩解,但終端房地產市場調整仍需時間,短期內對PVC消費提振有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