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配儲能市場大爆發,政策之手推高賽道熱度,資本競相下場,一同推動了儲能產業規模高速增長。本來這一賽道已經是群星閃耀,市場競爭激烈,但化工巨頭們也嗅到了商機,巨資介入,展開血拼。
然而,儲能電站卻普遍面臨利用率低、收益低等問題。在擴產大潮的背景下,無序競爭、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愈演愈烈,行業風險持續加劇。
作為新型電力系統重要的調節性資源,新型儲能是構建源—網—荷—儲協調互動生態的重要支撐。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發布的《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1-6月,我國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裝機規模約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
“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電力系統對各類調節性電源需求迅速增長,新型儲能項目加速落地,裝機規模持續快速提升。”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副秘書長兼副主任委員陳永翀表示。
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快速下降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主要包括鋰電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和氫儲能等技術路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分會預計,到2025年,新型儲能的產業規模或突破萬億元大關。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法旺介紹,當前,儲能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新型儲能累計裝機快速增長,電化學儲能發展一枝獨秀。數據顯示,新型儲能累計裝機占比由2020年的10.7%增加至2022年的22.9%。其中,電化學儲能在裝機規模、增長速率等方面遠高于其他新型儲能技術。我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商業化以來,能量密度提高了近四倍,循環壽命提高了十倍以上;全釩液流電池產業鏈初步形成;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進入工程化示范階段。
應用場景多點開花,電源側和電網側占據主導地位,工商業儲能發展潛力巨大。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應用占比分別為49%、43%、8%。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2123萬千瓦。新能源側和電網側儲能是新型儲能建設的重點,累計裝機占比約為92%。”陳永翀說。
在新型儲能的類型上,由于國內市場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具有建設成本低、建設周期短、布局靈活、設備性能好、運維便利等優勢,主導優勢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9月,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在新型儲能裝機占比高達97.2%。然而,2023年以來,隨著儲能電池等設備價格快速下跌,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和EPC價格持續快速下跌。截至2023年10月,以主流的280Ah大容量電芯為例,廠家報價在0.47元-0.6元/Wh左右,相比年初電芯價格0.73元-0.85元/Wh,下跌幅度約30%。截至2023年10月,1h、2h、4h時長儲能系統設備均價為1.12元/Wh、0.9元/Wh和0.85元/Wh,相比年初價格下降幅度超過30%。
據悉,除磷酸鐵鋰電池外,目前,飛輪、壓縮空氣、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發展較快,成為備受關注的新型儲能類型。行業充分競爭,為更好地解決商業化應用盈利問題奠定了基礎。
不少行業問題依然凸顯
從試點示范到規模化商用,新型儲能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然而,道阻且長。根據《報告》,不少行業問題依然凸顯。
首先,體現在新能源側電網側儲能市場機制和盈利機制仍不健全,成本疏導困難,儲能系統利用率不高,儲能投資方收益水平整體偏低。
以電網側共享儲能為例,容量租賃和電力市場收益(電力現貨市場或輔助服務市場)是主要收益。容量租賃率和租賃價格偏低,容量租賃費僅為0.09元-0.15元/Wh.a左右,部分項目租賃率不到10%;現貨市場或輔助服務市場收益水平偏低,山東某100MW/200MWh共享儲能電站今年來在電力現貨市場月均收益大概150萬元。
“市場對儲能電站經營的風險認識不足,其盈利存在問題。”興業銀行(601166.SH)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新型儲能真實使用成本仍然偏高,如果按充放電次數150次來算,平均用電成本在0.5元-0.6元。我們需要讓新能源儲能設備成本下降,才能變得更有經濟性。”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秘書長兼副主任委員俞振華則認為,“當前,儲能的商業模式相對比較簡單,還是嚴重依賴風電光伏強配的政策。風電光伏成本的下降,為儲能行業帶來了紅利。接下來,隨著應用場景的復雜,混合儲能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行業競爭加劇,產業鏈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突出,部分儲能企業出現停產、減產、大規模裁人等現象。
《報告》建議,應冷靜長遠開展儲能產業布局。切勿蜂擁而入,又一哄而散。新型儲能的商業模式和運行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建設運營單位應在變化的電力市場中擁抱變化,加深對電力市場的理解,通過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獲取合理收益。與此同時,因地制宜開展儲能規劃布局。市場化是新型儲能長序發展的出路,建議結合近遠期開展系統級仿真計算確定需求,通過精細化的布局設計,根據電網需求確定關鍵節點新型儲能布局地點和規模,同時加強調度方式和電力市場設計,提升新型儲能的利用水平。
在魯政委看來,因為儲能設備成本一再下降,所以儲能電池產量迅速上升,在未來甚至可能出現過剩的風險,但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只要有過剩的風險,才會促使生產廠家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反過來能夠更快地進入經濟性的商用。”魯政委說。
新型儲能企業數量持續攀升
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企業積極涌入賽道,儲能產業投資火熱,新型儲能企業數量快速攀升。
據中電聯和畢馬威統計,僅2022年就成立了3.8萬家儲能相關企業,是2021年的5.8倍。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江蘇產業集聚效應明顯,2022年新成立的儲能相關產業分別為4044家、3225家,居全國前兩位。
新型儲能已成為資本市場新熱點。2022年,新型儲能行業全年融資交易249筆,融資規模為494億元,融資金額是2019年的16倍。2022年,新型儲能行業A輪和B輪融資金額為325億元。從區域看,2022年,廣東省儲能行業融資數量67筆,融資金額135億元,融資數量和金額上均超過其他省份。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4月1日-10月20日,與新型儲能相關的企業新增注冊39836家,超過了2022年的3.6萬多家。
近期,上海電氣(601727.SH)旗下儲能項目上海電氣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總規模4億元的A輪融資,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液流電池吉林百兆瓦級項目的建設、供應鏈布局、新產品研發以及產能的擴充。
長時儲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博睿鼎能近日也完成了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壓縮二氧化碳儲能中試驗證與示范。
《報告》提醒,部分上市公司利潤下降,行業內卷嚴重,應警惕洗牌危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