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化工園區步入發展成熟期,“一體化”已經成為化工園區建設管理的公認模式和發展方向,“一體化”理念也不斷演變。為了讓讀者更深刻地理解“一體化”理念,石油和化工園區公眾號特轉載《中國化工園區建設管理的“六個一體化”》一文,供各位讀者參考。
中國化工園區建設管理的“六個一體化”
石油和化學工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對國家的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化工園區作為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以園區為平臺構建產業循環、集約高效、竟爭力強的產業鏈條和產業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集聚、企業集中的優勢,同時也承擔著石化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化工產業園區化集聚,加快化工企業退城入園,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化工園區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原〔2015〕43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57號)等,均明確提出要推動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進區入園,極大推動了全國石化產業“園區化”進程。同時,按照《關于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77號)、《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安委〔2020〕3號)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要求,各省陸續出臺了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化工園區認定標準(辦法),開展合規化工園區認定工作,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簡稱石化聯合會)牽頭,初步建立了化工園區標準化體系。目前來看,我國化工園區已進入規范化、提質增效發展的新階段。
根據各地公示情況統計,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21個省、市發布了化工園區的認定和管理辦法,18個省發布了首批或全部認定名單,根據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的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16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等)48家。616家化工園區中,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超大型園區17家,500億~1000億元的大型園區35家,超大型和大型園區產值占比超過化工園區總產值的50%;截至2020年底,1084家中小型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危化品企業、39家其他大型企業和特大型企業已完成搬遷改造,化工園區已成為行業規模化發展的主戰場。
在近20年的化工園區一線調研、實踐工作中,本文作者認為,化工園區應該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而不是化工企業的簡單集聚,需按照系統論的觀念來構建化工園區,根據上下游產業鏈來合理布局園區內化工企業,從規劃開始,綜合考慮原料、產品、項目之間的關系,構建相輔相成的環保、生態、能量、安全、消防、應急系統,完善公用工程體系和輔助配套設施,加強一體化管理。
德國路德維希港化工區是化工園區一體化戰略的發源地,它始終強調以“一體化”理念來建設和管理園區。隨著我國化工園區步入發展成熟期,“一體化”理念也隨之不斷演變。本文作者在對全國百余家化工園區持續多年一線調研基礎上,總結國內外先進化工園區的建設、管理方式,在借鑒先進化工園區發展經驗和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煉出化工園區建設管理的“六個一體化”發展理念與實踐路徑,目前已逐漸成為全國化工園區建設借鑒和遵循的重要原則。
本文圍繞化工園區建設管理的“六個一體化”,從理念、原則、系統構建等方面對這六個“一體化”分別進行闡述。
1.“六個一體化”的理念與原則
1.1“六個一體化”發展理念
“六個一體化”包括: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公用工程物流一體化、環境保護生態一體化、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智能智慧數據一體化和管理服務科創一體化。通過“六個一體化”可以把化工園區的物質流、能量流、儲運流、廢物流、數據流、資金流集中統一,把化工園區的產品鏈、產業鏈、供應鏈、知識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協同延伸,有助于發揮園區內企業的集聚優勢,有助于提升園區內原料和能源利用水平和互供,有助于提升石化企業的運行效率和效益。
(1)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 從化工園區規劃選址的頂層設計開始,對資源(原料)來源、產品和項目關聯度等進行充分的考慮與論證,按照一體化設計理念,融合資源、合理布局,實現生產裝置互通、上下游產品互供、產業鏈互聯,以提升化工園區內產業關聯度為核心,實現化工園區產業協同發展。
(2)公用工程物流一體化 統籌考慮化工園區生產運行所需的水、電、蒸汽、氣體供應、能源、物流儲運等,合理布局公用工程、輔助設施和物流系統,以最大程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充分體現化工園區集聚優勢。
(3)環境保護生態一體化 按照化工園區環境保護體生態系統優化管控的理念,對生產過程、產業鏈接、基礎設施和環境管理等諸多層面的內容遵循源頭規劃控制、過程清潔生產、后期末端治理的全程管控原則,在化工園區建設管理過程中嚴格各級監管監督機制,從全生命周期角度推進污染防治、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形成環境保護與生態發展的和諧統一。
(4)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 從化工園區整體運行的角度出發,通盤考慮園區安全、消防、應急需求,實現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控制,在硬件設施上進行一體化布局,完善多層級的安全應急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化工園區安全監管長效機制,提高化工園區本質安全。
(5)智能智慧數據一體化 以信息與通信技術為支撐,圍繞安全生產、環境管理、應急管理、封閉化管理、運輸管理、能源管理、辦公管理、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等領域,通過數據整合與信息平臺建設實現智慧化管理與高效運行的化工園區,實現信息、數據交互共享、分析預判,從而有效降低安全環境風險,實現化工園區資源優化配置,整體效益最大化。
(6)管理服務科創一體化 通過建立項目準入、招商引資、人才培養、金融支持、責任關懷和品牌價值體系,提升化工園區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通過建設園區科技創新中心、企業創新平臺、中試基地,提升化工園區科技創新水平。
1.2契合高質量發展理念
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我國化工園區發展的必然趨勢。按照國務院新修訂的《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推動產業集聚高效發展,逐步形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石化產業基地”的要求,行業對化工園區提出的“十四五”重要發展目標也是要推進全國化工園區由規范化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躍升,要實現這一目標,必然要求我國的化工園區從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率)提升型,即從企業集中轉發為產業集聚,從個體治理轉為全價值鏈改造,從而整體提升化工園區管理效能和綠色生態化發展水平。
高質量發展內涵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化工園區建設管理“六個一體化”的理論體系與高質量發展五大理念高度契合。“六個一體化”正是用系統論的理念,通過創新構建原料產品項目、公用工程物流、安全消防應急、環境保護生態、智能智慧數據、管理服務科創這六大方面的協同、合作、共享體系,實現化工園區產業升級、設施完善、管理優化,進而從本質上提升安全環保水平,打造綠色園區、智慧園區,全面提升化工園區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全國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六個一體化”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五大理念的耦合關系見表1。
表 1 “六個一體化”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五大理念的耦合關系
1.3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
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特征包括: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即園區有適度的產業規模和適中的發展速度,產業關聯緊密,園區生產技術先進、持續創新能力強;②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即園區資源轉化率高、資源重復利用率高;③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平衡,即園區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被嚴格控制在地區環境容量范圍內,并使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理恢復;④人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即園區注重企業職工、社區居民健康保障能力建設;⑤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即園區和社區實現和諧發展。
化工園區建設管理“六個一體化”正是遵循可持續發展的這五項原則。從規劃與選址的頂層設計開始,就充分考慮資源可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突出優勢,彌補短板,合理布局區內企業;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安全生產、物流輸送、“三廢”處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在符合國家要求的基礎上,打造完善化工園區軟硬件各級安全設施和管理體系。通過實施“六個一體化”,構建循環型、綠色型、智慧型園區,實現化工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2.“六個一體化”的體系構建
2.1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
其目標在于融合資源、合理布局,構建生產裝置互通、上下游原料產品互供、產業鏈互聯的完整產業體系,以提升化工園區內產業關聯度為核心,實現區內產業協同發展。
大型石化園區或煤化工園區基于園區產業基礎,以大型煉油、大型煉化一體化裝置或煤化工裝置為依托,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的發展要求延伸產業鏈,形成園區內化工企業之間的原料、中間體、產品、副產品及廢棄物的互供共享關系,實現企業間無縫連接和一體化清潔生產。化工園區原料、產品、項目互供互通示意見圖1。
圖 1 化工園區原料、產品、項目互供互通示意圖
石化企業自身生產層次上實現物質與能量循環,以實施清潔生產作為該層次發展循環經濟的切入點,通過采用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管理模式和新型設備,降低單位產品的資源投入量和能源消耗。在化工園區中構建“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有效提高了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在石油化工生產領域走出了一條走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新路徑,是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也是提升化工園區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之一。
例如,上海化學工業區內企業間在化工原料、中間體、產品、副產品及廢棄物等方面形成互供、共享關系,產品之間的關聯度達到80%以上。從化工區的“龍頭”119萬噸/年乙烯工程產出的乙烯、丙烯、丁二烯,到苯、甲苯、二甲苯等基礎化工原料,再到分別制成異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中間化工原料,直至延伸加工成合成樹脂、軟泡材料、膠黏劑、涂料等精細化工產品,上游、中游、下游項目相關共生、一體化聚集,形成企業之間化工原料、中間體、產品、副產品及至廢棄物的互供共享關系。
在精細化工等專業性的化工園區中,亦通過采用產業延伸和產業耦合等手段,把一個產業的產品、副產品或廢棄物作為另一產業的投入或原材料,推動整個園區關聯產業間的循環發展,在產業之間實現物料、能量的逐級遞接延伸,形成不同產業板塊之間的閉路循環。
2.2公用工程物流一體化
化工園區內公用工程和物流儲運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內化工企業的運營成本,要結合園區產業特點,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公用設施、物流輸送、維修服務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有利于統籌布局與提高效率為原則,完善水、電、蒸汽、氣體供應、能源、儲運一體化設置,其目標在于實現公用工程及物流儲運體系的資源共享。資源共享是化工園區一體化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實現設施共享是首要步驟。化工園區公用工程互通示意見圖2。
圖 2 化工園區公用工程互通示意圖
設施共享是化工園區的優勢之一,實現設施共享可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設施和設備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復投資。借鑒比利時安特衛普、新加坡裕廊等世界級石化基地的經驗,以“一體化”的公用工程島形式,向園區化工用戶集中供應各類公用工程。這些公用工程生產裝置具有建設規模大、生產效率高、投資成本費用低、項目用地少的優勢,大幅度提高了園區化工企業的生產競爭能力。
“公用工程物流一體化”的核心在于:一方面,園區統一集中規劃建設供水供電、熱電聯產、倉儲碼頭、物流配送、公共管廊與管架、道路連接線、維修和綜合服務設施,建成高度集約化的公用工程島,實現公用工程的統一供給,為區內企業提供完善、系統、經濟、安全的公共服務,營造了良好的園區投資環境;另一方面,企業通過使用園區集中建設的公用工程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公用工程和物流儲運建設過程中,可以按照“整體規劃、片區開發、逐步推進”的開發模式,緊跟石化項目進展情況,深入對接企業公用工程和物流儲運需求,確定科學合理的保障方案,建設相匹配的基礎設施、公用工程配和物流儲運保障能力,提升園區承載力。對于處于建設初期的園區,既要防止在基礎設施上一次性投入太多,又要防止項目劃定土地后基本不投入、坐等投資的現象,造成土地閑置。同時,也需要園區深入研究現場公用設施運營及公用工程市場化、社會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2.3環境保護生態一體化
按照化工園區環境保護體生態系統優化管控的理念,對生產過程、產業鏈接、基礎設施和環境管理等諸多層面的內容進行系統化管理,其目標是通過環境保護生態一體化建設,最終實現對園區環境風險的管控、對企業排放的監管、對生產三廢的集中治理和污染防治以及對園區生態化水平的整體提升,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形成環境保護與生態發展的和諧統一。化工園區環保護生態一體化體系見圖3。
圖 3 化工園區環保護生態一體化體系
化工產業的園區化聚集,對于石化企業的環境綜合一體化管控具有突出優勢,可通過源頭規劃控制、過程清潔生產、后期末端治理、園區生態化建設等環節對生態環境進行全過程一體化管控。
(1)源頭規劃控制 從園區層面,在園區規劃建設過程中對環保設施和產業鏈設置進行認真分析與研究,實現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產業鏈設置應最大限度地提升區內企業間物料的循環利用,減少外排。通過污染控制前置,在項目入區環節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控制區域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2)過程清潔生產 園區重視項目引進和建設的資源管理與控制:嚴把項目立項審批及設計審核關,保證入園項目高起點,優先發展技術先進、能耗低、污染少的工藝技術和產品;嚴格審核入區項目的設計、建設方案,確保工藝設計符合有關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污染物排放符合環保要求,污染物排放總量符合總量控制要求。
建設生態水循環工程,根據不同工藝對水質的要求不同,通過水資源的交換利用,在園區內建立水循環系統,實現水資源的梯級利用及高值利用,提高區內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構筑園區內廢水綜合利用集成網絡,通過再生水回用在整個網絡實現大循環。
(3)后期末端治理 園區可通過實施園區三廢的管控處理,構建園區、企業和產品等不同層次的環境治理和管理體系,通過園區三廢統一集中處理,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如確定園區特征污染物,制定、備案并實施園區自行監測方案。并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適時建立園區環境監測機構或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開展監測,建設數字化環境監控設施及系統。
園區廢水處理實施“一體化”管控,園區要在分類收集-分質處置-事故管控-末端控制等各環節進行把控,實現區內污水集中統一處理,原則上一個園區只應設置一個污水排放口;園區應配套建設固體廢物集中收集場所,對固體廢物進行安全集中處置,依法依規對固體廢物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規范化管理,針對危險廢物的生產環節、貯存環節、運輸環節、接收環節、處置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控;園區針對揮發性有機物(VOCs)應建立一體化立體防控系統,建立企業廢氣排放檔案,形成網格化區域在線監測,采取有針對性技術手段全面完成園區廢棄綜合治理
(4)園區生態化建設 化工園區可以看作一個由化工產業、基礎設施和自然生態共同構成的復合生態系,園區生態化建設的內涵是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指引下通過結構優化、生態重組和效率提升等手段建設一個具有高資源產出率、高環境包容性和高自適應性的化工產業發展系統,實現綠色、低碳、循環和高質量發展。
2.4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
從化工園區整體運行的角度出發,通盤考慮園區安全、消防、應急需求,實現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控制,其目標是硬件設施一體化科學布局、互相呼應,擁有完善多層級的化工園區安全監管體系和健全的安全應急管理長效機制,化工園區本質安全得到提升。
通過分析園區開發建設過程中突出的安全問題,結合我國園區安全監管現狀,化工園區的管控一體化安全管理體系包括三個一級子體系,即建立園區政府部門綜合監管體系、園區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園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這三個子體系下涵蓋了園區管委會安全監管、園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監管、園區相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管、園區施工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園區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園區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園區安全生產事故及重大事項報告處理制度等二級職責和制度。
通過加強化工園區安全生產、消防和應急聯動委員會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其統籌協調作用。嚴格執行“新、改、擴”建項目“三同時”制度,實行分類指導和分級管理,建立健全包括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安全生產行政許可、隱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險源管理等內容在內的安全管理體系。園區可以從企業生產經營全流程、全生命周期開展工作,全面辨識安全風險和現狀隱患,最終形成包括企業全部崗位作業活動、設備設施等在內的企業安全風險辨識清單,應用科學分級方法實現企業內部安全風險的分級,繪制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
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原則,根據園區可能發生的安全環保事故特點和危害性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車輛、器材、設備和物資,構建完善統一的園區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及保障制度。建設消防救援站,結合自身安全風險類型和實際需求建設氣體防護站。氣體防護站宜與消防救援站聯合設置,成立專業的危險品處置隊伍,開展定期演練。
借鑒國內外先進化工園區經驗,圍繞“信息共享,指揮有力,快速高效,規范有序”原則,實行一體化應急救援工作機制,縱向上構建企業-園區-上級單位三級應急管理體系,橫向上實現園區安全生產、公安、消防、電力、交通、海事、醫療、環保、氣防、生命線工程搶險等應急聯動,建立園區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專職救援隊伍之間的應急聯動機制,通過園區應急響應中心,統一受理園區內各類突發事件,協調、指揮應急聯動單位應對處置一般突發事件,協助園區管理者應對處置重特大事件。
2.5智能智慧數據一體化
以信息與通信技術為支撐,圍繞安全生產、環境管理、應急管理、封閉化管理、運輸管理、能源管理、辦公管理、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等領域,通過數據整合與信息平臺建設實現智慧化管理與高效運行的化工園區,實現信息、數據交互共享、分析預判,其目標是有效降低化工園區安全環境風險,實現化工園區資源優化配置,整體效益最大化。
在構建智能智慧數據一體化的過程中,化工園區要結合自身產業特色,以大數據為核心、以融合服務為根本,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全力推進大數據技術與園區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加快園區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互通、開放共享,應切實提升園區智慧管理水平。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智慧工廠、智能車間,最終形成“安全舒適、生態環保、智能運營、融合服務、創新發展”的智慧化工園區。
智慧化工園區整體構架見圖4。
圖 4 智慧化工園區整體構架
化工園區“智能智慧數據一體化”的建設內容如下。
(1)安全生產 構建安全生產監管、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三大功能模塊,實現對化工園區內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等重點裝置、重點設備和重點場所等基礎信息的統一管理。實現對園區內企業、重點場所、重大危險源、基礎設施實時風險監控預警。發揮信息平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功能模塊的作用,提升園區安全生產現代化綜合治理水平。
(2)環保管理 構建化工園區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和環境溯源三大功能,建立完善的智慧環保防控體系。實現對大氣、水環境、噪聲實時監測和污染溯源以及園區所有企業的危險固體廢物信息的統一監管,實現對園區環境的整體評價及對園區污染源的整體評價。
(3)應急管理 加強對園區應急資源、應急處置案例、值班過程進行動態信息管理和統計分析,對應急預案進行編制管理、備案管理、電子保存、綜合查詢等數字化管理,應急預案和典型應急事件場景的虛擬演練。發揮信息平臺在園區應急處置救援過程中的信息傳遞、指揮調度和輔助決策作用,最大程度減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防止事故引發次生災害。
(4)封閉化管理 通過建設視頻監控、高點監控、封閉卡口、門禁、入侵和緊急報警系統,對園區內人員和車輛進行實時監控和實時定位,實現園區的封閉化管理,保障園區和企業安全。
(5)運輸車輛管理 建設化工園區運輸車輛管理系統,實現對運輸公司與車輛基礎信息的有效管理,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動態監控以及對運單信息的統計分析。
(6)能源管理 構建能源監測預警、統計分析和能效分析與優化功能模塊,實現對化工園區內用能單位主要能源品種的使用信息進行數據采集與實時監測,通過地圖查看化工園區能源消費分布情況,從化工園區、行業及產品的角度進行能效分析,采用可行手段進行重點用能單位能效分析、重點用能單位能效對標管理、化工園區能效評價、能效領跑者管理等。
(7)辦公管理 建設園區辦公管理系統,實現化工園區各組織機構線上公文管理、事務管理及信息共享與交流管理,實現無紙化辦公,提高辦公效率。
(8)公共服務 建設園區公共平臺,實現信息查詢與推送、線上交易服務、在線培訓及輿情監控與分析等功能,為化工園區及園區企業提供線上公共服務。
2.6管理服務科創一體化
通過建立科技創新、項目準入、招商引資、人才培養、金融支持、責任關懷和品牌價值體系,提升化工園區一體化管理服務和科技創新水平,其目標是擁有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和高效的服務能力,實現驅動創新,支撐園區走特色發展之路
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管理服務體系包括產業規劃招商管理、配套設施服務、人才金融支持、科技研發創新、責任關懷與品牌體系建設等。除了關注產業基礎配套硬件設施之外,更應注重服務保障和科技創新品牌等軟實力的建設。
科技創新是各行業發展前進的源動力,也是化工園區管理者應當重點關注的環節。目前,我國企業參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于發達國家,園區在推進孵化器建設、建立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推廣“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科技創新創業孵化鏈條建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完善產業孵化園功能,擴大其輻射范圍,更好地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服務與支持。
此外,化工行業的中試階段是卡住科學家把技術推向產業化的關鍵環節,化工園區提供可供中試項目入住的園區中試基地是園區管理為科技創新服務的重要環節。
推行市場化開發運營,推動園區成立市場化運營公司或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將投融資平臺改造為市場化運營公司,可以更好地承擔園區部分開發建設、投資運營、招商引資、專業化服務等功能。園區的開發建設可以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對一些短期能回收的基礎設施項目,可以允許民間資本參與或經營,減少非公益設施建設的盲目性。通過BOT(建設-經營-移交)、BOOT(建設-擁有-經營-移交)、BOO(建設-擁有-經營)、BRT(建設-租賃-移交)、DBOM(設計-建設-經營-維護)、ABS(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吸引業主投資建設和經營基礎設施,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為主、市場運作”的新機制。
園區的品牌建設是由內而外、由頂層設計到實施策略的精耕細作,實現企業品牌和園區品牌的有效互動,必須從產業鏈上將企業、產業在園區平臺上凝聚起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運營、高效能管理,通過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來鞏固和增值園區品牌,依靠創新驅動,強化企業和投資者的心理認同和情感共鳴,同時,通過對園區功能、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優化,擴大園區品牌的輻射范圍和對企業的吸引力。以企業品牌帶動園區品牌,把各種生產要素重新進行整合,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產業鏈完整的產業集群。園區品牌的建設與推廣必須扣住園區經濟發展的主題,吸引符合園區主題的各種資源入園,拉動進入園區的各種資源向符合主題方向配置,使園區經濟標準化、高質量運行。園區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像經營品牌一樣經營園區,要運用市場化、品牌化的方法把資本、土地、文化、生態環境等有形生產要素轉化為更高價值的無形資產,以獲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3.“六個一體化”相輔相成
化工園區建設管理“六個一體化”并不是孤立存在、各成體系,而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六個一體化”充分體現了系統發展、產業協調這一原則,其中的六個部分又穿插在規劃、布局、管控、服務、創新等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從規劃與選址的頂層設計開始,就充分考慮資源可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突出優勢,彌補短板,合理布局園區內企業;在招商方面立足產業基礎延補升級,發展園區循環產業鏈條;在現有企業提升中,推動存量企業依據自身特點和園區整體發展方向改造提升;在安全、環保方面,從規劃開始,在符合國家要求的基礎上,打造完善化工園區軟硬件各級安全、環保設施和管理體系,提高化工園區的本質安全,降低園區環境風險,構筑生態型園區。
在公用工程配套產、物流一體化方面,結合園區產業特點,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安全生產、物流輸送、“三廢”處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完善水、電、氣、運等系統集成,提升園區運營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通過建設智慧園區、綠色園區,將智能智慧數據一體化、環境保護生態一體化落到實處。通過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推進科技創新,可以大幅度提高化工園區的營商環境水平,構建園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支撐體系。
4.結 語
化工園區建設管理的“六個一體化”構建是一個龐大而繁復的工作,每個“一體化”下都有多條支撐體系需要構建和完善。石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化工園區提出了更高要求,提質升級已經成為我國化工園區發展的必然選擇。
通過總結近些年化工園區的建設歷程,“六個一體化”的創新經驗可成為化工園區建設管理可參照的科學理論支撐,為園區提質升級工作提供實踐方向和路徑。在化工園區的實際建設和管理中,可以結合園區自身特點,進行一體化改造和提升。通過進一步推進化工園區六個“一體化”覆蓋率,打造一批規劃先進、產業鏈完整、配套產業齊全、營商環境優秀的化工園區,最終實現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