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能源供應鏈處于轉型階段,各國積極搶占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主導權,與之相關的關鍵原材料成為重中之重。近期國際權威組織相繼發布研究報告,闡述了全球能源轉型進程中關鍵原材料的競爭趨勢,世界經濟論壇評論文章稱關鍵礦產已成為地緣政治議程的重中之重[1],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能源轉型地緣政治:關鍵原材料》[2]報告認為關鍵原材料供應鏈易受到各種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全球能源轉型委員會發布的《能源轉型的材料和資源需求》[3]報告顯示,鋰、鎳、石墨、鈷、釹和銅6種能源轉型關鍵材料可能會出現巨大的供應缺口。國際能源署發布《2023年關鍵礦產市場回顧》[4]報告顯示,太陽能光伏和動力電池等清潔能源技術的創紀錄部署,正推動鋰、鈷、鎳和銅等礦產實現前所未有的增長,清潔能源關鍵礦產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本文梳理總結國際能源轉型關鍵原材料發展態勢及主要國家戰略動向,以供參考。
一、碳中和行動加速推動關鍵原材料投資,供需缺口、地理集中、價格波動等突出問題正引起國際社會對供應鏈安全的高度關注
在全球氣候行動目標推動下,清潔能源轉型的資源重點正由化石能源轉向關鍵原材料,供需不匹配問題已是迫在眉睫[5]。首先,能源轉型所需的原材料對多種關鍵礦產的依賴程度極高,包括稀土元素、銅、鎳、鋰、鈷、錳、石墨、硅和鉑族元素等[6]。另外,不同清潔能源技術對關鍵材料的需求程度也不同[7],風電和地熱占鈦需求總量的64%,光伏和風電占銅需求總量的74.2%,儲能技術占石墨和鋰需求總量的近100%。其次,清潔能源技術關鍵礦產需求迅速增加,國際能源署預測,凈零排放情景下2030年全球清潔能源技術和基礎設施對鋰、鈷、鎳、銅和釹5種關鍵礦產的需求將較2021年高出3~14倍,綜合需求由600萬噸增長至2000萬噸。其中,缺口最大的是鋰,預計擴張產能僅能滿足2030年需求的2/3。此外,關鍵原材料生產能力與開采能力并不一致,一些關鍵礦產精煉存在巨大缺口。對比2030年凈零排放情景,硫酸鎳和鋰產能缺口分別為60%、35%,硫酸鈷和銅的缺口分別為25%、15%,多晶硅產能增長速度低于電池、晶圓和組件等。
關鍵原材料的開采和加工存在地理集中問題,引發各國對供應安全的擔憂。相較于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關鍵原材料資源分布地理集中度更高,民主剛果鈷儲量占全球70%,中國稀土元素儲量占60%,印度尼西亞鎳儲量達40%,澳大利亞、智利鋰礦儲量分別占55%、25%。其次,關鍵材料的生產環節地理集中度高于開采環節,只有少數國家控制了大部分的開采活動,中國主導下游加工,占據了90%稀土、60%~70%鋰和鈷的加工市場。對此,主要國家相繼實施一系列貿易和投資干預措施,在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印度尼西亞、納米比亞和津巴布韋已采取措施禁止出口未加工的原礦石。自2009年以來,全球對關鍵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增加了5倍。歐盟正推動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等貿易限制措施。
關鍵原材料價格波動會影響清潔能源轉型進程。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的下降,原材料投入占供應鏈的比重越來越大,導致清潔能源技術總成本更易受到相關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8]。新冠疫情及俄烏沖突等不確定因素導致鋰、鈷、銅和鎳等礦物供應短缺及價格飛漲[9],2022年鋰的平均價格幾乎是2019年的四倍,鈷和鎳平均價格是2019年的兩倍。在關鍵原材料價格波動下,電動汽車、熱泵、光伏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等面臨成本飛漲、供應中斷的挑戰,而且推高了上游原材料開采和加工成本。
二、主要國家日益重視清潔能源轉型的安全保障問題,正在積極打造國際聯盟化、本土化、彈性化的關鍵原材料供應鏈
為確保清潔能源的快速轉型,保障金屬、礦產等關鍵原材料供應鏈安全十分重要。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歐美主要發達經濟體將原材料供應上升至國家安全戰略高度,重點布局構建本土化、多樣化關鍵原材料供應鏈,以掌控未來全球能源市場的領導地位[10]。2023年,多個國家出臺或更新了關鍵原材料戰略,包括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11]、澳大利亞《關鍵礦產戰略》[12]、英國《關鍵礦產戰略》[13]和加拿大《關鍵礦產戰略》[14]等。主要共性特征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原材料資源形勢監測評估制度,結合實際定義關鍵原材料,適時調整和增補戰略性清單目錄。美國在關鍵原材料的戰略布局力度不斷增強,將關鍵原材料定義為對經濟或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且供應鏈易受破壞的非燃料礦物或礦物材料,美國地質調查局《2022年關鍵礦物清單》[15]新增在電池等領域應用較廣的鎳和鋅,共增補至50種;美國能源部《2023關鍵材料評估》[16]聚焦面向2035年目標支撐高成長潛力清潔能源技術的關鍵原材料,將材料定義從初始礦物擴展到一些工程材料(如電工鋼和碳化硅),確定鏑、釹、鎵、石墨、鈷、鋱和銥7種短期內(2020—2025)的關鍵材料,以及鋰、鎳、鈷、石墨、鎵、鉑、碳化硅、鏑、銥、鎂、釹、鐠、鋱13種中期內(2025—2035)的關鍵材料。為管控供應鏈風險,歐盟先后于2011年(14種)、2014年(20種)、2017年(27種)、2020年(30種)、2023年(34種)五次評估原材料需求和風險,2023年《關鍵原材料法案》首次將銅和鎳列入,并在此基礎上遴選出16種戰略原材料清單。澳大利亞將關鍵礦產定義為對現代技術、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自2019年首次發布戰略并于2022、2023年兩次更新,強調定期審查并更新關鍵礦產清單,增補鋰電池、半導體所需的高純氧化鋁和硅,共包括稀土、鋰、石墨、鎂、錳、硅、鈦等26種礦物。英國將關鍵礦產定義為重要的高風險材料,2023年更新的關鍵礦產戰略列出18種高臨界風險及5種待觀察礦產的動態清單,并成立專門的關鍵礦物情報中心[17]。加拿大將關鍵礦產定義為對國家經濟低碳安全轉型、具有戰略合作意義且受到威脅的可持續礦產,共確定31種關鍵礦產,并優先考慮鋰、石墨、鎳、鈷、銅和稀土元素六種。
二是最大限度擴大國內勘探、開采、加工活動,支持安全穩健的本土化供應鏈建設。其主要做法包括:
① 政府出臺舉措降低項目開發各階段風險,簡化行政許可流程并吸引私營投資,以加快項目部署和推進。美國評估認為關鍵原材料是存在風險的四大領域之一,計劃通過《國防生產法》等針對性投資,支持國內鋰、鎳、鈷元素的可持續開采和精煉,并從廢棄物和非常規資源中回收鎳和鈷元素[18]。澳大利亞政府設立了總額達20億澳元的關鍵礦產基金,幫助符合《關鍵礦產戰略》的相關項目克服私營資金的缺口;通過關鍵礦產加速計劃支持早期和中期項目,以構建強大的全球供應鏈,強化關鍵礦產加工主權能力;“現代制造倡議”提供13億澳元資金支持,為技術示范或商業化流程提供經費保障。歐盟對選定的戰略項目將提供及時有效的融資支持和快速簡便的許可認證(開采工藝許可周期為24個月,加工和回收利用工藝為12個月)。
② 設定原材料供應鏈本土產能和利用基準。歐盟提出全價值鏈各階段目標,開采、加工、回收利用環節的本土產能占原材料年消耗量的能力分別至少達10%、40%、15%,從單一第三國進口的戰略原材料在加工任何相關階段的年消耗量占比不能超過65%。日本提出加強資源保障支持力度,將電池金屬材料等列為高風險礦種,擴大支持資源保障企業一攬子政策,完善中游冶煉工序[19]。
③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不斷擴大本土生產能力。美國國防部設立“稀土元素獎”以夯實國內稀土供應鏈基礎[20],支持澳大利亞Lynas公司在美國建立首條重稀土冶煉分離生產線;美國能源部撥款1600萬美元,設計、建造和運營首個國內關鍵礦物精煉示范設施,實現從褐煤礦廢料中回收、提取稀土元素和關鍵礦物[21];通過《兩黨基礎設施法》提供28億美元資金[22],支持新建和擴建商業規模的國內工廠,以加工鋰、石墨和其他電池材料、制造組件項目,包括利用回收材料制造組件。英國投資建設首家磁鐵材料精煉廠,加工用于磁鐵的關鍵礦產,以制造電動汽車和海上風電關鍵部件[23]。澳大利亞鼓勵開展基礎設施項目和產業集群發展,以降低關鍵礦產開發成本,提高全球競爭力,并促進國際投資。
④ 發展循環型關鍵原材料產業,將原材料回收利用整合到價值鏈以減輕初級供應壓力,并提高環境效益。美國“礦產可持續發展多年期計劃”[24]提出,建立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礦物和含碳礦產資源回收行業,推動向無碳經濟和清潔能源制造轉型。英國目標打造更高效的關鍵礦產循環經濟,通過提供資金支持、優化循環回收監管方式,提高回收、循環再利用以及資源效率。歐盟提出通過關鍵原材料的循環性和可持續性進行環境保護,改進對關鍵原材料副產物和廢棄物的收集,并確保其回收產物為二級關鍵原材料。加拿大重新定義關鍵礦產價值鏈,提出構建勘探、提取、加工、先進制造以及回收利用的全新產業鏈。
⑤ 加強高技能勞動力資源保障。英國提出重建在采礦和礦產方面的技能,培養下一代礦工、地質學家、工程師等,支持產業集群發展。歐盟計劃建立大規模的技能伙伴關系和原材料學院,促進關鍵原材料供應鏈中勞動力相關的技能培訓。澳大利亞提出構建技能嫻熟的多元化人才隊伍,培養并吸引采礦工程師、巖土工程和加工工程師、地質學家、水文地質學家、冶金學家等高技能人才。加拿大從技能培訓計劃、青年技能計劃、尋求伙伴合作三方面,培養高技能和代表性勞動力。
三是加強關鍵原材料國際合作,布局更具彈性的多樣化供應鏈,并確保從全球需求的增長中受益。其主要做法包括:
① 利用自身優勢和政策杠桿,參與海外供應鏈建設。澳大利亞目標到2030年,成為全球重要的礦產強國和首選供應國、國際關鍵礦產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擁有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加拿大提出利用長期積累的專業知識、技術和制造業,繼續維持在關鍵礦產生產和相關價值鏈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英國定位于負責任的國際礦業中心,試圖將倫敦打造成世界重要礦產的負責任金融之都,支持英國企業在海外參與多元化、負責任、透明的供應鏈。
② 尋求戰略互補的可靠合作伙伴,降低供應鏈風險。今年以來,主要國家積極尋求雙邊和多變合作以加強關鍵原材料供應保障。歐盟將推動志在加強全球原材料供應鏈的所有國家建立關鍵原材料俱樂部,強化世界貿易組織作用,擴大可持續投資便利化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網絡,并加大執法力度以打擊不公平貿易行為。G7峰會聯合聲明提出建立彈性全球供應鏈[25],加強關鍵礦產的開采、加工和回收等供應鏈的負責任、可持續、透明投資。美、澳[26]及美、日[27]分別達成加強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合作協議,英、加簽署協議推動鈷和鋰等關鍵礦產合作[28],通過同盟國家之間的協調建立強大供應鏈,并進一步深化關鍵礦產的資源開采與加工等方面戰略互補。需要注意的是,在科技競爭、貿易脫鉤等形勢下,歐美等發達國家正構筑西方同盟主導的關鍵原材料供應體系,以打破中國在鈷、鎳、鋰及稀土等開采和加工方面的主導地位,收緊對中國的鋰、鎳、鈷等關鍵原材料供應。例如,美國聯合礦產資源大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加工強國(日本、韓國、芬蘭)、消費大國(日本、韓國、德國)建立“礦產安全伙伴關系”(MSP)[29],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將中國排除在外的“關鍵礦產”供應鏈。
四是加強全價值鏈前沿性、變革性技術研發布局,以解決關鍵原材料供應鏈脆弱性問題。主要技術方向包括:
① 可持續資源勘探與開采技術。美國重視非常規來源的原材料開采和提取技術開發,投入1.56億美元建立美國首個利用非常規來源生產關鍵礦物的精煉廠,從采礦廢料等非常規來源中提取和分離稀土元素和關鍵礦物[30];投入3200萬美元支持前端工程設計研究,從國內煤基資源中提取稀土元素和其他關鍵礦物和材料[31];投入1200萬美元支持從地熱鹵水中提取和轉化鋰[32]。澳大利亞政府通過2.25億澳元的“探索未來”計劃鼓勵對新項目進行投資,挖掘地球科學數據和信息;通過1億澳元的關鍵礦產開發計劃,開發先進生產技術。
② 開發高效率、低排放的精煉與加工技術。加拿大投入4000萬加元支持關鍵礦產研發和示范,開發非常規來源的礦產生產技術和創新的加工技術,降低能源強度和碳強度,改善資源利用和減少廢物[33]。澳大利亞投入5000萬澳元資助清潔能源關鍵礦產開發利用項目,重點資助釹、鐠、鏑、鋱、鋯、鈮和鉿等關鍵礦物的開采、分離、提煉和生產,首個綜合鎳鈷精煉廠試點、中試、示范,以及鎂、石墨等精煉項目[34]。美國通過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劃,支持新的稀土元素加工技術開發,降低其提取和分離過程的對外依賴程度。
③ 提高關鍵原材料回收技術成熟度。美國將環境友好的二次來源安全提取技術作為未來方向,能源部多次資助廢舊電池的回收與二次利用技術研發,投入1.25億美元支持電子產品電池回收、再加工和再利用,設立“鋰離子電池回收獎”加速推進鋰電池關鍵材料回收再利用(回收率從目前不到5%提高到90%)[35],投入4000萬美元支持電動汽車廢舊鋰電池和制造廢料的再利用[36],小型企業清潔能源技術研發計劃專注開發可回收燃料電池和電解槽中鉑族金屬的高效環保方法[37]。
參考文獻
[1] What are Critical Minerals - and Why areThey Key to a Greener Future?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3/05/critical-minerals-technology-geopolitical-greener-future/.
[2] Geopolitics of the Energy Transition: Critical Materials.https://www.irena.org/Publications/2023/Jul/Geopolitics-of-the-Energy-Transition-Critical-Materials.
[3] Material and Resource Requirements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https://mp.weixin.qq.com/s/l1VugUX9-UxxyUDaYJFMIw.
[4] Critical Minerals Market Review 2023. https://www.iea.org/reports/critical-minerals-market-review-2023.
[5] The Role of Critical Minerals in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 https://www.iea.org/reports/the-role-of-critical-minerals-in-clean-energy-transitions.
[6] 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2023. https://www.iea.org/reports/energy-technology-perspectives-2023.
[7] 張所續.歐盟和澳大利亞關鍵能源礦產戰略的啟示[J].油氣與新能源,2023,35(03):8-16.
[8] The Role of Critical Minerals in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 https://www.iea.org/reports/the-role-of-critical-minerals-in-clean-energy-transitions.
[9] Securing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Supply Chains. https://www.iea.org/reports/securing-clean-energy-technology-supply-chains.
[10] 李嵐春,湯勻,岳芳,等.歐美電池供應鏈競爭布局及對我國的影響與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1):102-108.
[11] Critical Raw Materials: ensuring secure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for EU's green and digital future.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3_1661.
[12] Critical Minerals Strategy 2023–2030. https://www.industry.gov.au/publications/critical-minerals-strategy-2023-2030
[13] Resilience for the future: The UK’s critical minerals strategy.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uk-critical-mineral-strategy/resilience-for-the-future-the-uks-critical-minerals-strategy.
[14] The Canadian Critical Minerals Strategy. https://www.canada.ca/en/campaign/critical-minerals-in-canada/canadian-critical-minerals-strategy.html.
[15] U.S. Geological Survey Releases 2022 List of Critical Minerals. https://www.usgs.gov/news/national-news-release/us-geological-survey-releases-2022-list-critical-minerals.
[16] 2023 DOE Critical Materials Assessment. https://www.energy.gov/sites/default/files/2023-07/doe-critical-material-assessment_07312023.pdf.
[17] UK’s First Critical Minerals Intelligence Centre to Help Build a More Resilient. Economy.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s-first-critical-minerals-intelligence-centre-to-help-build-a-more-resilient-economy.
[18] Building Resilient Supply Chains, Revitalizing American Manufacturing, and Fostering Broad-based Growth.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6/100-day-supply-chain-review-report.pdf.
[19] 蓄電池産業戦略. https://www.meti.go.jp/policy/mono_info_service/joho/conference/battery_strategy/battery_saisyu_torimatome.pdf.
[20] DOD Announces Rare Earth Element Award to Strengthen Domestic Industrial Base. https://www.defense.gov/News/Releases/Release/Article/2488672/dod-announces-rare-earth-element-award-to-strengthen-domestic-industrial-base/.
[21]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Invests $16 Million to Build America's First-of-a-Kind Critical Minerals Production Facility. https://www.energy.gov/articles/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invests-16-million-build-americas-first-kind-critical-minerals.
[22] 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 Battery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Recycling Selections. https://www.energy.gov/mesc/bipartisan-infrastructure-law-battery-materials-processing-and-battery-manufacturing-recycling
[23] UK’s First Magnet Refinery Given Huge Financial Boost as First Ever Strategy for Supply of Critical Minerals Published.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s-first-magnet-refinery-given-huge-financial-boost-as-first-ever-strategy-for-supply-of-critical-minerals-published.
[24] Multi-Year Program Plan for Division of Minerals Sustainability. https://www.energy.gov/sites/default/files/2021-10/MSD%20Multi-Year%20Program%20Plan%202021_0.pdf.
[25] G7 Clean Energy Economy Action Plan.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g7-clean-energy-economy-action-plan/.
[26] Australia-United States Climate, Critical Minerals and Clean Energy Transformation. Compact.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australia-united-states-climate-critical-minerals-and-clean-energy-transformation-compact/.
[27] Signing of the Japan-U.S. Critical Minerals Agreement (CMA). https://www.meti.go.jp/english/press/2023/0328_001.html.
[28] UK and Canada Sign Agreement to Boost Green Tech Supply Chains.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and-canada-sign-agreement-to-boost-green-tech-supply-chains.
[29] Minerals Security Partnership. https://www.state.gov/minerals-security-partnership/.
[30]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Announces $156 Million for America's First-of-a-Kind Critical Minerals Refinery. https://www.energy.gov/articles/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announces-156-million-americas-first-kind-critical-minerals.
[31]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Invests $32 Million to Strengthen Nation’s Critical Minerals Supply Chain. https://www.energy.gov/articles/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invests-32-million-strengthen-nations-critical-minerals-supply.
[32] Department of Energy Announces $12 Million to Help Expand Domestic Sources of Lithium. https://www.energy.gov/articles/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invests-16-million-build-americas-first-kind-critical-minerals.
[33] Government of Canada Launches Second Call for Proposals for Critical Minerals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Program. https://www.canada.ca/en/natural-resources-canada/news/2023/07/government-of-canada-launches-second-call-for-proposals-for-critical-minerals-research-development-and-demonstration-program.html.
[34] 13 Projects Awarded Funding to Grow Our Critical Minerals Industry. https://www.industry.gov.au/news/13-projects-awarded-funding-grow-our-critical-minerals-industry.
[35]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Announces $192 Million to Advance Battery Recycling Technology. https://www.energy.gov/articles/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announces-192-million-advance-battery-recycling-technology.
[36] Biden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to Invest $3 Billion to Strengthen U.S. Supply Chain for Advanced Batteries for Vehicles and Energy Storage. https://www.energy.gov/eere/articles/biden-administration-us-department-energy-invest-3-billion-strengthen-us-supply-chain.
[37] DOE Announces $72 Million For Small Busin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rants.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tighter-limit-on-industrial-power-and-aviation-emissions-as-uk-leads-the-way-to-net-zero.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