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氟化學品的“紛爭”正在歐洲爆發,將工業界與政府對立起來。近期,歐盟委員會提議禁止使用所有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但當歐盟委員會公布相關化學物質禁用名單后,歐洲含氟聚合物生產商和用戶卻發現,歐盟委員會給出了多達1萬種限制物質,含氟聚合物幾乎全數在列。因此,歐洲含氟聚合物生產商和用戶正在極力反對這項提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歐洲工業界將與歐盟委員會討論其立場。各監管機構將對提議的立法進行投票。如果成為法律,禁令將于2026年左右生效。
工業界:含氟聚合物無法替代
歐洲工業界正在大力捍衛含氟聚合物的生產和使用,并明確聲稱它們是安全的。科慕公司高性能材料業務高級總監弗蘭克·胡爾斯博斯表示:“禁止使用含氟聚合物沒有科學依據。此外,任何禁令都將對下游行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因為在許多應用中沒有合適的替代品。”
德國含氟聚合物組件制造商ESZ Wilfried Becker的銷售代表丹尼斯·奧爾肖卡表示:“含氟塑料,如聚四氟乙烯、氟化乙丙烯(FEP)、全氟烷氧基烷烴(PFA)和其他35種材料,是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禁止使用這些物質對經濟的損害將是巨大的。”
奧爾肖卡的擔憂在氟化學品生產商以及一系列依賴氟化學品生產產品的工業組織中也得到了回應。歐洲半導體工業協會表示,開發不含氟的替代品將需要對許多應用進行徹底改造,確定、開發和擴大不含氟的光刻替代品的生產規模,然后將其整合到制造過程中,這一過程將需要15年或更長時間。
學界:含氟聚合物構成重大風險
不過,學界對氟化學品的看法與工業界不同,尤其是含氟聚合物。羅德島大學海洋學教授雷納·洛曼表示,對“低關注度聚合物”的定義沒有考慮到在生產過程中或聚合物壽命結束時向環境中釋放的有毒分子。正是在這兩個階段,含氟聚合物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構成了重大風險。他的研究發現,在含氟聚合物的生產、加工、使用和報廢處理過程中,會排放多種PFAS,包括單體和低聚物。
瑞典環境組織國際化學品秘書處(ChemSec)強調了含氟聚合物的處置問題。ChemSec高級化學品和商業顧問喬納森·克萊馬克表示:“含氟聚合物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會發生什么是一個大問題。我們不知道他們最終會去哪里。當它們被焚燒時,它們可能會分解成其他PFAS。”ChemSec反駁了工業界關于含氟聚合物幾乎沒有合適替代品的說法。克萊馬克表示:“我們的結論是,只有不到10%的含氟聚合物的使用被認為是必要的。”
也有學界人士和組織提議對含氟聚合物實施循環經濟模式。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化學教授Mark R. Crimmin表示:“含氟聚合物的閉環生產和回收可以保護環境,同時使工業能夠繼續生產它們。我們需要更多地考慮循環經濟,以及如何阻止這些東西進入環境,然后找到重新利用和再利用它們的方法。”今年早些時候,低碳氫工業協會氫能歐洲組織發表了一份立場文件,該文件也提倡閉環回收。
但是,丹麥、德國、挪威、瑞典和荷蘭這5個最初提出PFAS禁令的國家政府表示,并不認同這些行業組織所描繪的閉環PFAS回收的美好圖景。他們估計,如果不采取行動,未來30年將有大約440萬噸PFAS最終進入環境。
雙方爭論尚無結果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是歐盟委員會負責實施歐洲化學品立法的機構,該機構在3月份開設了一個網站,供氫能歐洲組織等工業組織就擬議的PFAS禁令發表評論。該網站目前已經吸引了2500多條評論。其中許多來自含氟聚合物生產商和用戶呼吁取消擬議的禁令或豁免某些含氟聚合物。在立法程序的下一階段,歐盟委員會計劃征求工業界的意見,以確定哪些應用有可用的替代品。
對于最終的結果,戰略和咨詢公司Capstone負責能源和工業業務的副總裁夏洛特·布基奧尼表示:“那些關注立法發展的人希望歐盟委員會做出大量豁免,尤其是醫療設備中的PFAS。我不認為監管機構會禁止沒有替代品的東西。”
布基奧尼表示,在涉及到PFAS以及諸如殺菌劑和殺蟲劑之類的化學品類別時,歐盟正在越來越多地采取一種預防性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中,化學品的評估是基于它們的潛在危害,而不是如何管理危害。布基奧尼指出:“這項限制不是對目前使用的數千種PFAS中的每一種進行艱苦的分析,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即一個家族中的所有物質都被認為與家族中最危險的成員一樣危險。歐洲正在更多地考慮公民,而不是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雖然企業仍然可以要求修改法規草案,但如果行業希望獲得豁免,他們將不得不帶著充分的信息來到ECHA。”
英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薩沙·阿諾德表示,從法律上講,行業可能有理由對PFAS進行單獨評估。該律師事務所的客戶包括PFAS生產商和使用者。阿諾德表示:“我確實想知道,是否所有被認為是PFAS的物質在分子上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因此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它們也可以被同樣對待。如果有證據表明某些PFAS沒有其他PFAS那么危險,工業界應該將其提交給歐盟委員會,作為反對禁令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限制這些物質的法律依據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