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行進口替代 構建核心競爭力
近日,在2023中國(安慶)化工產業博覽會的同期論壇——中國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發展論壇上,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李志堅以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3種產品為代表,分析了合成樹脂市場供需及未來趨勢,并為行業開出高質量發展的“藥方”。
發展空間大成長性好
“合成樹脂上游烯烴供應情況將持續向好,有利于合成樹脂多樣化發展。”李志堅展示了一組數據表示,“到2030年,乙烯、丙烯的產能、自給率將持續提升。具體來看,2025年,乙烯當量自給率將超過80%,2030年將超過90%;2025年,丙烯將基本實現自給,2030年將實現凈出口。”
李志堅認為,合成樹脂作為烯烴的下游主要衍生物,市場空間較大,且保持較快增速,加之材料型產品有較大的高端化、差異化空間,對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全產業鏈要求較高,因此合成樹脂產業具有較好的成長性。
“聚乙烯長期消費增長有潛力;聚丙烯市場趨于平衡;ABS的大量新增產能將引發行業格局發生變化。”李志堅指出,2023~2025年,隨著消費回暖,聚乙烯消費量有望重新回到增長區間,短期內增長緩慢,增長幅度取決于下游消費增速,有不確定性;聚丙烯供給增速大于消費增速,近年消費增長主要由電商外賣、防疫物資、汽車等領域拉動;在ABS領域,央企、外資、民營煉化、地煉企業等新進入者將導致競爭主體日益多元化。
綜合來看,合成樹脂供給側表現為:供應增速遠大于需求增速;中低端產品供應過剩;中國仍是國外產品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合成樹脂需求側表現為:傳統應用領域增長趨于停滯,新能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需求快速增長。
中高端進口替代是方向
李志堅指出,盡管近3年進口量快速下降,但我國每年進口聚乙烯仍超過1300萬噸,由此可見我國對進口合成樹脂有一定依賴性。如何加速實現合成樹脂的進口替代?李志堅認為:“新的競爭格局下,合成樹脂企業需要由“基礎原料型”向“高端材料型”積極轉型,助力中高端產品的進口替代。”
李志堅介紹,我國傳統大宗通用合成樹脂企業自主研發和服務能力較弱,更接近基礎化工行業的運行模式。而合成樹脂企業大多擁有完整的研發和服務團隊,從而也擁有更高的客戶黏性和產品附加值。
李志堅為中高端產品合成樹脂全面進口替代指出了方向。聚乙烯行業可以依托規模與市場區位的雙重優勢,重點替代普通產品;通過高端化、差異化發展,逐步替代中高端產品;通過技術創新和加強服務,引導下游行業升級發展,降低對低成本產品的依賴。聚丙烯行業可以圍繞汽車、電器、裝備等重點行業,加強產品開發和服務能力,實現對中高端產品的替代;通過合成—改性—加工一體化發展,降低全產業鏈成本,抵消進口產品的成本優勢。ABS行業可以圍繞家用電器、消費電子、汽車等重點應用領域,突破大客戶。
四方面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構建核心競爭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企業要注重生產成本、技術實力、服務能力、應用銜接四個方面。”李志堅為合成樹脂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可行之路。
他介紹說,一是降低成本。實現原料供應、合成、改性一體化,裝置規模化,就近供應下游產業集群。二是提升產品開發能力。建立一體化優勢,生產特殊共聚單體及產品;注重原創性新產品全套技術開發能力。三是優化商業模式,由賣產品轉型為賣解決方案;打造柔性、定制化、智能化的生產計劃模式;實現上下游產業鏈高效互動的產業鏈參與。四是加強與下游銜接,建立下游產業生態圈,為下游塑料加工企業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此外,李志堅還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細化了高質量發展的側重點。他建議煤化工企業針對新能源、基建等需求,培育西部本地市場,加強創新能力建設與綠色能源融合發展;民營大煉化企業規模化、低成本發展,快速響應,切入新的應用領域。實力較雄厚的傳統石化央企針對高端化、差異化競爭要求,優化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創新資源優勢,著力降低全產業鏈成本;進口輕烴企業生產綠色低碳產品,開拓出口市場,向下游延伸產業鏈,提升抗風險能力;外資、合資項目充分對接中國市場需求,布局本地化的研發和服務團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