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又到年底,“時光飛逝”體會越發深刻。《中國化工信息》主編曾來電,歲末年初,慣例邀約“本年度回顧,新年度展望”。這次難度不同尋常,今年國際國內都有許多新的變化,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區域動蕩加劇,疫后恢復未及預期;當前看明年如何?世界經濟能否止下上揚?俄烏沖突和巴以戰火能否停息?不確定性因素是增是減?石化產業既要應對產能過剩、又要做強核心競爭力的突破點在哪里?恰近幾日陪侍娘親周余,專心床邊,別無他事,難免思緒萬千;慨嘆歲月不饒人,愧對父母養育恩,思慮頗多,嘆息有之、無奈有之、深思亦有之。現將思之、慮之部分內容梳理于此,一來可解主編不久前之邀,二來或許帶給您和行業同仁某些啟迪與思考。
2023回顧
即將走過的2023,是復雜多變的一年,是不確定性急劇增加的一年。“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也是一個懷疑的時期。”借用狄更斯這段話來表述即將走過的2023,似乎也覺得恰當。
2023新的注釋就是:“最好的時代”就是人類共同應對氣候危機、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壞的時代”則是博弈與對抗加劇、區域動蕩加劇;“智慧的年代”就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飛速遞進,“愚蠢的年代”則是霸權思維、零和博弈、叢林法則始終禁錮著某些人的認知;“信任的時期”就是善良的人們總是從善良的愿望行事,“懷疑的時期”則是某些新老霸權國家總是令善良的人們失望。當然,即將走過的2023也是值得回顧的。
1. 國際大背景看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遞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呈加速之勢,又疊加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區域動蕩不斷加劇。國際大背景之變主要體現在,從1991年蘇聯解體、形成美國單極稱霸世界的局面(單極世界),逐步演繹到2022年前美中俄歐“四極互動”的格局。當時的場景美國綜合實力最為強大,歐洲因歷史、理念、文化等因素,多以追隨美國并行動一致為主流,只要中俄不對峙美國也很難欺凌其中一方,而歐洲始終是美中俄三極天枰上很重要的砝碼。
2022年,因美國從單極利益出發,導致了俄烏沖突的爆發,原來的“四極平衡”被打破,更是導致原來的以“競爭與合作”為主基調的“四極平衡”,轉向以“對抗與博弈”為主,尤其是導致歐洲與俄羅斯的對抗,致使歐盟2023年繼續深陷能源危機、物價高漲、經濟受挫的被動境地。美國拱火的俄烏沖突,不僅逼迫俄羅斯更加依賴金磚國家,也再次讓歐洲認識到自主與合作的極端重要性。2023年另有兩大全球關注的事件在中東,一是巴以戰火重燃,不僅擾動世界能源市場,而且增加了人們對中東持久和平的擔憂;另是沙特和伊朗和解,主導中東地區的兩大宗教國家斷交17年以后實現和解,又使人們對中東實現和平穩定充滿期待。
2. 全球經濟環境看
疫后市場恢復不及預期,俄烏沖突的外溢效應深度影響,發達經濟體通脹高企,美元持續加息,能源及大宗商品和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跌。這諸多因素的疊加效應,致使世界經濟難提振,2023仍是增速下滑的一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世界經濟增速3%,低于去年的3.5%、也低于疫情前的水平。經合組織也同樣做出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低于上年度的預測。
3. 中國經濟看
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績單在各大經濟體中,用2023年度“十大流行語”之一表述是全球經濟的“顯眼包”,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別是4.5%、6.3%、4.9%,前三季度GDP總量達到91.3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5.2%。第三季度經濟恢復向好和總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多個領域、多項指標都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前三季度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為實現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于我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情況,進入四季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世界銀行以及高盛、摩根大通等國際組織和機構,都調高我國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值在5.2%及以上。如果一定要預測今年我國經濟總量的話,GDP將達到128萬億元左右,增量按美元計接近1萬億美元,我國今年按美元計的增量相當于去年荷蘭或土耳其一國的經濟總量。
4. 2023年的石化產業
受國際環境和世界經濟低迷的影響,石化產業也即將走過一個效益全面下滑的一年,下滑最嚴重的地區要數歐洲。其他區域主要是因為美元回流、世界市場疫后恢復不及預期、能源及大宗產品價格下跌的影響;而歐洲因深受俄烏沖突的持續影響,石油、天然氣、供電供熱等能源及原材料價格高位、通貨膨脹高企、成本急劇增加,歐洲區域的石化裝置和石化產品開工負荷大幅下調,原來競爭力很強的歐洲化工公司也因受政治正確之拖累,而正在失去以前的競爭優勢。
中國石化行業的前三季度,規模以上石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7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924.9億元,雖然同比還都是下降,但是第三季度石化全行業的經營數據比上半年明顯改善,尤其是效益的改善更加明顯。因為下半年以來月均實現利潤比上半年明顯增加,上半年月均利潤718.5億元,而8月份當月實現利潤873.7億元,9月份當月實現利潤1051.4億元。到三季度末,全行業營業收入同比降幅由上半年的-4.4%收窄為-2.6%,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的同比降幅由上半年的-41.3%收窄到-28.3%,收入利潤率也由上半年的5.71%提升到前三季度末的5.93%。基于前三季度的運行結果,如果也對今年中國石化行業經濟運行作個預測的話,今年石化全行業營業收入將高于15萬億元,利潤總額約9000億元,這樣的業績雖然沒有再創歷史新高,但仍然高于“十三五”的5個年份(“十三五”年營業收入最高值13.78萬億元,年度利潤總額最高值8462億元),所以說今年石化行業雖然遇到了比往年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全年業績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2024展望
即將迎來的2024年,盡管形勢和挑戰更趨復雜,但從大的趨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和預判近三年的話,能否概括為:2023是“筑底年”,2024是“企穩年”,2025是“回升年”。2024年世界經濟將是“底部盤整、筑底企穩”的一年,為2025年世界經濟轉入回升、開啟新的上升周期做好準備。之所以如此概括和預判:
1. 2024是國際局勢趨緩的一年
2024年美、俄、印、英等將迎來大選年,尤其是美國將把注意力由外向內轉移,民主共和兩黨將把主要精力用于競選,一切以選情優先,暫時無暇到處拱火或插手別國事務,從最近中美首腦舊金山會晤傳遞的信息來看,大國博弈將趨緩。大國關系決定并引領著世界關系,大國以合作為主,世界就以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大國以博弈甚至對抗為主,往往就導致世界對抗甚至動蕩加劇。就近期中美首腦舊金山會晤來看,保持溝通、管控分歧、避免摩擦、避免沖突幾成共識,但美國出爾反爾的情況也是慣用手法。伴隨著大國關系趨緩,區域不穩定和區域動蕩隨之并將趨緩,最近中-歐領導人會晤,中-歐作為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正在鞏固發展的良好勢頭;較明顯的應該是中美對抗的緩解,中日、中韓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轉圜、走向以合作為主。2024年,兩大沖突區域俄烏沖突簽署和平協議、巴以戰火停息的概率大幅提升。
2. 世界經濟環境企穩的一年
美元這一輪收割告一段落,2024美元將停止加息,由加息年向降息年轉變,多家國際機構預測美元下半年將開啟加息旅程,各發達經濟體伴隨美元啟動加息周期,貨幣政策由收緊轉向寬松,各發達經濟體的高通脹指數將繼續回落,世界經濟增速的下滑趨勢也止跌企穩,跨國公司由上年度效益下降轉為本年度的效益增長。唯有歐洲的經濟環境尚繼續承壓,主要是俄烏沖突的延遲效應,巴以戰火的持續影響,因為供應鏈重構尚處進行式,能源價格高位一時難消,不僅影響到居民市場消費,還將繼續影響化肥、成品油以及石化化工產品和合成材料等世界市場的供需。影響最為深重的還是德國,德國歐洲經濟火車頭的作用繼續受到抑制,而法國大有取而代之之勢,2024年德國經濟將繼續在困境中突圍,也許2026年德國經濟將現曙光。
3. 2024年中國經濟繼續向好的一年
將延續2023年的總體向好態勢,全國上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的精神,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基礎和振興實體經濟為重點,以綠色低碳轉型和數字化升級為抓手,持續在結構調整和優化、自主創新和自立自強上下功夫,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以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國經濟2024年的增速繼續鞏固在5%左右,甚至可以爭取更高一點。我們期待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目標將更加明確,措施將更加具體。
4. 2024年我國石化產業新型工業化新突破的一年
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將繼續深刻領會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的精神,緊密結合石化行業和石化企業的現狀和實際,突出高質量發展,突出創新驅動、自立自強和自主可控,突出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和數字化升級,新一年的一切重點工作都將緊緊圍繞石化產業的新型工業化展開。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基礎配套和資源型能源型產業,石化產業新型工業化的主要特征應該是:科技水平高、資源消耗少、“三廢”排放低、經濟效益好,概括一句話就是:高質量發展!
第一、石化產業新型工業化的核心是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質量發展可以有多個指標為表征,但最重要的應當是做強,也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直觀的應當是效益水平。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石化產業總體規模、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突破,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主要產品產能產量不斷實現新跨越,上榜世界500強榜單的石化企業不斷有新進步。
但是,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相比,我們的行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在路上,我國石化行業整體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做強在路上,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高質量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還有一定的差距。以2023年最新發布的“世界500強榜單”為例,從發展速度上看中國的成績是值得稱贊的,從1995年只有3家企業上榜,到今年新榜單的142家,上榜數量連續4年位居榜首,讓世界各國側目。而從發展質量和競爭力上看,我們的差距是明顯的,中國大陸上榜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833億美元,全部500強上榜企業是819億美元,美國上榜企業是959億美元,銷售收入看大陸上榜企業略高于榜單平均值,而低于美國上榜企也平均值。
效益的差距就更大了,大陸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是39億美元,全部500強上榜企業是58億美元,美國上榜企業是80億美元,我們是全部榜單的67%,是美國上榜企業的48.7%,也就是說全部榜單的平均利潤是我們的1.5倍,美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是我們的2倍多。平均銷售利潤率看,大陸上榜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是4.7%,全部500強上榜企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是7.1%,美國上榜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是8.3%,差距也是明顯的。所以說,石化產業新型工業化的核心是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石化行業和企業做強,摒棄過去拼規模、拼資源、拼投資的傳統發展模式和思路,聚焦主業和創新,培育更多的“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世界一流企業。
第二、石化產業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是創新驅動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創新驅動發展是石化產業和企業邁向新型工業化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是第一驅動力。近年來在油氣勘探技術、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現代煤化工等重點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如新型煤氣化爐和氣化技術、百萬噸乙烯成套技術、直接法和間接法煤制油產業化技術、聚氨酯用異氰酸酯、尼龍新材料、聚碳、PMMA、有機硅和氟材料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相繼取得突破,并位居世界先進水平。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應當承認與發達國家相比,創新能力不強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們實現石化強國目標最大的短板和制約。
我們創新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研發投入、創新機制以及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方面差距明顯,如高端聚烯烴、高強高模碳纖維、高端電子化學品、高端膜材料以及高純試劑等高性能材料和高端領域還存在“卡脖子”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石化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一定要堅守創新驅動不動搖,不斷加大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力度,著眼科技自立自強和自主可控,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按照《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科技發展指南》的總體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構建較為完善的行業創新體系。強化科技戰略支撐,以自立自強為核心,突破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補短板”技術,搶占一批科技制高點,大力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通過組織實施創新工程和組建創新平臺,突出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研制一批高端產品,推動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出關鍵性步伐。要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不僅重視面向行業、企業和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更要把握世界科技進步的前沿、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的需求,集聚力量組織和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第三、石化產業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是綠色低碳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石化產業屬資源型和能源型產業,當前生產石化產品和合成材料都是以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資源為原料,石化產業在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邁向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面臨綠色化和低碳化發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勢,其挑戰更為艱巨也更為嚴峻。因為我們結構性矛盾突出,其主要表現是原料結構偏重和產品結構偏重,原料結構偏重是因為與發達國家和海灣地區相比,我國石化領域不論是原料用能還是燃料用能,以煤炭為原料和煤化工路線比重過高,其基礎產品中煤頭合成氨和煤頭甲醇都占總產能的70%以上,聚氯乙烯電石乙炔路線占比也在70%以上,而發達國家和海灣地區這些產品都是以天然氣為原料或乙烯氧氯化工藝;以煤炭為原料合成油品或制取化學品的過程中,碳排放量遠高于天然氣和石油為原料。
產品結構性偏重主要是大宗基礎化學品過剩、高端產品和高性能材料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我國石化產業的產品結構以純堿、燒堿、合成氨、氮肥、硫酸、磷肥以及基本有機化學品和通用合成材料為主,其產能產量、噸位規模都是世界第一,這些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物耗、能耗、排放都遠高于精細化學品和高性能材料。就石化全行業和生產基礎化學品、通用合成材料的企業來說,與發達國家以高端產品和高性能材料為主的產業結構和生產企業相比,其綠色化、低碳化方面就面臨著更為嚴苛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立足國情和資源稟賦,立足石化產業的現狀和實際,既要通過產業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國民經濟各行業和國計民生以及高端制造、戰略新興產業提供重要保障和配套支撐,又要加快石化產業和企業的綠色化、低碳化轉型。
石化行業和廣大企業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的首要舉措是節能,因為我國目前總的能耗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美國的3倍、歐盟國家平均值的3.8倍、是日本的7.2倍。石化行業近年來在創新與不斷總結提升中,深入開展“能效領跑者”和“水效領跑者”活動,在不同專業領域打造了一批標桿企業,推動全行業和石化企業能效水平和水效水平持續提升,有進步和明顯的成效,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也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節能和減排的潛力都空間巨大。這就要求石化行業和企業一定要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循環化改造,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低碳、節水技術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高度重視各類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還要重視生產過程的電氣化,如用綠電代替煤電和氣電,還有高度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創新和應用,如綠電裂解代替傳統的蒸汽裂解、原油直接制化學品、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合成化學品和高分子材料、微通道反應器等新工藝和高效反應設備及其新技術。
第四、石化產業新型工業化的現實路徑是數字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可見,發展數字經濟成為世界各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更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十三五”以來,石化行業和企業以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為抓手,開啟并加快探索智能工廠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發展之路,在兩化融合和數字化轉型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催生出一大批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示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100家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開展智慧園區創建,其中有40家列入“智慧化工園區名錄”,重點企業和園區先行先試,帶動全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行業和企業管理水平、營運水平和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中化、國家管網以及一大批石化企業,不斷探索并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快建設先進適用的數字化智能化平臺,推動實現以數據和知識驅動的管理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智能油氣田、智能煉化、智慧管網、智慧銷售、智能工程等多領域都取得顯著成效。延長石油數字采油法的應用,實現了業務數據在線化、動態分析智能化、業務協同閉環化,將數字化深度融合采油業務,實現了成本、用工、工作強度“三降低”,效率、效益、管控水平“三提升”;用工總量下降35%,原油采收率提高3%~5%,工作效率提高45%以上。通過智慧化工園區建設,不僅實現了智能控制、風險識別、實時預警,而且在整合信息化資源以及園區內資源配置、能效優化、安全生產管控、環境生態監測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特別是實現了重大風險源監控、園區封閉管理、可視化操作、現場人員行為識別、應急處置、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特殊作業和危化品運輸車輛的實時監控與預警,工廠與園區的本質安全水平都大幅提升。
當前數字化、智慧化發展迅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技術正在成為第四次技術革命的重要驅動力;信息技術也成為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總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石化產業、尤其是傳統基礎石化產品、傳統石化基地、老舊石化企業和裝置,加快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迫切性和現實性都更為關鍵,通過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和智能工廠、智慧化工園區的試點示范,讓數字化轉型不僅成為改造提升傳統石化產業的重要支點,而且成為助推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新的一年,加快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石化化工行業融合,不斷增強化工過程數據獲取能力,豐富企業生產管理、工藝控制、產品流向等方面的數據,暢聯生產運行信息數據“孤島”,構建生產經營、市場和供應鏈等分析模型,強化全過程一體化管控,推進數字孿生創新應用,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企業數據集中共享平臺、數字化和智能制造服務平臺,引導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運營效率。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和標準體系建設,建設并遴選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慧園區標桿。
在化工園區的管理與創新發展方面,組織實施好“智慧化工程”,加快園區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建設“可共享”“可追溯”的智慧監管系統,實現危險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監管,打造響應快速、決策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切實提高園區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通過數字化轉型助推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設,加快現代石化產業集群的培育,推動石化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第五、石化產業新型工業化的方式是合作中發展。8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致辭時指出: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我們敞開大門,誰來同我們合作都歡迎。作為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中國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擴大市場準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提升現代服務業開放水平。只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近年來,中國石化行業不斷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入貫徹“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中國石化聯合會與國際化工協會聯合會(ICCA)、世界塑料理事會(WP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終結塑料廢棄物聯盟(AEPW)以及美國化工理事會、歐洲化學工業理事會、日本石化協會和化工協會等國際組織和專業組織有著密切的聯系和深入的交流與互動,在可持續發展、責任關懷等發展理念以及創新協同、產業鏈協同等多方面有著深入而良好的合作。
新的一年,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石化產業應重點在“兩線、一屏、一面”上發力。“兩線”即“一帶一路”、“一屏”即“孔雀開屏式的RCEP”、“一面”即全方位開放與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已有10年,已經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地區,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書,成立了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平臺,互聯互通、多邊貿易與繁榮、多邊合作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和顯著的成效。
10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強調,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做出不懈努力。“一帶一路”是破解海權國家傳統思維的戰略創新,西方列強海上霸權的傳統思維是控制海洋、控制商路、原料和市場,而“一帶一路”則是海陸并進,特別是“西部陸海大通道”對新歐亞大陸橋、中巴、中亞、中蒙俄等經濟走廊都起到了強力的支撐作用。“一帶一路”對于石化產業深化國際合作也是意義重大,“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國家貿易大通道,也是石化產業共建產業園區、產業向中亞梯級轉移和深化與歐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通道;“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國家重要能源通道,也是石化產業原料供應鏈的重要通道;“一帶一路”也是石化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往復式循環”的重要通道。
“一屏”即似“孔雀開屏式”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共有東盟10國和中、日、韓、澳、新西蘭共15國簽署,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到今年6月2日全面生效;僅生效第一年外貿總額就超過了42萬億元,增長了7.7%,其中出口增長了15%。這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覆蓋世界接近50%的人口和近1/3經濟總量和貿易量,是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最具發展活力的自由貿易區,將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貿易、經濟復蘇與繁榮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石化產業與RCEP各國在產品互補、市場互補、產業鏈互補以及優勢協同、創新協同、共促發展等多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中日、中韓在基礎化學品、中高端產品以及高性能材料和高端纖維、高端膜材料等領域互補性強,中澳在能源和原料領域市場互補性強,中國與東盟10國和新西蘭不僅在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以及農副產品產品互供、市場互補方面各有優勢,而且在油氣資源、天然橡膠、投資建廠等方面已有深度合作。中國與RCEP各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是走出去與引進來并重、“雙循環”的重要區域。
“一面”即全方位開放和全方位國際合作,以中國為坐標向西是中歐產業鏈互補、中高端產品互補、協同創新為重點,中非(含海灣地區)是資源合作、投資興業、共促發展為重點;向東與北美是能源、資源、產業鏈、協同創新等全方位交流與合作,與南美是資源、產品與市場等合作為重點,特別是中國的農化產品與南美的農業和生態環境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向北中俄合作越來越密切,中俄能源大通道越來越暢通,中俄除了油氣領域資源方面的廣闊合作外,還有煉化、化肥、材料等全產業鏈的合作空間;向南中印在農化產品、染料等精細化學品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合作空間。
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改革開放的環境也會越來越好,中國的未來將更好的擁抱世界,也希望世界更好的擁抱中國,更希望更多的中國石化企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不斷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先進跨國公司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使自己盡快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也更希望石化化工領域更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
一周的時間思緒斷斷續續,梳理也是時斷時續,今日終于收筆。一家之言,僅供交流,若帶給您些許啟發和思考,甚慰甚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