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我國由石油和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關鍵時期,更需要石油和化工行業堅決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站在政治高度上抓安全、管安全、保安全,當好安全“第一責任人”,推動石油和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保持經濟總體穩定向好提供有力支撐,為建設石化強國筑牢安全根基。
安全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關聯到裝置設計、建設、運行管理、員工培訓等諸多工作的協調。那么如何抓安全,如何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除了依靠上述工作效果的不斷提升以外,還有一個影響企業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就是安全文化。
石化行業的諸多企業在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堅持不懈地營造責任在肩、學習至上、齊抓共管的安全文化氛圍,并在制度、體制、機制、培訓、激勵、考核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穩步創新,通過建立企業安全文化不斷提升全行業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產基礎仍需加固
近年來,石油和化工行業堅持紅線意識、底線思維,層層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入排查各領域各環節安全生產隱患,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年下降,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好轉。
2022年,全國共發生化工事故127起,同比下降2.3%。其中,較大事故有7起,首次降至個位數,且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創造有統計記錄以來連續41個多月無重特大事故的最長間隔期。
但行業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深刻認識到行業安全生產的基礎尚不牢固,“談化色變”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行業的社會形象與人們的期許還存在較大差距,制約行業安全的問題依舊突出。
2023年1~4月,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有反彈趨勢,化工安全生產再次進入瓶頸期。為扭轉當前的安全生產形勢,要沉下心,做久久為功的安全基礎工作和創新工作。企業要積極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圍繞“一防三提升”建立長效機制,繼續深化開展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應用,深刻吸取事故教訓,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構建新型管理思維
傳統的安全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賴于對被管理者指導和監督的響應,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安全管理理念。
初級的企業管理是人盯人,中級的企業管理是制度約束人,高級的企業管理是文化引導人。安全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企業文化的一個分支,即一套嵌入到團隊思維和工作方式的信仰、習俗和行為。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是由國際核安全咨詢組織,在1986年針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相關報告中提出,“蘇聯核安全體制存在重大的安全文化的問題”。
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過對人的觀念、道德、倫理、態度、情感、品行等深層次人文因素的強化,利用領導、教育、宣傳、獎懲、創建群體氛圍等手段,不斷提升人的安全理念、提高人的安全素質、規范人的安全行為,從而使企業全體員工從被動地服從管理,轉變成自覺主動地按安全要求行動,即從“要我安全”轉變成“我要安全”,最后發展到“我們要安全”。
那么,如何從原有的管理模式中跳脫出來,構建一種新的以安全文化為核心的管理模式,真正的讓安全文化發揮作用呢?
一是要從當下做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構建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既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過程,又是企業躲不開、繞不過一個發展階段,因此安全文化建設越早動手越主動,企業主在企業安全生產、安全發展方面,要高瞻遠矚,領導企業盡早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工作。
二是要構建好企業安全文化的架構。國際國內對于安全文化概念提出的時間并不長,許多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的企業還處在實踐的初期階段,特別是“文化”的多樣性又決定很難有完全可以照搬的案例可以借鑒。因此,建議企業在創建安全文化的準備期間,要廣泛調研學習,確定好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要素構成、主要工作、保障措施等,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
三是要準確把握企業文化的實際狀態。組織對企業安全文化要素的現狀進行全面、深入評估,查找短板和不足,對存在的問題研究分析,根據輕重緩急安排工作方案和措施,這樣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持續推進和盡快見效。
四是要多方聯動、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有的企業短時期內開展工作不見成效,工作推動半途而廢,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激發員工參與熱情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安全文化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彰顯,也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障。安全文化的關鍵是得到企業全體員工的理解、認同、參與和實踐,如何讓員工認同企業的安全文化,使企業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并轉化為其安全自覺行為,是關系企業安全文化成敗的關鍵。做好安全文化須搞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建立“心理契約”。企業只有以員工為本,讓員工共享安全發展成果,才能使員工產生歸屬感,成為忠誠員工,企業安全價值理念才能得到員工認同,成為員工對企業的“心理契約”,變成一種群體實踐,實現與企業的共贏,企業安全文化也才能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要不斷滿足員工的物質、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尊重員工在企業的主體地位,發揚員工的安全首創精神,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人們認識到由于企業內外競爭加劇,員工的壓力不斷加大,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使對員工的幫助出現新的需求。企業還需要加強對員工的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緩解員工工作壓力和負面情緒,構建濃厚的人情味,進而提高員工工作績效。
二是增強文化認同。企業安全理念只有得到員工認同,內化于安全思想,才能細化到安全工作環節,成為一種安全力量,成為真正的安全文化。員工對企業安全文化的認同程度,是決定工作態度、行為方式和工作績效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安全文化能否得以繼承與發揚光大的重要因素。只有通過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過程,加強溝通渠道建設,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廣泛討論、加強交流溝通并反饋情況,才能使企業安全文化得到廣大員工的認同。
三是發揮榜樣力量。樹立榜樣、典型引導是建設員工安全文化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企業中“英雄人物”的言行為職工提供有血有肉的樣板,是他人的榜樣,是企業平凡的典型。在平凡的工作中,造就出足以帶動團隊的作業英雄、管理精英,用精英品牌、首席員工、素質金字塔,可以激發安全生產爭先創優的巨大熱情和積極性。
四是培養主體意識。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要取得實效,必須了解員工狀況和實際感受,使員工由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參與共建,才能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變成員工自己的安全文化。為此,企業要加強安全文化的宣傳、闡釋和灌輸,用濃厚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去感染、影響大家,從而逐步提高員工對企業安全文化的認可度;要廣泛征求意見,創造各種機會讓全體員工參與進來,共同探討并認同公司的安全文化;要培養主體意識,吸引職工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
總之,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必然體現在員工的廣泛參與和實踐。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漸進累積的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堅持不懈不斷實踐。完全可以相信,只要不斷創新思路,開闊視野,按照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標準,努力在創建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就一定能改變目前員工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中的被動狀況,提升員工對企業安全文化的認同度,激發員工的參與熱情,開創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三方面著手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是扎扎實實從基礎工作和細節工作做起,從最簡單的事情出發,建設安全堡壘的一個持續提升的過程;同時是一個轉變觀念、養成習慣、提高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安全文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一個過程,所以高標準、切實際、可操作、重落實及謀長遠的安全管理要求便應運而生。
企業要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安全文化,需建立起科學的HSE風險管理體系,形成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并有效運轉。為了達到此目標,以石化企業為例,可以結合不同安全文化水平維度內容,從三個驅動機制著手營造先進的安全文化氛圍:
一是價值觀驅動機制:建立及有效實施以“有感領導”帶動的全公司塑造安全價值觀為主線的價值觀驅動機制,確保在全公司上下主動追求安全管理的卓越。
二是組織責任驅動機制:優化及有效推行以直線責任、屬地管理、目標指標、績效考核與激勵為主線的組織責任驅動機制,更有效地驅動風險主動識別和控制機制高效運轉。
三是風險管控機制:通過先進的管理工具及實踐方法的引入使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控系統更全面、更科學、更具可操作性,完善及有效運作風險管控機制,并通過持續運行取得良好的實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