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衡量生產企業和產品綠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標,產品碳足跡體系建設至關重要。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發改環資〔2023〕1529號,以下簡稱《意見》),首次以部委文件的形式對國家層面產品碳足跡管理各項重點任務作出系統部署,提出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加強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與互認等工作舉措,并明確了職責分工和保障措施等。
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將發揮哪些重要作用?對于石油化工行業來說,有什么重要影響?本版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讀,敬請關注。
為國家層面體系建設貢獻石化力量
——石科院低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石油學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吳 昊
問:新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義?
答:準確的碳排放數據統計與核算是低碳發展的基礎。產品碳足跡是產品層面的碳排放核算,涉及原材料獲取、運輸、加工、使用等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在全球層面,很多國家已經啟動并推廣了以碳足跡核算、碳標簽認證促進低碳轉型的實踐,同時,碳足跡正在演變成一種不可抗拒的貿易壁壘。在國家層面,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對碳足跡一直比較重視,國家及相關部委發布的“雙碳”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碳足跡等內容。在行業和企業層面,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也開始關注自己的產品是否低碳。但是,我國還沒有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同時也缺乏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
開展碳足跡核算和評價,將為我國碳排放量的計量、核算、預測和監管提供依據和支撐,對于加強各產業鏈協同降碳、加快提高我國產品供應鏈的綠色低碳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可以促進綠色低碳消費,進一步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增強我國綠色低碳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問:目前,我國能源企業的產品碳足跡管理總體情況如何?在體系建設上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
答:目前國內能源企業的產品碳足跡管理總體處于起步階段,深度較淺,應用較少。
一是缺少統一的重點產品碳足跡標準。企業組織層面的碳排放核算已基本具備統一的方法,但在產品碳足跡核算方面,核算方法缺失嚴重。雖然部分企業和機構建立了自己的核算方法,但缺乏統一的國家和行業標準。
二是數據精確性較差。產品碳足跡涉及產品產業鏈的各個階段,企業很難獲取反映產品整個鏈條上的生產實際數據。目前企業更多地依賴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及文獻數據,而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三是對碳足跡、碳標簽的意識不強且重視程度不夠。近年來,隨著大家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節能產品也更受歡迎,但也有很多企業和消費者對碳標簽產品的認知不足,不利于推動碳標簽的發展,碳標簽的普及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是我國目前缺少本土化的重點產品碳足跡數據庫。面對國外各種各樣的綠色貿易壁壘,碳足跡已經成為企業出海的必備選項。為有效應對綠色貿易壁壘,我國急需建立一個本土化的重點產品碳足跡數據庫。近年來,石科院為解決石化行業本土化碳足跡數據庫的問題,利用自主知識產權的VISPRO軟件,建立了國內100多種生產流程,計算了上百種石化產品的碳足跡,并對每種產品的碳足跡范圍、平均值進行了計算,形成了獨特的碳足跡數據庫。
問:中國石化在碳足跡管理及體系建設方面有何成果?下一步工作將如何開展?
答:在集團公司健康安全環保管理部的統一部署下,中國石化2014年已經開始進行碳足跡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碳足跡管理方面走在了前列。一是通過深入研究與組織交流,結合石油石化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石化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標準;二是開發了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開展了大量的碳排放核算與石化產品的碳足跡核算工作;三是初步建立了基于實際生產數據的石化產品本土化的碳足跡數據庫;四是正在建設產品碳足跡核算信息系統。
下一步,在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下,將進一步健全完善石油石化產品碳足跡管理體制機制,科學制定石油石化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建設覆蓋所有中國石化產品的碳足跡核算信息系統,不斷豐富石油石化產品碳足跡數據庫,加強數字化和智能化管控,提高數據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開展碳足跡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加大碳足跡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各個層面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家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貢獻石化力量。
《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內容摘要
●總體要求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推動建立符合國情實際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完善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規則和標準體系,建立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建設,拓展和豐富應用場景。支持企業按照市場原則自愿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促進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積極引導綠色低碳消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工作原則
①系統推進,急用先行
以市場需求迫切、減排貢獻突出、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產品為重點,按照成熟一批、推進一批、持續完善的原則,穩步有序推進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
②創新驅動,技術融合
把創新放在提高碳足跡管理水平的關鍵位置,強化碳足跡核算和數據庫構建相關技術方法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
③政府引導,市場主導
建立健全產品碳足跡管理相關法規制度和管理機制,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構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積極引導企業按照自愿原則推進產品碳足跡管理相關工作。
④以我為主,開放合作
科學制定有關法規政策標準,以我為主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碳足跡相關標準制修訂和國際計量比對,加強產品碳足跡相關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國際互認。
●重點任務
①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
加快研制產品碳足跡核算基礎通用國家標準。確定擬優先制定核算規則標準的重點產品,組織有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制定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行業部門發布重點規則標準采信清單,為企業、機構提供統一規范的規則標準。
②加強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
在確保方法統一和數據準確可靠的基礎上,行業主管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建立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為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提供公共服務。鼓勵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科研單位依法合規發布細分領域背景數據庫,支持國際碳足跡數據庫據實更新相關背景數據。
③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
國家層面建立統一規范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研究制定產品碳標識認證管理辦法,明確適用范圍、標識式樣、認證流程、管理要求等。鼓勵企業按照市場原則自愿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
④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
充分發揮碳足跡管理對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促進作用,幫助企業查找生產和流通中的薄弱環節,支持企業開展工藝流程改造,充分挖掘節能降碳潛力。適時將碳足跡管理相關要求納入政府采購需求標準。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碳足跡較低的產品。
⑤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與互認
加強國際碳足跡方法學研究,充分發揮雙多邊對話機制作用,加強與國際相關方的溝通對接,積極參與國際碳足跡相關標準規則的制修訂,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在碳足跡核算規則和認證結果方面銜接互認。
把握機遇 規范管理有序落實國家部署
石化行業生命周期產品碳足跡評價過程
2023年1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提出推動建立符合國情實際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方案。作為“雙碳”目標提出以來中央政府層面針對碳足跡管理體系建立的首次專項部署,該《意見》對規范有序開展我國碳足跡管理工作、有效應對歐美涉碳貿易壁壘沖擊、加快生產和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制具有政策鼓勵、企業自愿、研究與標準交叉并行的特點。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重點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等標準,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這是“碳足跡”首次出現在中央政府層面的文件中。隨后,2021年11月15日工信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22年1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2022年3月28日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2022年4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等,均對產品碳足跡作出要求。一方面,碳足跡評價已成為我國政府官方政策要求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我國碳足跡評價在管理體制、核算規則、評價方法和實際應用等方面尚未成熟,因此上述政策文件多要求健全碳足跡標準、加強碳足跡研究、鼓勵公布碳足跡數據。
碳足跡貫穿全產業環節,對企業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有重要影響,碳足跡管理體系建立決不是靠印發政府文件就可以順利推進的。此次《意見》的出臺對碳足跡管理既是巨大機遇又存在一定挑戰,尤其在核算規則、方法、技術等大量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全行業的無序參與可能會把碳足跡管理推向粗制濫造的尷尬境地。頂層設計的戰略部署需要執行層面的戰術落實,如何落實文件內容是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未來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是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碳足跡管理體系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成功建立涉及經濟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一步將社會所有產品碳足跡計算準確是不現實的。第一階段應建立工廠到工廠(B2B)模式下的評價體系,同時搭建行業投入原料與產出產品碳足跡間的關聯性和靈敏度關系;第二階段建立重點行業級產品產業鏈的體系模型,并依據上下游原料和產品間的靈敏度關系構建行業平均碳足跡數據庫,同時將碳足跡數據納入產品標準指標和各級統計部門的統計指標。
二是簡化話語體系,構建權威、簡潔、適用的碳足跡核算規則。區分碳足跡核算研究與商業認證,將成熟的研究成果逐步在商業認證領域進行推廣。從官方層面提出該領域開展商業認證的門檻要求,減少名目繁多的無用、低效標準,避免其擾亂視聽。核算規則的權威性體現在科學性之中;簡潔則是在研究相關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上,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方法的簡化;適用是標準和方法可切實指導從業人員如何使用,杜絕為做標準而做標準、為名義而做標準。
三是規范碳足跡核算相關規則標準制定的管理。目前,碳足跡國際標準的原則性很強,需針對不同行業制定具體的核算規則,這些規則的制定都要在大量實踐案例基礎上,才能提煉形成規范統一的方法。但在碳足跡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存在一些企業并未開展過此項業務而單純制定標準、擠占標準立項通道的情況,設定了很多難以實施的條款和限制約束很大的方法,起不到以標準和規范指導幫助從業者開展碳足跡評價的作用。因此,在碳足跡標準立項中應加大對具有實際業績單位的支持力度。
四是規范碳足跡領域的科研立項。要杜絕只注重項目立項、申報、投標等前端機會的爭取,輕視過程執行、結果兌現和效果檢驗的審核檢查。科學管理科研項目的立項,杜絕重復立項、頂替立項、抄襲立項等行為,給有科研想法的首創者足夠時間完成科研工作,在首創思路項目未完結期間,對相似、相近甚至相同技術路線的立項嚴格把關。
五是提高從業門檻、合理控制行業規模、凈化行業氛圍。碳足跡作為一種以核算、計算、測算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活動,本身不會帶來較大的物質產出和經濟產值,甚至會對高碳行業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應堅持碳足跡核算服務的微利性和公益性,防止其成為實體經濟的負擔,不宜追求過高的商業經營目標,適度控制從業人員規模,讓技術人員安心踏實工作。
(作者系中國石化節能技術服務中心技術副總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