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A股三季報正式收官,5293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三季報。其中,551家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實現主營收入8.03萬億元,同比下降11.14%,單季環比增長6.43%;歸母凈利潤0.424萬億元,同比下降20.07%,單季環比增長9.85%。數字折射出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
石化板塊:業績整體修復明顯
今年前三季度,在原油價格震蕩上行的背景下,石化板塊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出現修復現象,共實現營業收入6.39萬億元,同比下降1.19%,環比增長7.67%;凈利潤0.31萬億元,同比下降4.16%,環比增長3.04%。
“三桶油”業績分化
2023年前三季度,受俄烏沖突、歐佩克+減產、歐美國家持續加息以及國內經濟形勢好轉等因素影響,第三季度國際原油價格整體呈現震蕩上行走勢。美國輕質原油季度均價為82.22美元/桶,環比上漲8.66美元/桶,漲幅為11.77%;布倫特原油季度均價為85.92美元/桶,環比上漲8.20美元/桶,漲幅為10.55%。
據了解,石化行業上市公司分為油氣開采、油服和煉化3個子板塊。由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業務涵蓋了原油開采、石油煉制、石化加工和銷售,主營與利潤權重占比過大,因此分開統計。石油企業受益于高油價,業績出現分化。前三季度,中石油、中石化業績同比繼續增長,并占據A股所有上市公司營收前兩席。其中,中石油再創歷史同期最好業績,中海油業績有所下滑。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三桶油”主營收入5.06萬億元,同比下降3.08%,環比增長9.07%;歸母凈利潤0.28萬億元,同比下降1.29%,環比微跌0.19%,穩居A股所有上市公司凈利潤前五。
“前三季度,公司天然氣產量、原油加工量、成品油產量等多項主要生產指標均實現增長,油、氣及化工品等主要產銷量穩步提升;油氣和新能源、煉化和新材料、銷售、天然氣銷售四大主營業務全面實現盈利,發展質量穩步提高?!敝袊蛨绦卸?、總裁黃永章說。
煉化盈利修復明顯
上游資源類上市公司除 “三桶油”外,還包括擁有油氣資源的廣匯能源、新奧股份、洲際油氣等;油服板塊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中海油服、石化油服、海油工程、中油工程等;煉化板塊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恒力石化、榮盛石化、東方盛虹、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新鳳鳴等。前三季度,這些上市公司實現主營收入總計1.33萬億元,同比增長6.78%,環比增長2.66%;凈利潤總計299億元,同比下降24.79%,環比增長34.91%。
值得一提的是,大煉化行業處于底部復蘇中,民營煉化龍頭企業如東方盛虹、恒逸石化、恒力石化、榮盛石化、桐昆股份、新鳳鳴等經營恢復迅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以上6家企業共實現主營收入7233億元,同比增長11.17%,環比增長6.88%;歸母凈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38.22%,環比大漲42.32%。
其中,東方盛虹營收規模首破千億元,三季度單季利潤同比增長超14倍,業績再創歷史新高。業內人士表示,在連云港石化基地建設的1600萬噸/年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全面投產,是今年公司業績大放異彩的主要推動力。此外,單季凈利暴增的還有榮盛石化,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3倍。其主要原因是受經濟復蘇帶動,行業景氣不斷向好,公司部分產品盈利能力有所修復。同時,恒逸石化單季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長超過2倍,恒力石化第三季度也實現扭虧為盈。
大煉化復蘇中有反復
對于未來,中石油在召開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時,公司執行董事、總裁黃永章表示,未來公司將抓住新能源產業發展窗口期,規劃實施充電樁業務在全國戰略性布局,積極爭取進入充換電頭部企業,當好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行業排頭兵。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正在實施一輪大規模股份回購,此前公司決定單獨或同時回購不超過公司已發行的A股或H股各自數量的10%的股份。
“雖然大煉化行業處于底部復蘇中,但還會出現反復的情況,今年行情強勢的品種或許明年就變成了弱勢產品。比如去年行情強勢的聚酯瓶片今年就變成了微利產品,所以誰也不能保證某個產品能夠一直有利潤。這也是大煉化相關公司利潤環比不斷回暖但股價卻持續背離的原因?!睒I內人士表示。
中國大宗商品數智化綜合服務商金聯創認為,進入四季度,全球原油市場的基本面將呈現由強轉弱態勢。從供應來看,沙特與俄羅斯減產計劃延期至今年年底的消息對于原油市場的支撐力度將大打折扣。雖然年末寒流的來襲會區域性提振部分石油制品需求,但對整個原油市場的提振效應已有所減弱。
光大證券研報分析,2024年原油、天然氣、油服行業景氣度或仍將維持高位,國企改革背景下上游及油服企業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基礎化工:夯實底部穩中求進
今年前三季度,隨著宏觀政策“組合拳”效果不斷顯現,國內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市場需求持續改善,工業生產平穩增長。然而,受市場需求疲軟影響,基礎化工板塊營收依然“綠肥紅瘦”。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基礎化工板塊共實現營業收入1.64萬億元,同比下降36.17%,環比增長17.15%;歸母凈利潤1121億元,同比下降83.15%,環比增長39.7%,顯現出基礎化工行業的經營韌性。
盈利行業屈指可數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績單”可以看出,在基礎化工板塊,凈利潤同比改善明顯的子行業寥寥無幾,輪胎行業則是其中的最大亮點。
前三季度,受國內經濟活動、交通與物流等恢復正常化以及海外需求強勁等利好因素驅動,“金九銀十”效應重新顯現,汽車市場總體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態勢,輪胎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汽車出口338.8萬輛,去年全年出口量為311.1萬輛,同比增長60%,實現趕超。
數據顯示,10家輪胎上市公司除華誼集團業績虧損外,其余公司業績全線飄紅,凈利潤翻一番的企業有6家,其中佳通輪胎凈利潤增長達6倍以上。雖然華誼集團凈利潤同比出現下降,但第三季度凈利潤卻同比增長4倍。數據顯示,這10家輪胎企業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000.17億元,同比增長11.59%,環比增長11.87%;歸母凈利潤67.12億元,同比增長94.49%,環比增長42.87%。
除輪胎行業外,凈利潤同比改善的行業還有日化、民爆等行業。隨著社會環境和消費觀念變化,化妝品行業產品迭代推新,銷售渠道多元化,產品銷量增長,但業績增長開始減速。統計數據顯示,10家化妝品企業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273.446億元,同比增長9.75%,環比下降17.64%%;歸母凈利潤34.22億元,同比增長25.62%,環比下降35.7%。12家民爆企業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489.62億元,同比增長10.09%,環比下降7.43%;歸母凈利潤41.53億元,同比下降27.91%,環比下降48.98%,業績增速同樣放緩。
多數行業表現平平
雖然國內經濟環比二季度呈改善跡象,但鋰電化學品、農藥、有機硅、氟化工、鉀肥、氯堿、膜材料等行業依然表現平平。
以鋰電行業為例,今年以來,隨著企業持續擴產,動力電池行業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產品價格內卷嚴重,關鍵材料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逐漸浮現,鋰價出現大幅下跌。上海鋼聯10月31日數據顯示,當日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報價17.2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15.9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較6月中旬的31.5萬元/噸跌幅超過40%。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季度,79家鋰電A股上市企業整體表現較差,40%的企業凈利潤腰斬,營收和利潤均正增長的企業不足20%,相比上半年三季度業績下滑趨勢明顯。數據顯示,三季度鋰電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收10374億元,累計凈利潤914億元,營收正增長的企業有35家,占比44.3%,較上半年減少4家;凈利潤正增長的企業有25家,僅占比31.64%,較上半年持平。光伏產業鏈同樣受產能過剩影響,量升價跌之下,部分企業盈利數據難與去年同日而語。
33家農藥上市公司2023年三季報顯示,受產品價格下行,疊加高庫存因素影響,公司業績普遍承壓,大部分企業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8家聚氯乙烯(PVC)企業三季度主營收入同比下降3.15%,但凈利潤同比下降89.33%,有機硅、氟化工、碳纖維等行業業績同樣承壓。
景氣度或繼續回暖
隨著三季報基本面逐步清晰,盈利改善、估值低位的公司將具備更高的安全邊際,并愈發凸顯價值。
國信證券認為,近期國內經濟延續復蘇態勢,多項產業支持和刺激政策逐步落地,同時考慮到匯率、PPI等宏觀經濟數據有望改善,以及近期國際原油價格、煤炭價格上行的成本推動,11月化工行業整體景氣度有望繼續回暖。
華泰證券認為,三季度以來,化學原料與制品行業步入被動去庫周期,雖然四季度淡季等因素導致行業整體價差回落至近十年低位,2024年內需在穩經濟增長政策的帶動下逐步改善,疊加行業去庫后供給優化,化工板塊有望底部復蘇。據分析,隨著全球庫存的持續去化,疊加未來轉基因商業化的落地,對草甘膦、草銨膦等除草劑的需求有望增加,雖然前期價格下行影響整體業績,但行業供需格局有望轉好。申銀萬國期貨近期發布研報認為,PVC行業一年以來或許已走過最艱難的調整周期;需求端從上半年的斷檔目前逐步恢復;供給的收縮也在緩慢進行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